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能干的设计师第二天,晨间活动时,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我妈妈说幼儿园将要变得像公园一样美丽。”“那这个美丽的公园里将会有些什么呢?”“我喜欢在这里种上很多树,就像大森林,很多鸟在森林里唱歌。”…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清晨,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幼儿园,开始了在园的一日生活。孩子们的心情如何呢?“幼儿园好是好,就是不准随便玩。”“老师老让我们坐在座位上画画。”这些回答告诉我们:他们并不十分快乐。是啊,幼儿从轻松自由的家庭生活里突然进入有很多限制的集体活动中去,缺少自然的衔接和过渡,难怪他们不开心。长此以往,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所以组织好晨间活动,让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就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来迎接一天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入园是陆陆续续的,他们的活动也不应是统一的、一致的,而应该是自然的、宽松的,是可以自…  相似文献   

6.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农场。他们对春天的播种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农民伯伯问:“我们吃的青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农民伯伯,您是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随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想亲手为青菜浇水、捉虫。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都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实现他们种菜的愿望.我在本次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7.
一些独生子女在家充“小霸王”,不尊敬老人。根据德育的培养目标,结合“敬老日”,我们设计了“我爱爷爷奶奶”教育活动。一、了解爷爷和奶奶1.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使幼儿认识到爷爷奶奶头发白了,眼角、额上有许多的皱纹,牙也掉了,眼也看不清,耳也听不准,走路很吃力……观察后进行谈话,然后组织美工活动——给爷爷奶奶画像。2.观察认识爷爷奶奶的家务劳动,使幼儿了解他们做些什么,感知他们的辛苦,并组织谈话“爷爷奶奶忙又忙”。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农村幼儿园.经常有随父母到外地打工回来插班的幼儿,所以经常听到教师们说:“插班的孩子真是不好管,我不想我们班来插班的孩子……”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就来了几个插班的孩子,在与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候,我确实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幼儿群体:他们有的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眼睛茫然地望着周围的一切;有的趴在桌子上将自己攒成一团,只露出一双眼睛不断地向四周窥探着;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家庭是孩子们的乐园,怎样才能让幼儿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乐园里呢?  相似文献   

10.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得到了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只知被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爱别人,更缺乏同情心。为此,我们搞了个活动——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幼儿园附近的敬老院比较小,仅有7位老人,而全园有10个班360个幼儿。我们就在6个中、大班中由孩子们自己推选5名代表,并给代表们一个任务,慰问回来后要把敬老院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这天清晨,小代表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每人手里都拿了件小礼物,有的说:爷爷奶奶年纪大,牙齿不好,我送的是香蕉,他们咬得动;有的说:老奶奶、  相似文献   

11.
拜师学艺     
我们班的每个活动区里总有两三个“领军”人物,美劳区里有静雯、永康,棋类区里有建新、梓鹏,结构区有稳杰、琦琦,语言区有嘉欣、晓莹……他们对这些活动区的材料运用自如,活动能力明显比其他幼儿要强,只要他们进入这些区活动,其他幼儿也会因羡慕而加入进去。我想,何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让孩子教孩子呢芽于是,我便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拜师学艺”活动,并且给每个活动区里的“高手”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下棋棒的称“下棋高手”、故事讲得好的称“故事大王”、建筑水平高的称“建筑师”、会制作“点心”的称“点心大师”,并让孩子们根据其姓氏…  相似文献   

12.
“六一”是孩子们最盼望的节日。在今年的“六一”节里,孩子们将会得到什么?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南京市的四所幼儿园。南京市第一幼儿园是个文体活动搞得非常活跃的单位,常有外宾去参观。他们从五十年代初期起,每逢“六一”节就举办运动会(十年动乱期间被停止),已成了“六一”的传统活动了。每次运动会的内容翻新,参加对象也由幼儿发展到老师、家长,甚至外宾。我们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引入融趣味性、益智性于一体的棋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下棋,体验下棋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棋类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让幼儿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4.
吴岚 《幼儿教育》2003,(5):18-18
“魔术杯”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什么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如此痴迷?我们认为关键是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魔术杯”活动原是一次有关空气的科学活动。那天,教师为了证明空气的存在,给幼儿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干的绉纸放入塑料杯中,再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然后将杯子提起,让幼儿检查杯中的绉纸是否被浸湿。由于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太抽象.幼儿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因此当教师反复提问“为什么绉纸没被浸湿”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一脸茫然,而有的幼儿干脆顾自拿着杯了玩水去了。教师试图将孩子们重新召集起来,可是已经没有孩子愿意听了。就这样,教师预设的认识空气活动变成了孩子自发的玩水活动。在总结反思时,我们发现,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是这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作了以下调整。我们将第一次活动改为让幼儿探索“如何让绉纸放进水里不湿”。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有的用塑料袋套住绉纸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进瓶子,盖上盖再放进水里,有的将绉纸放在文件袋里,并用透明胶封口后再放进水里,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6.
上厕所     
马倩媚 《教育导刊》2006,(11):46-47
活动由来 上厕所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2-3岁幼儿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去学习和适应。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要上厕所?怎样上厕所?如何才能提好裤子?等等。所以,学习“生理控制”是幼儿上幼儿园的最初学习的主题之一。为了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培养自理能力,我们开展了相关的生活教育活动。“上厕所”就是其中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引导的作用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决定组织孩子们开展一次调查爸爸的活动,让他们在父母帮助下将爸爸的近期照片、爸爸的姓名、爸爸的生日、爸爸的生肖等内容填写或粘贴在调查表中相应的位置上。那天,孩子们拿着调查表兴奋地走进了活动室,我们结合调查表开展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对爸爸的外貌特征、生日月份、生肖等作简单的分类和统计。其中,为了引导幼儿观察爸爸是否戴眼镜这一特征,教师提问:“你们的爸爸都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孩子们有的说“他们长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名字不一样”,有的说“他们的本领不一样”,可就是…  相似文献   

18.
从一篇文章中读到台湾幼儿园“赞美时刻”活动的内容后,觉得很有意义,便在我班也开展了此项活动,结果得到了全班幼儿的热烈响应,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园放学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最不稳定、老师最难管理的时刻,适合开展能够深深吸引幼儿又比较随意的赞美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赞美谁,为什么。丁灿说:“我要赞美张弛,因为今天他画的画很棒。”孩子们就边跳边拍着手一齐说:“张弛,张弛,我们赞——美——你!”被赞美的幼儿有的咧开小嘴巴笑嘻嘻,有的羞涩地低下头,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一些幼儿园教师不懂得生活环境、活动和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条件,有的还不准孩子们自由地活动。有的幼儿园有活动场地,却把孩子整天关在房子里;有活动器具,却把它锁在橱里或堆放在园子里,不让幼儿玩。有的教师为了减少麻烦,给孩子设下许多框框,甚至定了五个“不能自由”:不能自由跑,不能自由走,不能自由跳,不能自由说话,不能自由笑。孩子们的一切言  相似文献   

20.
做有心人     
我们幼儿园大厅里有几面哈哈镜。一次午饭后,我带幼儿来照哈哈镜。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但我发现他们只注意扭曲的、多变的、滑稽可笑的形象,并不去思考它的成因。于是,我问:“为什么人会变样?”孩子们发现“镜子是弯来弯去的”,“上面凹进去把脑袋照得那么长,下面鼓出来,我们成了小短腿”……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余兴未尽,仍在议论,我乘机进一步启发:“你们家有哈哈镜吗?”“没有。”我又肯定地说:“有的,家里有,车上有,路上也有。想一想,什么东西一照就变样?”“妈妈推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车铃盖能照见人,我一动,脸就变样。”别的孩子受到启发,七嘴八舌地喊起来:“钢精勺是弯的,一照,脸就变样”“我家的打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