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她的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  相似文献   

2.
“谁认识这个字?”年轻的女老师一边说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è,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字多,老师就把它奖励给谁。行吗?“”行!”…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在学校的七里校区(一个极为偏远的山区学校)四年级上示范课,执教《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我上了“爬山虎的叶子”部分,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很好。下课了,学生还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我十分喜欢这些淳朴好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爬山虎的脚     
在我家附近的公园西南角的那面墙上,满是爬山虎。休闲时,我总喜欢来到这里,这面墙都被爬山虎占据了,像铺上了一大片绿毯。爬山虎刚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可是不久叶子就会长大变成嫩绿的了。这些叶子,绿得是那么新鲜,看上去那么可爱,爬山虎的叶子层层叠叠,叶尖儿一顺朝  相似文献   

6.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好方法,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围绕一个中心,一条思路进行训练。我前不久执教了《爬山虎的脚》一课,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写得十分细致。如何让学生学好这3小节,了解爬山虎的脚的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辨析示意图,认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2.与作家比较,发现写清“爬”的过程的秘密。3.梳理文本内容,做一次植物种植推荐。【教学流程】一、辨一辨“脚”的样子1.看图片,识爬山虎。(1)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出示爬山虎图片,逐个出示根、茎、叶、叶柄。)学生逐一朗读,教师逐一提示:爬山虎的根,深深扎入泥土里;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子;连接了叶片与茎的部位叫叶柄。  相似文献   

8.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看见邻居家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绿油油的,好像一床绿色的绒毯。漂亮极了。我怀着好奇心走近“爬山虎”,轻轻拨开“爬山虎”的叶子,里面露出了小竹子般粗细的枝条。顺着枝条找去,我发现,大约每隔4厘米,就有一片叶子,叶子对面生有1厘米左右的卷须。每一个卷须上又长着1至7个绿色或褐色的小点点,绿色的点像个小吸盘;褐色的点干巴巴的,像壁虎爪子上的小趾。它们都紧紧地“抓”住墙。我抓住枝条,用力一扯,嘿,粘得还挺牢呢,卷须被拉断了,粘在墙上的小点点却纹丝不动。我又找来一根小竹签…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及学情分析爬山虎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学生看到的只是那一墙郁郁葱葱的叶子,对它们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并无细致观察。而课文的重点部分第3至5自然段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通过"触、变、巴、拉、紧  相似文献   

1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看到这个题目,总以为作者会抓住那满墙碧绿的叶子做文章。然而一读课文,便与自己的思路大相径庭。文中很具体地写了两件事: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关于爬山虎嘛,文中只有两处点到:“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两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寥寥数笔,犹如漫画一般勾勒了它的神:虎虎有生气。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七册中叶圣陶先生的那篇《爬山虎的脚》是我上小学时就很喜欢的课文。现在为人师了,恰巧也要给孩子们上这一篇课文,自然满心欢喜。课前,便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此思想指导下,我给这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爬山虎的脚》第一部分,让学生举一反三。围绕这一课题,我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我们柳州市政府出资修建了柳江河防洪堤。可是,有些地方的防洪堤上却爬满了爬山虎。爬山虎会不会伸入防洪堤内毁坏防洪堤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近爬山虎,去寻找答案吧!爬山虎“吸盘”没有钻入防洪堤内部爬山虎的根部长在堤底的泥土里,它的茎下每隔5—6厘米的距离,就有一些像脚一样的卷须,弯弯曲曲的,上面布满了“吸盘”。这些“吸盘”只是牢牢地粘在墙上,并不钻入防洪堤内部。在长100多米的防洪堤上,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因爬山虎的“吸盘”伸入防洪堤而引起破坏的地方。爬山虎身上的粘液不具有腐蚀性知道吗,爬山虎的“吸盘”之所以能吸…  相似文献   

13.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围绕一个中心,一条思路进行训练。我前不久执教了《爬山虎的脚》一课,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写得十分细致。如何让学生学好这3小节,了解爬山虎的脚的  相似文献   

14.
37枚古币     
昨夜又梦到家了,梦到与父亲赌气我跑了出来,漫无目的地游荡。不经意一瞥,脚下竟躺着一枚古币,捡起来,上面的字竟是“注意身体”。冥冥中,梦里浮现出父亲的影子,再往前走,又发现了第二枚“天冷了”,然后便有了第三枚、第四枚……当我拾起最后一枚也就是第37枚时,上面只有3个字“回家吧”。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擦干泪,抬头竞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凝视着我!梦就在这里断了,我还没和父亲说上一句话!再也睡不着。37枚,细细一想才发觉我已经37天没和父亲联系了!我是家中最小也是最倔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一、议重点词语如教《爬山虎的脚》,为了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用词之准确,在品赏“爬山虎的嫩茎触着墙时,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中的“巴”字用得精确时,学生在老师点拨下找近义词“吸”、“贴”、“沾”等置换在句子中,通过比较体会到:还是叶老的“巴”字用得妙。学生在议中懂得了写文章要准确用词的道理,这是老师的讲无法代替的。二、议有“惑”之点如教《麻雀》,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有学生存“惑”:“猎人唤回猎狗走开了,而那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没有脱离危险,猎人一走…  相似文献   

16.
叶子冒泡泡     
今天,我做了个“叶子冒泡泡”的实验,那真是个有趣的实验。我找来一片树叶,一个杯子,一个放大镜,把叶子平放在杯子里,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的院墙爬满了爬山虎,我们中班的孩子经常去看、去摸、去捡拾落叶。一天,梁俊哲说:“爬山虎的叶子到秋天就会变成红的。”韩永璋说:“不对,爬山虎的叶子一直是绿色的,而且不会落。”张子豪说:“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黄色,因为法国梧桐的叶子就是变成黄色的。”孩子们争论不休,就来问我:“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什么颜色?它到秋  相似文献   

18.
硬币与心灵     
一天清晨,我走进教室巡查早自习,发现干干净净的地面上,静静地躺着一枚不太新的硬币。数额不太大,只是五分钱的那种。我看了看硬币,又看了看学生,从学生的目光中,我知道,有些学生显然明白那枚硬币不该躺在那儿。“让值日生拣起来?———他会把硬币丢在讲台上了事。让附近的学生拣起来?———他可能也会那样做。莫不如……”我走过去,弯下身子,“哎,谁的硬币?好难找的五分硬币呀!”我故作惊讶地站起身,用手轻轻擦拭着上面的灰土。“哇,不错,不错,好精致的,让我好找呀!”一边说,一边自然地走到图书角的柜子前,把硬币放到一个空格子里,对自己又…  相似文献   

19.
学游泳     
以前,每当看到爸爸游泳得奖品,我就羡慕不已,如今我也能在泳池里游几个来回。但一看到右腿上被碎石划破的伤口,那学游泳的情景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太阳几乎要把地面烤焦,人走在上面热乎乎的。为了让自己凉快一点,我便缠着爸爸去游泳。爸爸说:“好吧。”便把我带到了青少年宫游泳池。下了游泳池后,爸爸就教我把头埋在水下打水。我先看爸爸做了一个示范,只见他把头扎向水里,双手搭在游泳池的岸边,双脚不停地在水面上拍打。然后我照着  相似文献   

20.
《爬山虎的脚》(第七册)第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通过对叶子的颜色、排列和动态三方面的具体描述,向我们展现了爬山虎那充满生机的绿叶美,从而让人感知到爬山虎这种植物的整体美。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师:(出示放大的插图)满墙绿绿的爬山虎,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