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鹏  孟献丽 《科教文汇》2007,(2X):204-204
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以及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杀行为”进行了浅显的剖析,以便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自杀心理”的阴影,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前的异常表现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提出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伍翔 《科教文汇》2014,(8):209-210
生命意义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轻视生命、产生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从生命意义视角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可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丰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李珂 《科教文汇》2007,(10X):20-21
近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前的异常表现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提出怎样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逐年攀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如何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对大学生自杀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做好大学生的个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据悉,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且逐年攀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五大原因,提出了辅导员如何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查找不足,建章立制,深入实际,创新思想,发挥作用,构建对大学生自杀的有效干预机制,做好大学生的个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生自杀现状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悲观心理、耐受力低下等内部心理因素,学业压力过大、就业前景迷茫、人际关系紧张及情感困扰等外部心理因素,共同影响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研究表明,要将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与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综合模式来减少大学生自杀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史强 《大众科技》2013,(5):260-261
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的需求,将犯罪学课程列为大学公共选修课程,有利于积极应对当前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与自杀行为,正确地处理大学生心理的转型期;预防校园内犯罪是开设该门学科的最直接目的;只有让学生多了解犯罪学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避免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犯罪道路,也更加有利于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3)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在追求物质和享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较强的判断能力,逐渐迷失自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盛行,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却越来越差。在此种情况下,大学生出现了对生命漠视、自杀行为、犯罪现象越来越多。鉴于此,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研究大学生生命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下生命教育的内容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在传统文化视野下做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有针对性地开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增强高校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导向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90后"大学生理论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促进"90后"大学生知行统一,开拓网络载体,养成"90后"大学生自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提升"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1,(4):52-53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中国自杀率:1995~1999》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二十三。这一数字并不算高,纯粹意义上的自杀行为也正在减少,而且越来越多的自杀行为更多的袁现为对不满和抗议的表达。世界预防自杀日来了,沉重的话题又被再一次提起,这时,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疑问:自杀,你要付的成本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上与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相通性。借鉴通识教育理念,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就必须发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德育"功能,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呈现",强化"贯通"、"交融"与"渗透",真正把大学生法制教育转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着眼于分析徐州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为今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未来与发展》2007,28(4):45-47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相对过剩"和大学生"绝对过剩"。所谓"相对过剩",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岗位时,或者不愿从事,或者不能胜任;所谓"绝对过剩",是社会不能为当前数量的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从"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为充分挖掘出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寻找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析自杀相关行为的概念与影响因素,得出中职学生自杀行为与影响因素的内涵,为开展中职学生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佐证。  相似文献   

16.
张利冰 《科技创业月刊》2012,(8):158-159,162
通过进行全国性的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知识转移概念的认知程度"、"目前大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转移行为的利用方式"和"大学生对其知识转移行为现状的满意度、意见及建议"等角度,揭示当代大学生之间知识转移行为现状,并试图为大学生之间知识转移行为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人格特点与健全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阐述了影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因素。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准确了解把握"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培养健全人格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当下"宅一族"中的主要成员,大学生"宅"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新媒体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以及当下大学生"宅现象"的成因,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引导大学生走出"宅"门的策略,希望能帮助高校"宅男宅女"早日走出"宅"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名很多,但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专题调查却并不多见.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除学费外.绝大多教年均消费在4000元左右,其中"饮食"、"学习生活必需品"、"尽量节约"、"适合自己"为高职大学生四大消费取向.为促进高职大学生学会正确消费,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倡理性消费.引导计划消费,强化计划消费,关注贫困消费,改善食堂消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系统提升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成才的有效方法。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将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与大学生科技项目充分结合。以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涉及的五大主体为分析视角,对现有体制下科技创新创业"攀登计划"实施的成效及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提出改善广东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攀登计划"的政策措施建议,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