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爬山虎的脚》,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回答后)作者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具体和形象呢?就是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百合,请同学们也仔细地观察观察。月明同学,你先观察它的茎,再具体说说。(月明凑近百合,睁大眼睛观察起来,说后,老师又叫了一个同学观察茎)。  相似文献   

2.
一、话“脚”导人,充分铺垫1.在黑板正上方板书“脚”。问:①同学们知道什么东西有脚?(人、动物)②人和动物的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2.(课前发给每人一段爬山虎)问:①同学们知道桌上的植物叫什么吗?为什么叫它爬山虎呢?(能爬山、爬墙)②人和动物走路爬山...  相似文献   

3.
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似文献   

4.
师:(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认真读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墙上爬的。师:文章用的是"一脚一脚",你认为"一步一步"和"一脚一脚"这两个词可互换吗?生:不能换。师:为什么不能换?生:因为它是植物,人才能用"一步一步"。生;因为它的步子小.步子大的才能用"一步一步"。师:(进行板画演示)请大家看黑板…  相似文献   

5.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先出示两道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将“叶老改文”的部分放到“叶老请肖复兴做客”的内容之后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文章记叙了叶老改文后请肖复兴做客的经过,因为帮肖复兴改文,叶老才了解肖复兴,“改文”是“请客”的原因,二者顺序不可调换。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教师着重在两处地方点拔:(1)文中几次写到爬山虎?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爬山虎?(2)“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句该如何朗读?通过读读、议议,学生明确:爬山虎象征着叶老的人品,体…  相似文献   

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叶老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师:叶老改成了——(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设想:“奇特”“生命力强”“顽强”一定是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8.
A.自主操作型《爬山虎的脚》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只作适时点拨,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一、激发动机(出示投影或录像)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儿看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的吗?二、学习实践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掌握学生读书情况,说说每个自然段大意。3.研读重点段。①赏“叶”。精读第2自然段,画出爬山虎叶子的样子和颜色,对照自己的画,口述叶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 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 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 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 板块一:画面导入。有序说景 师:(投影彩色画面)这是什么地方呀?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 生:这里是公园。这里的景色很迷人。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培养一丝不苟、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2从本文中初步学习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率新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练习用“受益非浅”、“身临其境”造句。田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联系旧知,解题导人: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写的什么事?作者是谁?你知道叶爷爷写的是哪儿的爬山虎吗?(就是叶爷爷自家院墙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引出课题并板书)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相似文献   

12.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搞教研活动,常听一些教师抱怨:搞什么呀,我们连多媒体都没有!到如今上课还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教学效果怎么得以保证?教学质量怎么和城里比?每每此时,我就会想:难道多媒体真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吗?难道离开多媒体,语文课再也上不出精彩了吗?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镜头一:一位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师: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观察表情猜心情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表情猜猜猜”。相信大家都有在网上聊天的经历,当你的朋友给你发来表情包时,你都能知道这些表情包是什么意思吗?试试看!(出示表情1)师: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生:高兴。(出示表情2)生:伤心。师:继续看,难度越来越大了。(出示表情3)生:大笑。师:啊?你大笑是这样子的吗?(肢体语言)生:应该是生气。  相似文献   

15.
1.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一名考古学家。2.你最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做事马虎。3.你觉得学习累不累?不累。4.你心里有话最想对谁说?写在日记本上。5.你经常为家长做哪些事?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性别:男出生日期:1990年4月12日学校:双鸭山市集贤县第八小学四(2)邮编:155900性别:女出生日期:1988年9月29日学校:七台河市勃利县城西小学五(3)班邮编:1545001.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知识、讲道德的人。2.你最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马虎、做事情半途而废、没恒3.你觉得学习累不累?一点都不累。4.你心里有话最想对谁说?好朋友和日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月的天数;会判断平、闰年。难点:内化理解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由来。【教具、学具】课件;各个年份的年历卡、统计表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认识)我姓什么?(生:姓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大屏幕下方看到的)你很善于观察,认真观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位善于观察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些同学的生日就快要到了?刚才我们在说生日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17.
黄燕 《初中生辅导》2012,(31):35-37
一、什么是特殊疑问句英语中的特殊疑问句是以特殊疑问句词开头,对句子的某一成分提问,如:What is in your hand?(就主语提问)你手上拿着什么? Where do you want to go?(就地点状语提问)你想去哪里?When were you born?(就时间状语提问)你什么时候出生的?二、特殊疑问的语序  相似文献   

1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有人说学习语文要长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关注写了什么,另一只眼睛关注怎么写。接下来咱们来关注一下文中所写的两件事和两次感受的位置关系。第一件事情和感受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生:感受夹在事情的中间。师: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写感受。写第二件事和感受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生:先写事情再写感受。师:作者肖复兴用了这两种方法,如果让你写,还可能有哪种方法?生:还可以用感受在前,事情在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性别:女出生日期:1990年9月16日学校:牙克石图里河镇铁路小学四(1)班邮编:0221671.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教师。2.你最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马虎、骂人、说脏话。3.你觉得学习累不累?不累。4.你心里有话最想对谁说?知心朋友。5.你经常为家长做哪性别:女出生日期:1988年7月学校:七台河市勃利县逸夫小学六(1)班邮编:1545001.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学问的人。2.你最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个子比别人矮。3.你觉得学习累不累?不累,而且有意思。4.你心里有话最想对谁说?对爸爸、黄迪、侯雪、赵楠说。5.你经常为家长做哪些事?扫…  相似文献   

20.
刘云萍 《四川教育》2001,(10):20-20
一、猜谜激趣,范画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画的小动物是什么呢?你们猜!(谜语:不爱吃素爱吃腥,开口总是妙妙妙。白天无事打瞌睡,夜晚捕鼠逞英豪。) 2.展示范画,引出课题。 师:你看!它来了……[小朋友佩戴头饰表演舞蹈《小猫钓鱼》后展示范画]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板书课题:淘气的猫) 二、指导观察,动态演示。 [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咪] 1.观察结构:小猫的头是什么形状?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头大些呢?还是身体大些?(四条腿和毛茸茸的尾巴是曲线形) 2.范画演示:教师用演示范画法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