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读了贵刊2000年第2期上《“多余”的能量从何而来》一文后,我发觉文中的计算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失误:一是没有将穿甲弹的转动动能计算进去。穿甲弹射出时是高速旋转的,因此具有很大的转动动能(物体转动动能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转惯量与其角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事实上穿甲弹也正是由于这种高速旋转才有了穿透钢板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估计出穿甲弹具有的转动动能应当比它的平动动能大得多,这部分动能没有计算进去,当然就会使穿甲弹的能量少了很多,能量也就显得“多余”了;二是文中在计算钢板吸收的热量时,公式Q=M•t&…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2000年第2期<发明与创新>杂志上发表<认识人体能量循环系统>一文,由于当时并未见到该文,时隔9年之后,才偶尔发现该刊2000年第6期上发表了黄家荣先生的质疑文章从体中果真有能量循环系统吗?>  相似文献   

3.
欢迎讨论《中国大学评价》—复彭灿先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刊2000年第12期刊登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彭灿先生的文章《(中国大学评价)质疑-兼与武书连生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现回得《商榷》的两点质疑,并对《商榷》中提出的美日欧等国在大学评价研究方面遥遥领先的观点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点燃思维的火花托起希望的太阳──写给《发明与革新》浙江黄林当我们走进学校的科技情报室,看着一本本排列整齐、图文并茂的《发明与革新》杂志时,当我们从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捧回沉甸甸的金牌时,当我们握着主编黄友直先生充满辛劳的双手时,我们的心久...  相似文献   

5.
也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来,《发明与革新》先后发表了几篇关于“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的文章(见1998年第7期、1999年第3期和2001年第3期)。彼此看法不同,争论不休。庄寿强先生认为两者是“交叉的关系”,而唐利先生则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仔细阅读了庄、唐两位先生的大作,认为两位的见解,都还有商榷的必要。钱学森教授说过“有意识的思维,除抽象(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见《关于思维科学》1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一版对思维的这一划分,被我国学术界所公…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7.
智慧之星──巧遇香港发明创新大师刘东利先生廖文伟秋金渐浓的时节,第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拉开了帷幕.作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刊的《发明与革新》杂志,也在展厅的显要位置布置了宣传窗口.陈列了一批杂志和刊社编辑出版的书籍,笔者便是在这里巧遇...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浅议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见《发明与革新》1998年第 7期 )中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分别是人们对思维进行不同标准分类后得出的不同结果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或者叫部分重叠关系。后来 ,唐利先生在“再议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见《发明与革新》1999年第 3期 )中提出了异议 ,认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作者对此研究再三 ,认为还有商榷的必要。其实 ,要判断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是否是对立统一关系 ,应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在编辑部每天接到的大量读者来信中,经常有读者提到关于相对论、量子理论、超弦、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外星生命等相关问题,我们为这些读者的探索精神深深感动,但是,我刊已有很多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介绍。下面我们把这些文章按刊登期数的顺序列出来,喜欢探讨上述问题的读者可直接汇款到我社邮购这些过刊。《反地球在哪里》(介绍反物质理论,刊登于1997年第11期)《决定宇宙命运的幽灵》(介绍中微子,刊登于1999年第9期)《宇宙灭亡时,我们往哪里逃》(介绍超弦理论,刊登于2000年第3期)《响彻宇宙的大爆炸》(介绍宇宙…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1992年第六期刊登了我撰写的《由“钥匙哈巴”转让成功想到的》一文后.接连收到大量读者来信,而且不少都是拥有优秀成果者。来信都很恳切地提出撰写一份沟通技术持有人与企业的文件非常重要,同时迫切希望了解这份文件的具体写法。  相似文献   

11.
我满足了自行车的一个新需求编辑同志:看到《发明与革新》1994年第2期刊登的周本智所写《自行车需求面面观》一文,文中第十四条提出<能否开发座椅式三轮自行车>,特写信告知贵刊,我已研制成功这种座椅式三轮自行车,并获得国家专利权,名为老年人代步逍遥车,专...  相似文献   

12.
读了《发明与革新》今年第 2期刊登的“认识‘人体能量循环系统’”一文 ,对人体中存在一个由经络、神经和大脑所组成的“人体能量循环系统”大惑不解。也许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 ,对张宝盈先生这个据称是“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 (生理、心理现象 )的观察 ,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体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 ,再加上中医对人体经络的认识“而发现的”,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的生理、心理现象打开方便之门”的“人体能量循环系统”,一时尚难以接受。首先 ,我对“人体能量循环系统”中的“能量”究竟是一种什么能量感到困惑。如果按文中所言是“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范示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法宝(一)──什么是范示思维兰毅辉(一)《发明与革新》从1995年第4期起连续登载敖子先生的“小发明评点”,到现在共评点了35个小发明.从这35个小发明的点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中有15个发明其发明过程应用了范示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范...  相似文献   

14.
贬低发明不是智者的作为李明芳读了贵刊1996年第1期刊登的《一位有功之臣的遭遇》一文之后,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到一个杂技演员技艺精湛的表演,人们常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搞科学实验,历尽艰辛,10年、20年甚至奋斗一生,也不一定...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发明者之家人才的摇篮──为《发明与革新》创刊10周年和出刊百期而作吉林张长生在这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迎来了《发明与革新》杂志创刊10周年和百期纪念日,令人振奋而又百感交集。10年来,《发明与革新》杂志走了一条看似平常却艰难曲折的路,走了...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在 2 0 0 0年 2月号上登了一篇叫《“多余”能量从何而来》的文章。我认为是计算的疏漏造成的错误。先看炮弹的行程 :炮弹受火药的爆发力 ,在炮筒内加速运动后 ,利用惯性作向前运动 ,运动这时有两个 ,一作向前的冲动 ;二沿自身对称轴作转动 (此运动在计算中被忽略 )。图 1问题就出在“穿甲弹动能”中 (例题倒数第二、三行 ) ,他们忽略了炮弹沿自身对称轴转动时与钢板磨擦产生的能量 (注意 :此时炮弹不同地方的线速度不同 ,如图 1中 A、B两点 )。设炮弹向前运动速度为 V1 ,作转动速度为 V2 ,则穿甲弹的动能 E弹 =12m弹 ( V1…  相似文献   

18.
方明先生撰文(以下简称“方文”),以“创新理论”类比法,论述了“先有鸡?先有蛋?”问题(见《发明与创新》2005年第5期)。但笔者不敢苟同方文的这种“创新理论”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1期刊发了笔者的拙作“洛仑兹变换与‘光速不变原理’相悖”一文。近日收到编辑先生转来张勋先生的批评文章,要我作答,本文即为此而作。张先生认为拙文中的c±v=c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在数学上也不能成立。对此回答如下:张元仲的《狭义相对论实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笔者收到了《发明与创新》编辑部寄来的郭宏斌先生对本人在该刊2004年第8期上发表的他谈为什么下雪不冷融雪冷》的批评,他的驳文标题是:也来说说为什么下雪不冷融雪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