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2.
文化缺省的存在是跨文化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 ,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 ,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 ,了解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篇是奚如谷教授论戏曲翻译的代表之作。奚如谷教授主张戏曲翻译不应一味贴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遮蔽戏曲文本产生的知识与文化语境。他提出了文化与文学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前者因考量原作在知识与文化语境中的位置,译文深化,更为可取。在他看来,支配任何严肃文学研究形式的规律也同样支配着翻译,而翻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是底本的选择,他以《西厢记》与《窦娥冤》为例,分析了不同版本所关涉的叙事与主题表现间的关系,论证了翻译不同版本的译文实际传达给西方读者的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另一个与版本因素紧密相关的是戏曲语言的层次和语域问题,奚如谷教授指出,台词的风格,所含的俗语方言、市语、詈词与禁忌语等有很强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对于翻译构成了语境与语言结构上的挑战。总体借由此文,我们可以洞视海外汉学家研究戏曲的视野与翻译戏曲的思考轨迹,对未来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戏曲故事亦有所借鉴与裨益。  相似文献   

4.
合理地运用典故、俗语等语言材料,不仅可以为文章增加传统文化的知识厚度,而且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田燕丽 《大观周刊》2011,(9):67-67,64
谚语时含建议和普遍真理的话语。总的说来,谚语寓意深刻,节奏感强、学习一种语言的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现以及该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翻译本质上来讲是文化间的交流,翻译的霸的就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际。在翻译中能否实现文化内涵从源语到目标语的成功转换可以判断翻译是否成功。该论文就是讨论在尤金·耐达的动态对等原则的指导下英语谚语与汉语谚语互译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黎 《大观周刊》2011,(31):151-151,216
本文分析了美国翻译家大卫·亨顿所翻译的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该诗,即意象之美、汉字的图画性及语法的缺省。从分析可见大卫亨顿的译文风格简约凝练,蕴意深远,体现出人与自然之和谐。  相似文献   

7.
王静 《大观周刊》2012,(51):358-358
针对习语来说,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沉淀,是语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固定的或者标准的用法,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质,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做好习语的翻译,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粗略的说就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就探讨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所撰述的一部大型目录学著作,其中录有明清俗语辞书二种,评价总体上是中肯的;该书还录有与明清俗语辞书性质相类似的其他著作,可以由此窥见明清俗语辞书的学术基础与编纂风气。对《郑堂读书记》收录明清俗语辞书及相关文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审视中国的对外出版翻译活动。对外出版翻译活动作为一项跨文化传播的实践活动,应考虑消除文化冲突,可以从文化移情、文化层次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组织、引导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索微微 《出版广角》2018,(11):80-82
翻译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因此拥有跨文化传播的属性及特点,它在社会文化的繁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借助翻译这座文化桥梁,我们可以将本国文化推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化之林,与世界文明和谐交流,甚至引发思维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均有悠久的历史,都对中国和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佛经翻译在唐朝达到巅峰,而西方圣经翻译则是在17世纪左右达到翻译高潮。两种翻译的繁荣与发展都与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权贵的支持密不可分,是他们权利操控下的产物。作为赞助者,他们可以操控译本的选取、翻译策略的主导以及译本的流通宣传。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文化消费的变革,也让我国的网络文学走进全球文化消费市场,在海外广泛传播.其中,Wuxiaworld翻译网站的成功可以说是对我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固有观念的更新,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基于文化消费视角,从全球文化消费趋势和特点入手,探析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可能性,并以Wuxiaworld翻译网站为例,分析其成功的路径,为我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庆兰 《大观周刊》2011,(50):173-173
英语俗语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蕴含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有助于启发学生,增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巧妙的融入俗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并更深入的理解英语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并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翻译历史从佛经翻译算起,至今已经有1990余年了。所译书籍,浩如烟海。其中绝大多数译作是好的,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译可以说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各民族的文化、科技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翻译的作用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15.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16.
试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翻译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问题,认为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跨语言文化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功能主义翻译论的观点指导下,《闽文化(》英文版)翻译教学不但要执著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探讨《闽文化》的跨文化层面,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开始关注文本以外影响翻译的一切外部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敦煌俗语词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综合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敦煌俗语词的学术理论研究;其二,敦煌俗语词的原卷整理研究;其三,敦煌俗语词的考释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浩 《出版广角》2013,(6):82-83
外宣出版物对于提高国家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是重要的外宣政治文献,其中蕴含着大量具有中国特色和特殊文化含义的政治词汇,其翻译策略及不同的译本必然体现了政府的执政理念。通过研究2000至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本和翻译策略,可以得出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重视软实力建设,彰显中国政治及文化特色,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外宣出版物的翻译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史前前 《大观周刊》2011,(29):58-58,60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在认知和审美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翻译时应十分注意。文化差异包括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们都对翻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西地域文化差异角度,来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