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举后,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入京会试,中式,徐一士《谈陈三立》及陈隆恪(三立次子)等《散原精舍文集题识》均称:"是年未应殿试,已丑成进士。"但考诸陈三立丁亥(1887)《致许振祎书》,不难发现丙戌"未应殿试"之说有可疑之处。三立此札原件存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先生处,《江西社会  相似文献   

2.
朱清 《青年记者》2022,(3):87-88
2020年《著作权法》第5条将原《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的本法不适用于"时事新闻"修改为不适用于"单纯事实消息".事实上,原《著作权法》"时事新闻"核心内涵已在法律上解释为"单纯事实消息".修改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事新闻"的社会理解偏向新闻内容而法律界定侧重表达形式,两者不一致对新闻业产生了诸多危害.修改后的"单纯事实消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两套丛书。"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由丁海斌任总主编,包括:《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档案学概论》、《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教程》、《档案逻辑管理学》、《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公文管理教程》、《档案开放利用教程》、  相似文献   

4.
刘文典通过傅增湘购得方苞手稿二册,当他在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刊《学风》上见到"征求前代公私文件之启事"后,即致函陈东原馆长,愿将该稿提供复制。陈东原将二人往来函件刊登于《学风》,刘声木见此消息后分别致函陈、刘二人,请求抄录副本。刘文典在北平请人制作影抄本二份,分别寄予陈东原和刘声木。刘声木据此编印《望溪文集三续补遗》四卷。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通讯》2015,(2):2-2
近几年来,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两套丛书。"新体系档案学系列规划教材"由丁海斌任总主编,包括:《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档案学概论》、《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教程》、《档案逻辑管理学》、《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公文管理教程》、《档案开放利用教程》、  相似文献   

6.
<正>题记:1987年6月16日,原上海第五钢铁厂(现为"宝武特钢有限公司"和"宝武集团五钢公司",以下简称"五钢")团委发起并在原吴淞公园内,建造了一座约7公尺高的身披战袍、手握宝剑、两眼凝视着吴淞口的民族英雄陈化成全身铜像。当时本市《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都作了报道。今年3月10日上午,原五  相似文献   

7.
宋应星,明代科学家,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代表作有《天工开物》、《画音归正》、《乐律》、《原耗》、《卮言十种》等。本文主要以现存于世的著作为参考和依据,梳理和发掘宋应星"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8.
宋超 《新闻记者》2012,(7):3-13
2010年10月25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原党委委员、副社长,《新民晚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金福安同志因病去世。三十多年的报人生涯中,金福安表现出强烈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解放日报》突破常规,在第一版加框刊登公报提要;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夕,《解放日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醒目准确预告"海湾战争可能在24小时内爆发"……金福安在《解放日报》编辑业务上的这些创新之举,已经成为新闻编辑史上的经典案例。在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期间,他积极弘扬"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民风格,坚持以民为本,提出文化含量是媒体的生命力,在发扬传统报业文化的同时坚持媒体创新。最近,"金福安纪念文集"即将出版,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宋超特为"文集"撰写本文。本刊首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李栋 《传媒》2014,(24)
正本刊讯(记者李栋)"TV地标(2014)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于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发布会上公布了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中央电视台《梦想星搭档》、"光荣绽放"系列音乐会、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等栏目上榜,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白芳芹、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长沙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曾雄等人被评为2014年广电年度人物。《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理事长、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  相似文献   

10.
特别奖电视理论文献片:《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湖南电视台集体) 作品一等奖 1.消息:《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人民日报吴兴华) 2、通讯:《湖南工业冲出重围》(新华社张春保易红) 3、通讯:《为民书记——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光明日报唐湘岳) 4.评论:《三个代表铸辉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发展成就述评》(湖南日报尹汉生) 5、专题:《见证幸福》(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周昀) 6、消息:《温家宝郴州察灾》(湖南电视台陈瑜帅) 7、系列报道:《2002湖南防汛启示录》(湖南经济电视台杨力夏飞帆) 8、通讯:《谁能帮他进"清华"》(三湘都市报邓桂明) 9、消息:《橘子洲不能成为贵族天堂》(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1.
刘洁 《今传媒》2012,(10):153
正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5月2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共产党通史》共3卷6册,由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担任顾问,由沈云锁、潘强恩担任主编,是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农书,《齐民要术》在明代中期以前的流传其实非常有限。不仅刊刻极少,而且仅有的刊刻大多留存在"秘阁"之中。但是明中期以后,随着"侍御马直卿"所刻的"湖湘本"《齐民要术》问世,该书才广为流传开来,明人丛书《秘册汇函》《津逮秘书》,清人所刻《学津讨原》本、崇文书局本、渐西村社本,均以此"湖湘本"为底本校勘而成。但是学界对于具有存书之功的"侍御马直卿"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于马氏生平的考证,有助于深化《齐民要术》的研究,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刊刻农书其实是明代地方官员的"善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包含了丰富的《金瓶梅》早期流传信息,是《金瓶梅》文献研究的重要出发点。笔者通过梳理《万历野获编》版本系统,认为"金瓶梅"条最早见于钱枋重编的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陈奕禧校阅钞本。此条很可能是钱枋"割裂排缵"、分门类编时窜入,并非《万历野获编》原编原貌,有《顾曲杂言》传承系统作为旁证。但现有文献无法否定沈德符对"金瓶梅"条的著作权,其写作时间应迟至天启、崇祯年间。  相似文献   

15.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是否存在"明刊本",晚清以来学界颇多争议。最早提出此书存在"明刊本"者为李慈铭,然其说不足信据,实际此书在明代并未刊刻;刘辉据邓之诚题识论定王利器藏《分类野获编摘录》同于"明刊大字本"同样不能成立,不能作为论证此书存在明刊本的确切证据。李慈铭所见不同于钱枋搜辑重编本之所谓"明刊本",当为周星诒原藏、现藏台湾"国家图书馆"之旧钞本,而非刊本。这一钞本保留了沈德符万历四十七年(1619)定稿《万历野获编》的原编旧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2,(Z1):31
正本刊讯(记者韩阳)1月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首发式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会场举行。45秒《旗帜》奔涌而出的滚烫钢水"浇铸党徽"精彩片头画面的放映,拉开了《旗帜是这样诞生的》新书首发仪式的序幕。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中央文献研  相似文献   

17.
近年京城的报业市场热闹非凡,新媒体纷出又纷争。有人说,面对京城报业的博弈,有一个人比较从容。此人即是原《北京青年报》社长、现《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社长崔恩卿。"他之所以从容,是因为看到了规律"。《北京青年报》以他领军,在90、91年就开始明确地走向市场化,开始把广告经营推到前沿,成为中国报业发  相似文献   

18.
模拟文本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被模拟文本的信息,故可与被模拟文本形成"镜鉴"关系,成为理解彼此的重要参照物。学界就《过秦论》的分篇有二篇、三篇两说,参照模拟《过秦论》而作的《辩亡论》,知其原当分为上下二篇,而非上中下三篇。《史记》之《陈涉世家》所引乃上篇;《秦始皇本纪》所引则为下篇,但经过了司马迁的增损。其中,《本纪》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至"攻守之势异也"一段与《世家》重出,恐系东晋时窜入,非原本所有。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使用《辞源》时,发现其两处疏误,现录出,供参考。 1.《辞源》合订本(1988年1版)第814页"朴"字第一义项后有"参见‘原朴"字样。 "原朴",不成词,疑是"厚朴"之误。厚朴,"落叶乔木,皮、花均可入药。" 2.同书第1890页"骨鲠"条下所举书证:"《宋书》《孔凯传》;‘凯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凯’,误。当作"觊"。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并无"孔凯"  相似文献   

20.
投稿需知     
正自2012年1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的在线编辑系统正式启用,接受作者直接从网上或从电子信箱上投稿。从2012年7月1日起,《档案学研究》杂志只接受网上投稿,原接受投稿的电子信箱正式停止使用。有向本刊投稿者请登录中国档案学术网(www.idangan.cn),进入"《档案学研究》在线编辑系统",在"作者登录"板块内进行投稿。"《档案学研究》编辑在线系统"启用后,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