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背景下的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每一章之后,增设了"阅读材料"一栏,材料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素材,所以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好这样的素材,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阅读材料’’的教学,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加强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从数学公式、图形、符号、文字等数学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能独立的进行归纳总结及灵活应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方法的训练,学生需要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策略和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在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的章节都安排了"阅读材料".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它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而且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阅读材料"的设置,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需求,尤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数学的兴趣.1. 了解数学史实,渗透学科德育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的一部分.在教材"阅读材料"中  相似文献   

4.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将"读"与"思"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课堂中有目的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相似文献   

5.
吴云贤 《考试周刊》2014,(81):76-76
数学阅读是思考、理解、是收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开发数学阅读材料,加强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的指导,把数学阅读真正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形成"讲读练"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新的生长点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乐读。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学阅读有着自己的特性,认识这些特性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教学中重视阅读材料的学习,针对不同的课型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从注重数学材料阅读、数学史和数学教学相结合、借助数学史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对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初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接下来,我结合教材特点及教材所编录的数学史料,数学与文化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近年来,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热点.适当地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既能打消学生"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又能为中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让广大师生转变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学观念,真正地把数学阅读重视起来,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又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1.逻辑严密,思维严谨。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须较严密的逻辑思  相似文献   

10.
数学应用题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类题目.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解答数学应用题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使"问题情境的数学化",即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基本模型,是解决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知识储备,更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这样一个教学版块就是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数学史、数学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数学以及生活常识与信息。其中数学史和与教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教师们忽略,而这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频频陷入困境.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拓展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现状出发,对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3.
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题意、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武器".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水平的发展,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有效渗透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材料”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教材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若有效运用“阅读材料”的教学,则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如何有效运用“阅读材料”的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凸显趣味导入、运用习题引申、创设问题探索、开展实践活动和搭建平台深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数学学习同样离不开阅读.近年来很多数学知识以"情境性问题"出现,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因此,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弱.可在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中,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题目一知半解时,便开始做题.对阅读不加重视,导致阅读能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是主阵地.因此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使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校中学数学阅读课题组在2001年9~12月,对数学语言的两种阅读策略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和被动式阅读相比较,主动式阅读更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从2002年2月开始,我们就着手研究数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通过实验,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是一种"语言"学科,其语言特点是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数学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其语言特点表现为:1.高度的抽象性。初中数学阅读教学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理性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感知材料中的数学术语和符号,充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数学阅读的能力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教学是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数学阅读能力就是读课本、读题、规范解题的能力.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是 "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指导,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数学课堂中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数学学科语言特点让学生畏惧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想象、推理、证明及计算等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将实际数学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中有不少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依然重要。而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又会发现学生因为"题没看清""理解错了""没读懂"等因素导致数学成绩不好。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文字阅读,那么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字阅读能力,加强学生领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