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1.充满智性的课堂,教师会用生活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性。课堂是一个"生活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要使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换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一个生活化的课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唤起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本课堂是基于教育的人本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人本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本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段改进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本教育,希望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数学成绩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用"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命能力得到全面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巧用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背景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从而逐步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的习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常识是他们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教育的主旨是要培养真善美兼有的完整的生命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一、生命化教学的内涵1、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是用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丰厚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生长的情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给知  相似文献   

5.
生活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活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活融入新质,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要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生命化教育,生命化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行为表征。从情境创设、动态生成、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等方面探索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盈生命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将"生命教育"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在生活化课堂中,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立足"生活",放飞"生命",让课堂因生活而灵动,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精选生活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挖掘课程内容突显生命教育,运用实践探究感悟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偏重追求课堂教学效果,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及有效性,导致情境创设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相反可能干扰和弱化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生命教育学科特点,通过生命教育教研经验,浅谈生命教育课堂中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参与情境、创设交流情境6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7):27-28
在阅读和阅读教学中,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意味着教育的本质回归,文章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的策略问题。个性化阅读教学意在实践"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求教师增强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经验的积累意识,在阅读中激活学生的相似模块;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心理场;要求教师改变程式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从创设趣味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合作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参与情境、创设交流情境6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改革期待追寻本真的数学课堂教学——"原生态绿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学要回归到"绿色"的原生态中去,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同时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征,让数学课堂教学处处荡漾关注生命、润泽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生命课堂的诞生,唤醒了传统教育中沉睡的主体性.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学生感到快乐,教师感到轻松.生命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更把他们看成为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董丽玲 《考试周刊》2013,(9):177-17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这样的课堂实质上就是生命化课堂,生命化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关爱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教育引导生活;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必须关注并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将课堂生活化,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思品课堂教学以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要把课堂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