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林早期哲学的最高原则是同一性原则。按照这个原则,他构造了自己的同一哲学。同一哲学之作为一个体系,包含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两个部分。自然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把客观的东西设定为第一位的前提下,从客观的东西引申出主观的东西,即要表明自然是与理智同一的,客体就是主体,先验哲学则是把主观的东西作为第一位的,试图从主观的东西出发引申出客观的思想,即要说明理智或自我的实在性,说明自我同自然具有真正的同一性,主体就是客体。谢林的同一哲学在由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用理智直观来界定绝对同一体的做法遭到黑格尔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从康德的不可知论、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谢林的客观唯心论到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演变,都没有真正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利用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克服其局限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真正使思维和存在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谢林的代表作《先验唯心论体系》一书的要义,是把他的先验唯心论原理推广到一切知识领域,建立一个“·全·部知识的体系”。康德通过理性批判,依据理性的不同能力,分别建立了他的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艺术哲学。费希特从绝对自我出发,把各个知识部门统一于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学。谢林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把费希特的知识学改造成为“自然理智化”和“理智自然化”的过程对立统一的先验主义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逻辑学与法哲学、先验哲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研究中最深刻的问题之一。黑格尔政治哲学最突出的特色是对政治问题所作的"概念式理解",这种特殊方法预设了黑格尔先验哲学与其政治哲学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具体表现在:黑格尔逻辑学所揭示的"精神高于自然"、"普遍性高于特殊性"以及"概念与实在的同一性"诸原则,构成了黑格尔在法哲学中所展开的个人权利批判、市民社会批判和对政治的伦理性理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美学家。黑格尔称美学是艺术的哲学,美学和哲学不能分离,成为两个互不相关的东西。从本质上看,美学是从哲学分出来的,既有不同的规定性,又有互相渗透的地方,或者说,美学是一门特殊的哲学。黑格尔从1817年和1819年,两次在海德堡大学讲美学,1820——1829年,四次在柏林大学讲美学。但他的哲学体系早在美学体系建立前,就己完备了,要了解黑格尔的美学,首先要了解他的哲学,因为,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 一、关于美学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批判了费希特的唯心主义,驳斥了谢林的“同一哲学”。黑格尔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他所谓的思维,指的是理念、绝对观念。所谓的存在,就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有两个含义,一是从主观上看,指人头脑中的思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凡人们认为是合理的,符合绝对观念的东西,就能够实现,使思维和存在达到了一致。一是从客观上看,客观思想决定事物的本质,事物只要符合客观思想,就必然具有实在  相似文献   

7.
谢林认为自然与自我是绝对同一的,它们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哲学本身是自然与精神彼此向对方发展的双向过程。其中先验哲学是探索自我意识活动的发展历史,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要以自我的直观活动层次的提高为依据。自我的直观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到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谢林正是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无差别的绝对同一自我。  相似文献   

8.
谢林哲学是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古典唯心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上继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下开黑格尔客观唯心论的先河,对于德国哲学革命和唯心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唯心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虽然是谢林早期创作活动的产物,但它最系统、充分地阐明了谢林的哲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是针对自我同一性问题,评述哈贝马斯是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自我意识理论的。从对康德先验统觉论中的“独白式自我”、费然特“独特主体的自我”,到黑格尔“语言、劳动中的自我”的梳理过程,哈贝马斯认识到传统意识哲学范式的弊端,并在黑格尔那里找到交往理性的最早痕迹,最终实现其语言交往范式的转型。而以劳动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语言交入观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形成尖锐的对峙。  相似文献   

10.
谢林前期的艺术哲学观中,艺术位于整个哲学体系的顶点.艺术哲学不是作为艺术原理的解释,而成了真正的哲学.这种哲学存在于美感直观,通过美感直观,触及本原存在--绝对同一.而美感直观是理智直观的客观化,其所以可能,源自谢林对自然的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11.
实践哲学存有三大实践误域:其一,对物质本体论的极限意义缺乏足够的把握,因而走向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间的动摇;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平台和基础内涵缺乏认识,盲目抬高实践的地位;最后,对实践内的主客体矛盾的有限性缺少应有的正确的理解。因而最终以主客体统一原则混同并代替主客观统一原则。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未能阐明实践之主客体矛盾和主客观矛盾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仅以内涵说简单地概括之,甚至对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两种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连接都未能予以正确的说明,这种情形必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2.
伊克巴尔的宗教哲学思想曾引起了东西方宗教学界的高度重视。他认为真主的属性包括直觉顿悟的部分和理性认识的部分,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认识真主的存在,而且这是唯一的途径;对人类自我和意志自由提出了系统见解;在自我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最高典型"完人论"。他的宗教哲学思想虽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但却不乏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通过对道家哲学的主要概念如"道德"、"有无"、"生"、"自然"等的梳理,建构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境界形态形上学",以与儒家的"道德无上学"区别开来。所谓"道德形上学",指的是主体通过主观境界的观照与玄览,达到对客观形态的形上学的认识。"道"之生化宇宙的过程,也是主体"玄德"通过"致虚守静"让开场域让万物自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四组概念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系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思维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关系思维主张从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中去理解事物,从世界与人的关系去理解世界和人,世界是人的世界,对象是人的对象,要从人的角度来考察、理解世界和对象。另一方面,人又是世界的,是对象的,要从对象的角度来考察和理解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在以其新理学的哲学基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以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取代以境界哲学为棱心的新理学,以两个“对子”——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中国哲学(史)的主题,显示出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抑或科学主义,都从"唯灵主义"的传统出发去把握价值概念,认为价值只相对于估价者的心灵而存在,它表征的只是人的主观心灵的某种状态,而非客观的事实;而我国当代学者有人则从"唯客体主义"角度,对价值概念作实体性或变相实体性规定,认为价值就是物之属性或主客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范畴是实体范畴或关系范畴.这些观点均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价值的本质,唯有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对价值作实践性的规定,才能揭示它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17.
主体的颠覆:拉康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认识之主体的自我的身份无疑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笛卡尔之前的本体论哲学中被视为不证自明的而放进了括号;认识论哲学将认识主体,也就是说将自我作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但是最终还是将同一性和自主性赋予了它;语言论哲学的革命使人们得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并对同一、自主的自我作了彻底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不是来自于形而上学,而是来自于拉康对弗罗伊德精神分析的创造性阐释。因为拉康的贡献,我们终于认识到,自我的同一和自主只是一种虚构和妄想,自我根本上是分裂的,因为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他。自我的存在是为另一个人而建构的,建构的方式和结果使他像另一个人,而且其存在注定要被另一个人夺走。所以,自我的本质就是一种挫折。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提纲》里以人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石,构建起一个彻底的实践唯物论世界观体系。在《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去理解人的本质,反对旧唯物主义的纯客体性原则,主张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主体性原则,同时又坚持物与人发生关系时物自体的客观实在性,以两者的结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弊端,从而把人的世界还归于人,正确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黄道周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政治实践的探索之中,是其对政治现状的反思及对政治理想的诉求。反清捍明是其政治信仰的毅然抉择;耿直刚毅是其政治品格的高尚表现;忠君爱民是其政治信念的内在召唤。黄道周的政治哲学有着复杂的政治历史背景,因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的政治史册中闪耀着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