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如何创新以及如何实践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语言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自学能力和学习潜能等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教学的侧重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体现素质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增加实践能力等方面,要多探索、多构思.本文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新教育理念.现代素质教育不但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等,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应试教育"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有向"应试教育"挑战的勇气,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观念.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根本,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素质教育须从学校抓起.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体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在学校里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 .那么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 在…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思考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改作为素质教育的抓手,为我们各科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农村初级中学在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先天不足的条件,那么我们如何面对新课程标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