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英汉"龙"文化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龙”的词源看,英汉语言文化关于“龙”的形相与习性及其神话传说的差异很大,各自蕴涵的文化内涵与喻意完全相反即神圣化和妖魔化。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对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喻意的词语不能简单比附,以避免产生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对象初到一个新的文化背景里,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往往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即对异类文化的困惑、排斥和不适应.因此,外语教学中,应把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贯穿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不同的文化反映的词汇文化内涵也不同。文章从汉英文化的词义联想、文化意象、词汇的语义、文化蕴含等角度去阐释“文化误读”,揭示“误读”的根源,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字转化过程,更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相差很大.译者在两种语言翻译过程中不应该简单着眼于字面对应,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导致翻译中出现文化误读。浅析英汉文化中的主要差异。使译者在翻译中具有文化差别意识,避免出现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5.
王洁 《文教资料》2008,(28):307-309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语言行为的分析来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如何处理与解决文化的误读与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从发展历程上看,巴特"作者之死"理论扫清了"作者权威"的障碍,向合法误读迈出了第一步;布鲁姆首先提出"误读"术语,把它作为作家克服"影响的焦虑"的策略,而后扩大到阅读领域,提出"一切阅读皆误读";德里达、德·曼、米勒等人则从语言修辞的角度深化了误读理论,把误读作为解构式的修辞阅读来加以倡导;德里达文学批评中的泛文化色彩、米勒把解构批评运用于文化研究的自觉努力,共同推动着误读理论向文化批评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梁艳  翟莲 《华章》2011,(36)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一种文化中的人在理解另一种文化时会产生一定的误读,而这样又严重影响到的文化传播的准确性,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因此,减少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变得越来越必要了.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产生误读的原因及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世界文化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翻译在单纯的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对原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读,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必须要慎重对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因而文化误读也是目前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接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文化传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性,因此,很容易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文化误读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到引导学生以英语文化为基础学习英语语言。本文主要分析了产生文化误读的原因,探讨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减少文化误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母语和目的语的相关文化预设缺乏了解,容易产生母语文化误读、目的语文化误读和跨文化误读。因此,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应注重输入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跨文化预设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减少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压力和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在学生学习荚语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关键在于要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意识就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外民族文化,又要提高本民族文化的修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教法,使用社会文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与沟通。文化知识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顺畅的交流。为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国外文化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导入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文化导入的方法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教育是大学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英语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化认知:英语文化在文字,内容和思维方式上与汉语文化有很大不同;文化评价:文化价值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英汉两种文化各有所长;文化共存:英汉两种文化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理据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导入的契合点无疑就是文化理据。对文化理据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对跨语言的文化理据差异性的充分操控,可以帮助大学英语学生有效掌握具体的对象性英语知识,初步构建工具性英语知识系统,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功实施跨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我们应通过对我国与英语国家(主要是英国、美国)文化内涵的相似与迥异的比较,加深对英语文化内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世界接轨,学习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学习。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课堂是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从生态语言学和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口语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的、有生命力的、持续发展的系统。目前,文化意识薄弱和教材中文化素材的缺失是造成生态口语课堂文化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生态口语课堂进行文化植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词汇学习的文化植入,地域差异意识的文化植入,多样的文化输入方式,促成平衡性生态口语课堂的形成,建立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语言习得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许多高职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时为了省时省力而忽视外语语言文化的学习,结果学习效果不好。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产生兴趣。我的经验是适时地使用氛围、背景、习俗和细节等四种方法,有效地、流利地和渐进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过程中第二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已被教育界所广泛注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输入应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之中。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了第二文化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一是为什么英语教学要考虑第二文化的输入;二是怎样把第二文化输入植根于英语教学中;三是第二文化的输入对第二语言教育的促进。通过论述可以得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