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由供应商和制造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建立以服务水平作为传递信号的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供应链信号博弈中分离均衡的实现过程及存在条件,最终给出分离均衡下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制造商能够根据获取的服务质量信号,对供应商的潜在行为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应对策略,降低自身的运营风险,增强供应链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喻鸣谦  骆建文 《预测》2022,(6):8-16
零售商对市场需求的过度自信会导致其运营决策偏离完全理性时的最优决策,影响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的系统绩效。本文将过度自信模型引入到经典的报童问题,研究了提前付款和准时付款两种模式下的资金约束供应链融资与运营决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付款方式下,资金约束供应商和过度自信零售商均有意愿向外部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服务;过度自信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并非总是大于完全理性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过度自信会影响零售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研究揭示了零售商的过度自信水平、供应商批发价格折扣率以及无风险利率对供应链成员企业最优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楼高翔  向璐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210-216
针对供应商主导的绿色供应链,同时进行绿色供应和绿色制造,研究公平中性、供应商公平关切和制造商公平关切3种情境下绿色供应链的最优绿色创新和定价决策,并对比不同主体公平关切时的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在供应商主导下,绿色创新水平受消费者偏好和绿色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而不同主体公平关切行为对绿色创新水平影响不同;其次,不同主体公平关切的途径不同,制造商减少研发成本而供应商增加市场需求;此外,供应商公平关切提高了供应链绿色效益和经济效益,制造商公平关切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鉴于当前在探讨制造业集群供应链上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低碳创新的行为演化时,将政府环境规制、链内企业合作契约及消费者绿色偏好3类因素同时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的研究还较为欠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集群的绿色化转型,聚焦于集群供应链内供应商企业与制造商企业组成的二级结构,将政府行为、链内契约以及消费者反馈作为企业低碳创新策略选择影响因素,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双方的长期最优均衡策略,并通过案例数值仿真分析讨论关键参数对博弈系统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供应商企业与制造商企业分别进行低碳创新后,消费者支付意愿增值、博弈企业双方共同低碳创新与单方企业低碳创新产生的收益增幅之差、碳税抵扣额、对方违约罚金这四者之和大于企业低碳创新研发净支出时,博弈双方的长期均衡策略均为{低碳创新};当企业低碳创新研发净支出越低、违约处罚越高、消费者绿色偏好越强时,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低碳创新}均衡策略;碳税税率变化对企业的均衡策略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制定科学的环境规制政策、构建合理的链内合作契约、着力培养消费者绿色偏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申成霖  张新鑫 《软科学》2016,(4):114-119
构建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研究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风险中性供应商和损失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探讨消费者策略行为强度、零售商损失规避度对供应链协调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最优订购量是损失规避度和批发价与收益共享系数比的减函数,消费者策略性越强,产品的批发价格越低,零售商获得的利润分成越高;面对策略型消费者,当供应商为风险中性,零售商为损失规避时,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和上下游间损失共担;当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当时,收益共享契约更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7):70-78
针对制造商创新投入不足和零售商缺乏信息共享动机的问题,构建了由单个(进行成本降低创新的)制造商和单个(拥有需求预测信息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求解了供应链双方的均衡决策和事前利润,比较了制造商在不同信息共享情形下的创新投入。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强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价值均为正,供应链能够自发实现信息共享。此时,制造商的创新投入与其所获得的随机需求预测量、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当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弱时,零售商的信息共享价值为负,制造商可以通过支付信息共享费用来激励零售商共享需求预测信息,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制造商支付的信息共享费用与自身的创新能力负相关,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当商业银行联同核心企业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部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仍会选择以贸易信用、互联网金融等其他形式开展融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合理应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成为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和其他两种竞争型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资本市场竞争状态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适用条件及改进策略。首先,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刻画3种融资方式,运用带约束的双层规划模型进行均衡分析;其次,分析企业针对3种融资模式的选择策略、选择博弈及均衡状态;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在融资成员的选择方面,银行应当优先为初始资金量较低的零售商提供融资;为扩大供应链金融的适用范围,银行应当采用“部分担保”机制,而非“差额担保”机制,即银行应根据零售商初始资金量等参数合理设置核心企业风险分担比例,以激励更多零售商选择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最后,为商业银行高效率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雷森  李传昭  李奔波 《预测》2005,24(4):57-60
通过建立连续情形下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管制下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指出利率管制从两方面影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1)信息对称下,对于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银行无法在相应的利率水平上进行贷款。(2)信息不对称下,由于利率管制,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无法作为传递企业质量的信号;此时银行根据企业抵押担保的能力对企业进行贷款,而民营中小企业,可进行抵押的资产不多,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9.
张婷 《预测》2006,25(2):7-11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抵押担保的困境:一是过高的担保要求,在宏观上是一种非效率选择;二是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于担保来规避风险;三是在当前的法律制度环境下,高抵押的信贷合约隐含的金融风险不可小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抵押困境的途径: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个人信用体系,成立各省市的个人信用担保机构.推进消费信贷利率市场化,大力发展信用卡的小额循环贷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玮  陈丽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3):363-368,418
通过构建多阶段博弈模型,同时考虑了横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创新"双重边际效应"这两种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研发模式(非合作研发或者合作研发)下激励制造商创新的两种策略——供应商研发补贴和政府研发补贴。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策略相比供应商研发补贴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补贴力度总是大于供应商补贴力度,从而能更有效地激励制造商研发、改进社会福利;二是政府补贴策略在制造商非合作研发或者合作研发时能达到相同的市场均衡结果,而供应商补贴策略的效果受到制造商研发模式的影响。此外,供应链各主体对于不同研发补贴策略的偏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李巍  梅李军  聂凯 《软科学》2012,26(10):135-139
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不完全信息下中间商占主导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定价模型。在供应商边际生产成本信息不完全的静态情况下,通过信息甄别合约,运用显示原理分析了实现均衡时的信息服务定价问题及双方的最优定价策略;运用Rubinstein的思想分析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双方信息服务定价的均衡解以及各自最优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在不完全信息静态下,中间商可通过制定合理的信息服务价格与对供应商的转移支付来降低供应商边际生产成本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中间商与供应商应共同致力于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以增加收益。在不完全信息动态下,中间商若想在第一阶段、供应商在第二阶段报价成功,应努力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并希望对方对信息服务价格的期望值接近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一个零部件供应商和一个成品制造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参与决策主体的竞争性公平关切行为倾向,分析了在考虑决策者公平关切偏好时供应链最优的产品质量与市场零售定价策略.在供应链参与双方均具有公平关切偏好的框架下,分别就Nash博弈、供应商Stackelberg、制造商Stackelberg和纵向一体化四种博弈结构建立了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定价的博弈决策模型,讨论了公平关切和供应链博弈结构对产品质量与零售定价优化决策的影响;并结合数值算例探讨了决策者的公平关切程度对其运作效用和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具有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在不同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并购和清算)下的收益,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在市场分别存在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垄断者和生产高质量产品有风险投资参与的新进入者的退出策略问题,并引入了创业企业创新度这一决策变量。研究表明,当创新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风险投资家的最优退出策略是让创业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横纵向公平关切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探讨各类因素影响下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决策及其行动演化路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和横向公平关切下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基于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因素影响下企业共享策略的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适当水平的知识共享量、恰当的收益分配对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有促进作用;在纵向公平关切下,企业更关心协同收益的分配比例,收入差距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横向公平关切从短期看可能促进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6.
综合考虑生态设计与政府补贴,借助伊藤过程刻画动态变化的回收率,构建大数据服务商参与下的闭环供应链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分析大数据服务商协助类型、服务费支付水平和政府补贴等参数对闭环供应链各成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处环境不同时大数据服务商的最佳协助方式也不同;协助营销活动能有效刺激市场时,协助营销更能提升回收率、利润等;零售商和回收商合理分担大数据服务费可以促进闭环供应链的稳定;较回收补贴,生态设计补贴对零售价和批发价影响更显著,政府合理提高生态设计补贴更能提高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郝琳娜  侯文华  刘猛 《科研管理》2014,35(4):111-120
企业RD创新需要有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基于众包竞赛模式的企业RD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大众的创新智慧,助力企业RD创新,已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考虑RD创新模式溢出效应的不同情况下,针对企业创新模式及其投入策略选择,以及众包竞赛模式下企业间完全竞争和合作时的决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决策对RD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仅依靠内部资源的RD创新(A策略)收益,企业通过设置合理的奖金并结合内部创新和众包竞赛模式(B策略)是占优策略;B策略下,企业间处于完全竞争或合作的状态时,溢出效应的不同对众包竞赛模式创新能力的贡献度造成了影响;此外,企业收益、RD创新水平、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均与众包竞赛模式的贡献度正相关。最后以宝洁公司采用B策略对RD进行创新的案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清洁发展机制下碳排放总量限制的减排政策时,企业吸引投资者对减排方面的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非常重要。由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是高收益企业还是低收益企业。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结果表明,企业用自身收益的一定比例换取投资者对新上项目的投资,对低收益企业的投资概率要大于高收益企业;在不区分企业收益情况下,进而研究了达到预期减排目标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混同完美贝叶斯均衡策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15—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均在稳步提升,但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化趋势;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系统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关系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层次,两大系统的关联性较强;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仍处于低耦合协调的状况,尚未达到高水平耦合协调的层次;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明显,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中趋向均衡,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服务业系统的劳动力、资产和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上游环节。基于此,提出增强科技服务业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把人才和资金作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重视上游环节在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