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人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人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女性人格范型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女学的兴起与深入发展,女性人格范型经历了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到辛亥时期的“女国民教育”,再到五四时期的“超贤妻良母主义”等一系列转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现了不同时期精英分子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及先进女性自身的精神觉醒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刘同般 《都江学刊》2002,14(2):37-39
本重点探讨了中国女性学的萌生及发展阶段:它始于“五四”学革命时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臻成熟。中国女性学其题材体裁、艺术形式、风格特点,都呈多元层面的丰富性。研究中国女性学对于填补空白、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谈及女性的生存处境,并结合中国社会从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萌发,到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意识被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替代,到八十年代中国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从而全面阐述了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对女性解放的涵义的理解是从社会解放、个性解放、阶级解放这三方面展开的.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女性解放涵义的理解和界定对中国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个人叙事方式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其个人叙事文本经历了从简单明了的日记体到复杂多姿的“私人”自传体的流变,这一进程中反映出女性文学对自我话语权威逐步建构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9.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  相似文献   

10.
走向女性的的现实——谈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创作罗泽凤1五四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传统的封建封闭体系已经被帝国主义列强打破,再难回复到以往的平静,不自强就要挨打的教训迫使我们民族,特别是觉醒了的知识分子走上了救亡、改革的艰难征程。五四时期学生的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俗学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体裁学遗产,这个遗产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明清民间文学体裁具有上中下三层文学交叉发展的综合特征,又能凝聚民间社会力量,雅俗共赏,能量极大,曾引起当时知识界的广泛关注。他们还参与创作和从事理论评论,这使民间文学体裁的命名、分类和社会评价方式都开始产生了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承担着社会功能。到了"五四"时期,对民间文学体裁的关注变成了文化运动,并促成向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方向转变。我们今天研究民间文学体裁史的目标在于指出它对于民俗学建设的两个意义,一是从文学三层观转向文化三层观,有助于中国民俗学找到自己的理论方向,建成一门研究社会文化的科学;二是使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其中,民间文艺学的文本研究要依靠体裁学,民间文艺学的文化研究则要在民俗学的框架下进行,两者共同构成民俗学人文科学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对“刘三姐”的探研,从清代即始,“五四”以后,随着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关注刘三姐的学者越来越多。1925年广西柳州象县人刘策奇发表《刘三姐》一文以来,“刘三姐”研究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1925年至新中国的成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13.
“五四”一代女性作家群.在“五四”探讨妇女解放的舆论启发下,创作了一系列描写妇女生活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展现了这一时期妇女的觉醒和精神面貌。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中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文学形象塑造上知识女性的先河。而且在当时。在今天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探讨“五四”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对于今天已经获得解放的妇女在人生的道路上仍具有相当深刘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景和教授的《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一书以社会生活和观念意识的互动为切入点,采用社会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对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给予了解答。全书共分十二个专题,大体可归为婚姻、家庭、女性、性伦四大板块,在研究特色上凸显了社会观察与文化研究、关注女性与两性视角的平衡并举。作者归纳总结出的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意义,超越了两性史观,得以用文明史观来重新审视这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中的一股影响颇大的思潮。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只有具备“女性作者”和“女性意识”的特点,方能列入女性文学的范畴。新时期女性文学是对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具有启蒙和拓荒的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开端,她  相似文献   

16.
女性写作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女性自我求证的过程.本文以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婚姻、爱情题材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身份建设、认同的视角对此时期以小说为代表的女性叙述类作品展开解读.五四时期,女性情爱叙述类文本透露出来的女性自我认同主要显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试图建构的现代国家范式下的“个人”主体地位的认同,但在丁玲的个别作品中,女性意识在“个人”主体地位的追求下已然催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名作和成功作品都采用"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庐隐作为自叙体写作的代表作家,更是以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倾诉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青春期迷惘的感情。通过作品中女性内心世界情感诉求,印证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探索自身解放之路中的迷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科学中,民俗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ms)正式提出了"Folklore"("民俗学")这个学术名称,由此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1878年成立的英国民俗学会(Folklore Society)则是这一领域的最早研究机构。民俗学传入中国是在"五四"新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受到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撒旦”反抗精神和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哀希腊》的译介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鲁迅和徐志摩的作品和思想中,可以看到五四中国作家对拜伦精神的继承,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