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博客、微博等公众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舆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舆论表现形式。互联网舆情反映了公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政治态度,是领导同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科学的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预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了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问题及引导对策,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问题入手,围绕树立突发事件危机意识、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健全高校信息沟通渠道等几方面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下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突发事件衍生舆情传播特性,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模型为铺垫,研究网络衍生舆情特点,通过定义描述舆情衍生程度的衍生率建立衍生舆情监测预警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以期为政府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成为反映舆情、表达观点的主要场所.在体育突发事件中,探究其形成因素及特点是必要的.在体育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存在着网民媒介素养缺失、利益驱使、社会负面情绪的带入网络等因素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体育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网络状多节点传播及话语权博弈、言论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非理性等特征.文...  相似文献   

5.
如今,已进入信息传播时代,突发事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征,同时,也存在随意性、片面性、虚假性的问题,极易误导社会舆论,引发舆情危机。形成虚假舆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信息发布人掌握情况偏颇,以管窥豹形成误解和人为故意造势等。在主观上则存在当事方故意封锁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使得信息发布缓慢;舆论应对方面没有力度,传播技巧过于单一等方面。所以,作为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和处置应对部门应该尽快改变陈旧的应对观念,与媒体联动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与网民有效互动,引导社会舆情,形成主导舆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日益频发的突发事件和网络影响力的提升,网络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和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聚焦越来越动力十足,这动力是互联网与突发事件契合作用的结果。但也正因为这种契合作用,将我们置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仅次于传统媒体的第二大网络舆情源头,微博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成与演变,给政府事件处置及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如"把关人"作用受限造成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在突发事件中具有巨大舆论凝聚力,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等。因此,建议:法律层面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操作层面完善政务微博系统,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理念上加强微博伦理导向建设,促进理性公民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极易引发公众恐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全面剖析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触发的多重因果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NCA与fsQCA相融合的方法,选取2020—2022年有关新冠疫情的90个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研究材料,基于PSR框架的视角,探究了舆论聚合、传播渠道、权威媒体、公众关注、事件热度、时间跨度、危害程度7个前因条件的要素组态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单个因素不构成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的作用是有限的;挖掘出了9种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条件组态,事件热度、权威媒体、公众关注为核心条件;归纳出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触发机制的三种理论驱动模式,即事件驱动型、权威主导型、公众诉求型。以期提高政府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精度和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芝 《新闻知识》2012,(8):31-32,22
目前,高校面临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多元化社会思潮带来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各类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媒手段日益丰富,这些突发事件一旦被媒体聚焦,不仅成为网络新闻报道的热点话题,也构成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科学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有效地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是高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现状(一)网络舆情的含义和特点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得复杂多样,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CNKI检索和筛选了406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文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借助CiteSpace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时代,突发事件相关的网络舆情对民众影响日益深远。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遵循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建构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科学预警机制,运用全媒体联动策略疏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突发事件发生,由于传播报道引起的舆情讨论和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问题,可能会衍生出“次生事件”或造成“二次损伤”,这会使得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更加艰难。本文以“方大国殴打空姐”事件为例,通过对整个事件中主要舆情和二次损伤的分析,概括了突发事件中二次损伤的一般成因,并对如何有效地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二次损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是现代化治理课题的应有之义,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及演化路径,对化解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2018-2022年间发生的40个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案例进行分析,考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及演化的必要条件及各因素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组态下的代表性案例进行过程追踪分析,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信息生态系统中各信息因子组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及因果机制。【结果】信息敏感度、网民参与度、技术硬环境是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演化的必要条件,网媒报道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应从做好监测预警工作、规制信息人行为、畅通多元沟通渠道出发净化网络舆情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16.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璐  吴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20-129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能够揭示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题特征、情感类型与强度,剖析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协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致力于探讨网络舆情监督与机制的方法,运用充分详实真实的数据统计和资料分析,清晰地看到目前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特点,研究探讨如何正确解决网络舆情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对网络舆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以探究,以期寻找较好的解决方法,缩小社会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微 《青年记者》2017,(30):55-56
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日益显现.近年来,由热点事件“叠加升级”后所催生出的网络次生舆情屡见不鲜,这类新发生的舆情同样具有强大的“倒逼”压力,屡屡令当事主体措手不及,也给公众舆论的引导带来了不少挑战. 网络次生舆情的概念界定 次生,是指在原生的基础上生成,有间接造成、派生的意思.关于次生舆情,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广义的次生舆情即由原生舆情所诱导出来的舆情,因舆情有正负面,所以从舆情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说,广义的次生舆情也有正负面之分;而狭义的次生舆情则特指当原生舆情是负面网络事件或者可能导致负面次生舆情时产生的关联舆论现象.南京师范大学靖鸣教授等认为,网络次生舆情是指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中因为某一因素触发的再生或演化的新舆情.  相似文献   

20.
张晔 《新闻世界》2013,(9):128-12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