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49):2-3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办学目的在于向社会培养以及输送大量高技能以及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或者是实践操作人才。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创业教育开展期间,必须要把握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课程的实践规律,积极构建契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科学化课程体系,真正满足广大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创业需求。本文就中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姜璇 《学周刊C版》2024,(2):40-42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即帮助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这需要职业教育对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新与拓展,从双创人才培养方面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但是,在当下的中职学校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课程体系有待改革、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短、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问题凸显,需要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出发,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双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领域。我国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高校应通过树立科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体系等对策,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而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形式.在对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当前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学生创业需求虚旺、创业课程整体满意度不高、师资专业型不强、创业课程与创新课程比例不合理、研究生群体创新创业教育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通过重新定位创业教育、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整合创业资源、探索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等措施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和载体,作为引导学生获得创业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媒介,无疑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界内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与通识教育相脱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系列状况,通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对比分析,发现我们自身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探讨性提出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构建特色化创业教育模式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更高水平内在要求,更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由于起步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存在着多种问题,集中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较为滞后、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以及评价体系不科学等多方面。基于"双创"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变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以提升高职创新创业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樊冲 《机械职业教育》2021,(5):40-43,48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应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搭建教育平台、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开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提供可操作、有效率的经验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推行创业教育已发展到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制度创新和形式创新的问题。本文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电子商务创业班的经验出发,分析在中职学校开设创业班对创业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推进和发展的几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为全面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适应中职生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针对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育人不充分等问题,创新双创人才培养路径,从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平台建构、培养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了与思政元素、专业学习、双创实践、技能大赛相融合的“四融合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1.
李婷 《学周刊C版》2024,(9):25-27
“:双创”视域下,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问题展开分析,发现“双创”和专业教学两张皮、会计专业教学缺少“双创”实践等问题的发生,与中职院校未能设立统一教育发展目标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原因有关。通过探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路径,围绕“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并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最终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能够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充分体现“双创”与会计专业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展情况,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民办高校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之上引入全覆盖、分层次教育思路,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和理想转化为实践;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同时建设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从教师、学生、课程三个方面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提高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部分。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富有逻辑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文就美国三所著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课程体系建设、支持体系、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申双花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79-83
在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因为思维意识、师资队伍、资源保障等限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即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遇冷;回避与融合的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困难;理想与现实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基础保障、融入专业课程、创新课程建设理论等方面,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在分析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创业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及实践已深入中职学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中职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路径选择及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研究不够全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鉴于此,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构建包括通识教育、精英教育和孵化教育三个梯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期使创新创业教育层次分明、衔接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