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互微课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在平台里教师可以通过导入PPT、选择模板或用空白页轻松制作出美观实用的交互微课;可以通过利用平台的翻页查看功能、超级链接功能、交互试题功能和学情跟踪功能开展高效的互动教学。文章以交互微课《如何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例,介绍了依托交互微课教学平台制作使用微课的过程及效果,得出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微课教学平台轻松在线制作交互微课,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进行高效在线学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内容,教师针对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重点突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将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均具有积极作用。在微课设计、制作及应用中也可以使教师相关的多媒体及网络操作技术得到提高。微课在高校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应用也将提升高校相应设施及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微课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生物化学为例,从微课的设计,微课教案的制作,准备学习任务单、评价单,微课脚本的制作,微课的录制,微课后期编辑,微课的实施到最后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微课制作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对传统课堂、网络学习以及微课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发现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微课建设需要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提升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将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5.
要使学习者在网络上有效学习,必须使用在线设计的思维方式解构知识内容。本研究分析了知识的结构,论述了作为知识的学习素材可以被解构成知识点、微知识和知识树,提出了知识导图的概念,阐述了适合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的知识导图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解构学习素材提炼知识点、分解微知识和构建知识树,在制作知识导图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初级学习者是在选择知识点和构建知识树的过程中学习,而高级学习者则是在解构知识素材和构建知识导图的过程中学习。本文的结论是:基于知识导图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初级学习者提升为高级学习者,训练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是适合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另外,本文论述了基于知识导图的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在线学习模式的设计和在线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全国轰轰烈烈"做微课、赛微课"的大潮流中,教师在参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时,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使用情况如何?文章以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的六位参赛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情境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方法、半结构访谈法作为研究工具,观察分析了六位教师的微课和访谈语录,评估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PCK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的PCK在教学目标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方法、课程知识及评价知识方面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由于对微课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认识不清和微课平台技术有待完善,目前微课教学存在视频制作质量不高、资源更新缓慢和交互性不强等问题.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可以从优化微课设计制作、完善平台功能、加强沟通交流和健全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泛在化学习理念的提出,促使传统教育和学习向移动化、碎片化、微型化转变。微课由于其短小精焊、主题突出、资源多样、交互性强、半结构化等特征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目前各高校教学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通过分析高校微课建设情况,以微课制作情况为切入点,使用模糊评价分析微课建设评价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微课类型,结合CDIO工程教育与协同教学理念、依托微信"多方位交互"式平台、着眼于高校共建视角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议,从而希望泛在学习环境下应用微课开展教学以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了微课和翻转式教学的优势,在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并从视频制作、课前学习任务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教学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微课制作及翻转课堂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及意见反馈。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弥补微课视频个案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以首届微课比赛获奖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评价研究法设计分析维度表,对获奖视频进行量表分析。基于发现不足、改善问题的理念,本文从教学设计、言语表达、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几方面提出建议和改善办法,为完善微课视频为主的创新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交流,推动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改进,以及基于微课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课对美术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要做好美术微课运用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显微小特点,构建完整的微课程,抓好运用节点;做好微课资源建设,重点做好微课规划,微平台建设,微模板设计等;构建基于微课的美术教学评价,突出微课设计、制作技术与运用效能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当今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微课因其独特优势适应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微课的主要特征是主题明确突出,内容短小精悍,资源丰富多样,结构松散独立,方便用于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泛在学习。上海开放大学在国内远程高等教育领域率先进行微课建设和应用实践的探索,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微课制作技术难度较大,制作过程重形式轻内容,微课教学中交互性和学习者的主体性体现不足等。进一步促进微课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对策是:加强微课制作技术应用培训,完善优化微课系统平台的功能,以注重教学内容为根本要求,强化微课在"整合学习"中的效果,"以用促建"强化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8):132-133
在新课程的倡导和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微课"以一种辅助教学形式,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实践和研究。为了更好地评价微课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制作和运用微课,对讲授型微课、解题型微课、实验型微课、探究型微课和活动型微课,根据其不同特点,应该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微课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志宏 《学周刊C版》2019,(24):155-155
微课是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化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它的产生和应用初始是帮助学生在线学习使用。对于偏远学校,由于学校和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在线使用微课。如何使微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我们利用清华大学基础教育平台——“爱学堂”提供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主要从应用微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提供学生个性需求和抽象知识直观化方面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5.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不同,针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差异化教学问题,设计并开发“微信+微课”在线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微课发布、问卷调查、投票、关键词回复、在线答疑等功能。在线学习平台丰富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微课因为其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和生理规律的特点而受到广大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关注和推崇.Sakai平台是欧美大学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开源在线学习工具系统.本文对微课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在Sakai平台上的构建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供Sakai平台应用研究者和微课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炼、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关注,相关资源也愈来愈多。但目前微课的开发与建设模式不一,微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通过有序的开发微课内容,合理和有效地组织微课资源开发,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制作连续性专题式微课,建设集微课管理、应用、评价等于一体的微课资源平台,同时微课使用者从自身出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统筹兼顾,有利于消减微课"知识碎片化"的呈现,进一步推进微课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化学习资源的普遍运用,微课的制作研究成为热点,微课作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知识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兴趣。分析了微课特征,总结了微课制作步骤和相关原则。并以一则国家资源库微课作品的制作过程为例,探讨了微课设计相关要点,总结了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教育(MOOC)对微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微课内容设计的关键。根据Kolb学习风格理论,从相关理念、设计过程、实施方案等方面研究了微课的内容设计,提出了微课内容风格化设计策略,以提高微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的概况,认为在线课程设计原则研究视角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认知负荷理论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视角、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等,建议未来从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一体化构建、以微课为重点研究对象、关注本土化理论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