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省史学家是以“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以五万军队的军事手段,将思南(今地)田宗鼎、思州(岑巩)田琛逮赴京师处斩,分其地为八府四州,遂设贵州布政使司”于贵阳为由而认定此为贵州建省之始的.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未见准确:北宋末年,宋徽宗为开化黔中以南消灭羁縻州而置黔南路。此应为贵州建省之始.  相似文献   

2.
西夏何时陷金之会州姚军新修《会宁县志·文化志·古城烽燧遗址·郭虾蟆城遗址》谓:“(郭虾蟆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建,称会川城。金代贞初年,迁会州州治于此,称新会州。”在《建置沿革》中也有类似的叙述。此说很值得商。会州(州治今甘肃省靖远县),...  相似文献   

3.
大观元年(1107年),田佑恭以南征之战占领了位于乌江河畔最大的羁縻州地时,他以其先世传承的“思”字,并结合徽宗帝御敕的黔南路的“南”字,集“思”与“南”形成了“思南州”署名的称谓。凭藉乌江枢组君王文明的漕运优势,开源贵州的文化、开启贵州的文明,思南州必然成为北宋徽宗时期建造的贵州省署的最佳选择。此史实再次证明:到公元2019年,贵州建省当有九百年了。  相似文献   

4.
陕州因"陕"而名,陕字,本作"陝",意为山阜裹夹,行踪隐蔽。"陝"当是战国中晚期秦人东进,夺取崤函过程中形成的地名概念,其含义不仅包含这一带的地理地形,也包含秦人逾"陝"而东的人文形象。陕州的建置沿革分为4个时期:先秦的部族、方国、封国时期;秦代至北魏的陕县统辖时期;北魏至明清的陕州统辖时期;民国至今的陕县、陕州、陕州区统辖时期。陕州建置沿革变迁中,政治和交通因素一直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北部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重镇,确定其建城始源的具体时间,弄清《金史》所栽的“庞葛城”、“周特城”与“会平州”的建置时间和准确位置,无疑至关重要。文章充分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齐齐哈尔市的建制沿革、地名沿革、民族沿革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发掘后推断:当年的庞葛城和周特城,都是辽代上京道所属东北部的部族城堡,规模均较小,而周特城因设州建置,成为后来的会平州治所;后又因加强边防而设立鸟古迪烈统军司,成为统军司的治所。  相似文献   

6.
1942年春至1943年夏,黔东湘西交界地爆发了一场以“抗兵、抗粮,推翻国民党政府”为主要内容的暴动。苗、侗、土家、双各族群众20000余众参加,涉及到湘西的洪江、虽界、武冈、黔阳、晃县(新晃)、辰溪、凤凰,黔东的松桃、江口、印江、石牙、铜仁、玉屏、岑巩、镇远、三穗、黄平、炉山(凯里)、雷山、剑河、台江、天柱、锦屏、榕江等地,歼灭了两个保安大队,深重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在黔东湘西的反动势力,杀死一些县、区、乡官吏。国民党反动政府血剿了十个苗村侗寨,焚毁了数以千计的房屋住舍,杀戮了数以万计的暴动者和无辜群众。这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曾制造了一个叫做“满蒙”的政治地理名词,相应地制定了侵略这一地区的“满蒙政策”。随着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满蒙”这个地域概念经历了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相应地每个历史时期的“满蒙政策”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具体目标。从地域范围来看,日本“满蒙政策”经历了由“南满”→“满蒙”(南满、东蒙古)→“满蒙”(东三省、东蒙古)→“满蒙”(东北四省、东蒙古)→内蒙古(察哈尔省北部)→“蒙疆”(察哈尔省、晋北、绥远省)的演变过程。在每个发展阶段,日本“满蒙政策”的不同内容和目标都是为其侵占中国、称霸亚洲各国的侵略行动服务的。这是日本“满蒙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9.
地处黔之东南缘的岑巩县 ,古名思州 ,这里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族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思州不仅以她独有的绮丽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若云锦的文物古迹而声名远播 ,更以生产思州石砚这一文房佳品而著称于世。思州石砚 ,又名思州金星砚 ,简称“思砚”。一千多年前 ,思州先民就采石为砚。清康熙二十三年 (公元 1 684年 )编篡的《思志略》记载 ,思砚最早名传于天宝年间作为商品产销于市 ,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思州金星砚所用石材产于离县城东十里的星石潭。据史书载 :此砚材取之颇难 ,潭中多水涡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黄正林北宋时期环庆路统领庆州、环州、分州、宁州、乾州,后来废乾州,置定边军,已而复置醴州,①其地理范围包括今甘肃东部的庆阳地区全部、陕西咸阳地区北部和陕北部分地区,环庆路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北宋时期把居住在西北边疆内的各民族统称之...  相似文献   

12.
甘肃因古代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首字而得名。甘肃也简称“陇”,这是因为我省许多地方在古代是陇西郡的辖地。我省历代的行政建置,反映了我省在历史上的地位。研究我省历代建置的沿革,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上更好地认清我省在今天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甘肃作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来是一个汉族同多种少数民族聚居杂处的地域。从我省历代建置中可以看到不少对少数民族带有侮辱性的地名,这反映了过去时代汉族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与歧视。对此,我们应当历史地看待。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来看,北宋后期由蔡京所主持的“崇宁兴学”有其历史必然性。北宋长期以来的右文政策,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科举取士制度在北宋更趋完善,以学田制为核心的多种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更加成熟,雕版印刷业和造纸业的兴盛以及北宋中期历次兴学已有的成就,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在教育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都为“崇宁兴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宋徽宗、蔡京等人借北宋后期加强思想专制的趋势,大兴党禁、打击异己,不自觉地促成了这种可能性向必然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与北宋乖异的情况,在作诗理念上具有向中晚唐诗风靠拢的倾向。作为北宋诗人诗学理想的“格”、“韵”两个范畴,是宋诗学本质特点所在,代表着宋人的追求关怀。然而这两个范畴不仅在南宋提倡者少,其内涵也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深切地反映出南宋人诗学理念与北宋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主要从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概况及其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通过对明清时期黔东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上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可以从历史经验中为今天铜仁市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42年春至1943年夏,黔东湘西交界地爆发了一场以。抗兵、抗粮,推翻国民党政府”为主要内客的暴动。苗、侗、土家、汉各族群众20000余众参加,涉及到湘西的洪江、芷江、武冈、黔阳、晃县(新晃)、辰溪、凤凰,黔东的松桃、江口、印江、石阡、铜仁、玉屏、岑  相似文献   

17.
西汉侯国设置、撤并频繁,给同时期县级政权建制沿革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西汉设置的两个“新市侯国”并不皆在钜鹿地,王弃之的“新市侯国”是在中山“新市县”的基础上设置的。《汉志》记载的中山国“新市县”也曾有过短暂的侯国历史。  相似文献   

18.
黔东北地域是古代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文化流变中,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该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变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特别是与乌江中下游地域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变迁、建置沿革、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统治措施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三辅是京师地区名号,同时也是京畿地区三位行政长官的合称。唐以前,习惯上称陕西中部地区为三辅,但是,由于史籍记载残阙乖谬,对于三辅建置沿革自东汉以来即混淆不清,给历史地理、职官制度等专史研究造成困难。笔者不揣疏浅,欲廓清这一历史疑案真象。  相似文献   

20.
常熟博物馆、常熟碑刻博物馆藏250余件明代墓志为研究常熟地区明代时期建置沿革、农业经济、科举教育、氏族兴衰和民俗风情诸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亦为探讨江南地区的明代粮长徭役、私家园林、结社会集及廉臣能吏诸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