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得罪令狐绹的原因,旧说多归结于牛、李党争。本作认为此事无关乎党争,是李商隐就婚于王茂元家的结果。李商隐与令狐家之女有恋情,就在令狐家准备招其为婿时,他却与王茂元之女结婚了,因此导致令狐绹对其积怨难释。本还从另外的角度对李商隐的某些诗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 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 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 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 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考察可见, 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他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言论造成的, 而令狐绹对李商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照拂。设若没有令狐绹, 李商隐的人生殆将更加艰危、悲惨。  相似文献   

3.
李隐商的雨     
正我知道大家对李商隐的生平很熟悉了,但是,为了把话说清楚,我在这里不得不多啰嗦几句。李商隐是一个天才,可他也是一个苦孩子,十岁丧父,后来老师也死了。可李商隐的命运得到了转机,他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看中了,成了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事实上”的伴读。这个令狐绹后来做了很大的官,一直到宰相。可以说,和令狐绹在一起的时候,李商隐过了几天好日子,我们可以在许多豪华的派对上看到李商隐的身影。18岁的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曾为方城(今属河南)尉,官终国子监助教。故世称温方城、温助教。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他早年显露才华,是一个任性不羁的人,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为此常受到打击。据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载:相传宗宗爱唱“菩萨蛮”,宰相令狐绹请他代作以进,戒令无泄,而他却不能守秘密,很快告诉了别人。后令狐绹以玉条脱事请教于他,他便批评令狐绹应多读古书,并以“中书省内坐将军?”来讽刺令狐绹无学。由此可看出温庭筠早年凭才傲物,敢于讽刺权贵的性格。正因为如此,他不为统治者所喜,令狐绹就曾奏他有才无行。唐宣宗大中初几次考进士,率不登第。因此,他困顿终身,政治上很不得意,终于流落而死。当时的诗人纪唐夫赠他的诗  相似文献   

5.
难读李商隐     
李商隐有“小李”之称,他的诗给晚唐诗坛抹了一层瑰丽的色彩。然而,他的诗已没有了盛唐李白的飘逸浪漫、狂放达观,而是郁积了感情的缠绵结绕,偏于虚幻的想象世界,令人时时感到读解的困难与迷茫。 一 李商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悲剧气氛中。 晚唐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代,宦官操纵政局,藩镇对抗朝庭,官场党争不休,整个社会弥漫着衰世末代的情绪。 晚唐牛李党争势同水火,延绵四十年,两大派官僚在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台”,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文人们几乎没有能摆脱这种争斗漩涡的。李商隐十九岁时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推荐而中进土。次年李党的经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女婿,而令狐绹与王茂元是政敌,牛党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指斥他“忘家恩,放利偷合。”更主要的还是李商隐对李党的李德裕比较佩服。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执政时,平定了泽潞藩镇刘桢,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在大和年间任剑南西昌节度使时抗击回纥、吐蕃,帮助武宗灭佛以治理经济,限制科  相似文献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绚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绹  相似文献   

7.
<正> 晚唐诗人李商隐,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婿。因“牛李党争”,因而遭到属牛党的令狐绹之冷遇,终身潦倒,抑郁苦闷,抱负得不到施展,四十五岁卒。他有一首五绝《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末二句尤为人称道。一般都把此诗看作“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认为它“形成凄凉伤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李商隐写给令狐綯的诗文看其部分无题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在与令狐綯交往及陈情求荐中,写了一些以抒写追求、希望与失望为主要内容的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凤尾香罗)等;说这些诗写爱情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人韩握,八岁能诗。他的父亲韩瞻,与李商隐是同年进士,又是连襟。公元851年,李商隐赴梓州为节度书记时,韩握随其父前往送行。他即席作了一首诗送李商隐,这首诗写得不错,在坐的宾客都很吃惊。李商隐也很赏识这首诗,五年之后,还经常追吟诗中“连宵侍坐俳徊久”之句,认  相似文献   

10.
令狐绹是唐宣宗时期的宰相。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新、旧《唐书》本传所载俱不明确。《旧唐书》卷172说:(咸通)十三年(公元872),以本官为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进封赵国公、食邑三千户,卒。”(标点据中华本)《新唐书》卷166说,“僖宗初(公元874),拜凤翔节度使。顷之,就加同平章事,徙封赵。卒,年七十八。”  相似文献   

11.
画意诗情     
凄婉神伤, 读之恻然——李商隐的景物诗伊人李商隐(813-858年)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就内容而言, 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他的诗广纳前人所长,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泪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商隐(812—858),晚唐著名诗人,仕途不顺,年轻时便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沉浮挣扎,做了大半辈子仰人鼻息的幕僚。他曾靠牛党重要人物太平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开成二年(837),有赖令狐楚之力,好不容易进士及第。但两年后,却做了李党铁杆人物王茂元的乘龙快婿,于是背上了"忘恩负义"之骂名,进退不由。糟糕的是,后来李党被击败,牛党擅权,当朝宰相是令狐楚之子令狐綯,诗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诗国的旧有格局。他一方面严谨地继承和发展了诗歌的各种形式体裁,尤其以七律的精工蕴藉为人称叹;另一方面却又在内在的主题、情感蕴含上渗入了很多新的因素,并进而把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使诗到晚唐,而余味无穷。他把自我融入了诗歌,也在诗歌中发现了自我,从而形成新的规范。文章主要通过与杜牧诗的比较来分析李商隐诗作的这些特点。从而得出李商隐诗能自成宗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以《圣女祠》为题写过三首诗,有两首都叫《圣女祠》,一首叫《重过圣女祠》。这三首诗虽然都有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无题》诗之类。对这三首诗的解释,同其他《无题》诗一样,向来也是聚讼纷纭的。张采田主张“全以圣女自慨已之见摈于令狐”,冯浩主张其中两首是自伤政治上的遭遇。时人解诗亦多因承其说。冯、张辈的解释是否妥当,似仍有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评价,多有分歧,多数论者认为爱情、朦胧是其诗歌的特色。本文认为萧瑟美才是李商隐诗风的独特之处。文章指出,李商隐诗中的夕阳、枯荷所表达的意境,是一种萧瑟美。他的一些《无题》诗虽然蒙上了朴朔迷离的朦胧美外衣,实则表现了一种萧瑟特色。本文并讨论了形成李义山这种诗歌特色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商隐不仅在写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段,而且在象征艺术方面有许多创造。他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整体象征手法。个性化和朦胧化是李商隐象征喻象的重要特征。李商隐诗“深情绵渺”的独特诗风和诗歌“多义性”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有密切关系。此外,李商隐诗中的象征还与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抒情手段存在密切关系。理清这些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李商隐诗象征艺术成就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4):211-212
李商隐的诗独具魅力,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几个诗人的诗入选率很高,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其中李商隐的诗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老师和学生喜欢,但是他的诗往往写得曲折,需要认真去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以全面、深入的分析,为学生认识李商隐其人及其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他的艳体诗 ,意象丰富 ,典实众多 ,表现婉曲 ,思想内容具有突出的多义性 ,历来人们对他的诗解释纷歧 ,认为他的诗兼有优美和难以确解两种似乎矛盾的特点。本文试从中西方文论对诗歌的多义性研究中探讨一下李商隐诗歌多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戴永忠 《学语文》2003,(5):15-15
历来诸家公认七律《锦瑟》是李商隐一生的代表作品 ,但解者纷纷 ,意见颇不一致。元遗山、王渔洋等人 ,早已发出过“独恨无人作郑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喟叹。苏轼断为咏瑟 ,朱彝尊、冯浩等人解为悼亡 ,纪晓岚认为艳情 ,张采田等人解作自伤不遇之作。以上四解 ,以第四解最得其实。但在第四解中 ,接触到具体诗句时又发生歧义 ,出入颇大。笔者参考历来诸家意见 ,并将《锦瑟》和李商隐的其它一些诗作进行比较 ,相互发明 ,以诗证诗 ,知人论世 ,对此诗作了一些研究 ,有了一些新见。一、关于“锦瑟”“锦瑟”究竟指什么?有人说是指令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