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欣 《江苏教育》2022,(18):73-74
本真教研克服当下教研存在的重“教”轻“研”、重“教”轻“学”问题,提倡尚本求真,通过融通式“真”教研、跨界式“大”教研、深耕式“源”教研、拓界式“广”教研等路径,让教研质效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基于协同理论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的对策:外部协同从“单向发展”向“优势互补”过渡;内部协同从“分隔管理”向“系统部署”过渡;协调外部环境,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互动平台;协同内部关系,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课程资源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职教教研室为充分发挥在教研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了教学研究的新机制,将区域课程改革引向深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为改善,搭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平台。本文从“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出发。阐述了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在推进区域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方法、内容和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汪希  张铠 《科教导刊》2023,(26):14-16
文章分析了校企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度不高、学校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互结合度不深、校企师资专家相互融合度不强等问题,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工匠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人才培养方面,搭建“三全育人”新平台,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建设方面,对接产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方面,建立产教研平台,形成“产教研学”融合机制;师资队伍方面,优化产教资源建设,促进校企师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5.
徐敏 《职教通讯》2024,(1):105-111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为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环境变化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中职旅游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找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旅游教学新需求。从设计适应产业动态发展的进阶式项目课程、开发旅游课程数字化资源、健全智能平台下的个性化指导三个方面重构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中职旅游课程体系。突出数字时代的教学方法,最终从任务分层式教、智能指导式学、梯度提升式练和方式多元化评四个途径实现混合式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6.
徐红 《上海教育》2007,(10B):53-54
发挥教研在课程领导实施中的作用实现新课程目标,聚焦点在课堂教学。以往教师更多的关注怎么教,而我们现在更强调学生如何学,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一方面我们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我们着重研究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甚至每天、每节课让教师更多的反思“我让学生会学了吗”。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聚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研问题,是校长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三全育人”是构建新时代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推进路径,有利于构建“教、学、练、赛”全覆盖、课内外一体化、“明德”与“精技”互融、“育德”与“育体”兼顾的新时代体育育人格局,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了全方位革新育人理念、全过程体现育人目标、全领域统筹育人资源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15年培智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实践探索中,紧紧抓住“评”这一核心,秉持教、学、评、研一致的原则,构建了“生命多彩”课程体系、“六步五维”课程实施机制、“评—调”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和“以评促研”校本研修范式,形成了“以评促学、点亮生命”的高质量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教整合"是基于"学教"对话和"整合"理念的课程重构,旨在创设融合"学、教、资源"等多维要素的整体教学情境,构建"学教共生""学教共在""学教共进"的课程与教学。以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为例,从"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教学情境"三个维度探讨了"学教整合"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效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案例是传统案例教学在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最新探索,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的融合方式进行探索,然而,要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学手段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案例的内涵、功能等逻辑起点出发,提炼设计原则,构建课程思政案例目标体系,为设计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案例奠定基础,实现“市场营销学”思政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教材”被误以为是数学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致使互动的、生成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被解释为教师“教教材”与学生“学教材”。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资源观,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除了教材以外,还存在以下一些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总是会不断地切磋教学技艺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美术课堂的“同课异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研方式。新课程理念反对“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同课异构”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善于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实际,并且能利用和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冯娟 《教书育人》2024,(6):68-71
课程思政是高校倡导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可以在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对比中、研究方法引领中、人文价值培育中进行深度挖掘,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行为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学需要统筹课程顶层设计,推进“网格化”谋篇布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推进“全过程”育人实现;嵌入课程创新创业,推进“体验型”产教融合;落实课程评价体系,推进“多方位”效果检验,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使"教"与"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激发课程教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制造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多维度职业能力要求,优化和扩展课程资源,建立颗粒化知识点体系,构建智能化、柔性化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其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倡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内容是相对抽象难学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自然地理资源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促进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所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素养是支撑学校软实力的核心力量,而学校教研组这一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因此,开展高质量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围绕普通高中特色教研组建设,提出“内生课研”这一概念,并结合案例深入阐述其“案单式课前研学,夯实团队学情观察;菜单式课中研教,筑实团队教学实践;定单式课后研题,扎实团队专业素养”三大研究路径,以期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石晶  李娜 《科教导刊》2023,(20):100-102
SPOC多元混合式教学可充分依托MOOC平台进行改革创新,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探索式高效学习和“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文章将SPOC多元混合式教学运用于高校“金融学”课程,围绕教学分析、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高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赋予了职业体育发展极大的空间,落实“教会、勤练和常赛”理念,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响应国家政策,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从政策体系、机制建设、目标建设、意识导向和资源保障问题,探讨该模式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困扰。认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主要体现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配置和实施;建立一体化教学制度,明确各流动要素科学目标;落实“融合”“联动”式思维理念和提高体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20年9月,基于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落地海南,在海口市全面建立示范区试点校,其目的就是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科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是国家政策理念与教学一线有效接轨的中转站。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市音乐教研员,从“教、科研并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三级联动、互助教研”是教研共享的平台,“战略式教研帮扶”是教研精准辐射的抓手这三个方面探讨高中音乐学科区域教研活动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汤珏弘 《中国教师》2023,(12):29-32
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字化平台“三名”在线,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通过“名校在线”建设,实现互补化教研,名校与受援学校教师共研教学设计、同任授课教师、师徒互补提升,助力校际共发展;通过“名课在线”建设,保障校本化教研的质量,以“学课、改课、晒课、研课”为载体,拓宽教研路径,重构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在线”建设,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实现名师工作室联动教研,以集群联合探究、共同创生在线课程资源的形式,撬动了学科教学在区域层面的生长。以“三名”在线课程资源为载体的多级教研联动,打造了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重构了教研模式,拓宽了教研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