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题海无边,变化多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只能事倍功半。习题教学要注重学生解题套路的指导,本文以求线段长度的问题为例,阐述如何指导学生形成解题基本套路。求线段长度是几何题的核心任务,很多求图形的周长、面积、函数关系式等问题,其关键环节还是求线段的长度,求线段长度的问题也经常成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求线段长的问题的基本套路:先从边角两大元素考察图  相似文献   

2.
线段计算     
几何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有的是我们所熟悉且经常使用的,有的则不很熟悉,并可能还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我们把几何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称为“公式”,而把推求论证这些公式的过程称为“线段计算”。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数学学习中,线段是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同学们需要学会计算线段的长度、斜率和位置关系等.本文介绍几种计算线段的方法与技巧,这些计算技巧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使用转化法进行线段的计算进行与线段计算有关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查找图形中线段的关系,然后转化为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以此降低线段计算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线段长度(包括弦长、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是解析几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历年高考中解析几何方面的考查热点.教学实践中,对线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问题复杂化.那么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21):87-88
把原有利用列表、描点、连线的通俗方法进行改造,利用三角函数在单位圆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正弦线这一特性,我们将用有向线段来替代繁杂的计算,把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转变成感性很强的线段长度,从而能轻松的改变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解析几何中涉及线段长度 (各类弦长、两点间距离及其他各种特殊线段的长 )的计算问题 ,是高中数学的一类重要问题 ,也是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考试说明》中对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 .教学实践表明 ,由于有关线段长度的题型较为分散且求法众多 ,学生难掌握 ,如果处理不当 ,往往会使运算复杂化 ,以致解题中途夭折 .为此 ,笔者在高三专题复习阶段 ,专门对这一问题的几种主要题型及其简捷解法——几种主要的转化策略 ,集中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收到很好效果 .现介绍于下 ,以飨读者 .一、坐标转化为斜率运用公式 |P1P2 |=( x2 - x1) 2 +( y2 - y1) 2…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在数列这一章中,有一类是关于图形(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等)的数列问题。对这类问题学生感到困难的是怎样导出通项公式。因为教科书本身没有提供相应的方法,于是一些学生用最朴素的方法先算  相似文献   

8.
在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是初中数学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今后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是在中考里常常出现的一类问题.因此学生需学习和熟悉掌握在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的问题.考查在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的形式多种多样,相关的问题也都十分灵活.常见的问题有:求三角形中线段长度、求圆中线段长度、求四边形中线段长度等.本文以不同例题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解答在几何图形中求线段长度常见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1°是角的基本度量单位,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1°的来历?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一、复习:如何量线段的长度出示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提问:要知道这条线段有多长,怎么办?用尺子量。谁会量?请学生测量。小结:线段的起点和尺子的0刻度线重合,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对着5厘米刻度线。如果把1厘米长的线段看作一条"小线段",那么大线段里包...  相似文献   

10.
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概念时,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的特征、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较低,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直观,强调操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方格纸为背景呈现的问题,直观简洁,可操作性很强,这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吻合.有关网格的问题题型多样,能考查学生对多方面知识的整合和运用的能力,当然学生对这些题型也有着不同的思考方法,从而网格问题也成为中考题型中的一个亮点问题,以下选择了几种网格题型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一、网格中的线段长度计算问题例1如图1,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在上“线段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学会找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相似文献   

13.
经线段的长度和二相交直线所成角为空间几何基本量,论述了处理空间两大类复杂量(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基本方法-最终归结为基本量的计算;并给出了复杂量向基本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网格"因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平行四边形网格、正三角形网格、正六边形网格等等。由于"网格"型试题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能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归纳、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因而以网格为背景的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中。下面我们就研究与网格有关的计算问题。一、网格与线段、弧长在"网格"中经常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再利用所求的线段长度来解决相关的问题。而"网格"中的旋转变换又给弧长的计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厘米和米的认识”这节教材是法定计量单位教学的开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接触不多,缺乏明确的感性认识。教学这节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和单位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单位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数),能用直尺或三角板画直线和线段。  相似文献   

16.
在解析几何中,中点、线段长(即两点间距离)等几何量,都由两点同名坐标的和、差、积、商表示,若解出有关的点的坐标再代人公式,则计算量很大,而实际上也无必要.因为由韦达定理可直接求出两点同名坐标的和与积,从而上述几何量都能求出,可省却不少繁杂的计算,在解题中应充分注意运  相似文献   

17.
与线段长度有关的计算问题是初中几何中常见的川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同学在求解“线段长度”的问题时,往往被题目中的条件所迷惑,而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下面给出解这类问题的五种常见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晖 《现代教学》2004,(1):26-27
在上“线段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学会找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相似文献   

19.
从一道简单的线段长度之积问题出发,转换思考的角度,形成求解此类三点共线时线段长度之积问题的三种解法:两点间距离公式法、向量数量积法、参数方程法.由此,可以分别借助三种方法破解高考与模考中的相关难题.  相似文献   

20.
用极坐标解决数学问题有独特的优势.在极坐标(P,θ)中,P表示线段长度,灵活方便,并且能从极坐标方程中求出;θ表示角度,可使有关运算转化为三角函数式,计算有公式可循,因此它与直角坐标相比,有独特的功能,特别在处理圆锥曲线的弦、半径等问题中,极坐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用它来解决2007年高考试题,别具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