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东明  陈立 《语文天地》2011,(12):22-22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相似文献   

2.
"客有吹洞箫者"一句出自苏轼的《赤壁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少参考书并不统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中提到主客二人。据考证,当时同游赤壁的确实只有苏轼与客共二人,客人就是苏轼的好友杨世昌道士。如译为"客人中有一位吹洞箫的人"就表示客人不止一位。因而  相似文献   

3.
一、“客”是谁? “客”在《赤壁赋》中前后出现6次,分别是: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客有吹洞箫者  相似文献   

4.
九百多年前的黄州,月朗星稀.一叶扁舟上,苏子在就“托遗响于悲风”的问题问责吹洞箫的客人.从客人的答辞来看,被问责虽然不算被冤枉,但苏子却有“构陷”的嫌疑.  相似文献   

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该如何理解?人教社新课标教材第二册32页注释为:“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教师教学用书(2)》88页先肯定:“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接着分析道:“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  相似文献   

6.
正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什么意思?谁来给大家翻译一下?生:使幽壑中沉潜的蛟龙起舞,让孤舟上的寡妇哭泣。师:翻译得不错,注意到了"舞"和"泣"的使动用法。作者在此提及这两句话,想表达什么?生:形容客人洞箫声的艺术感染力。生:"主"本来是"乐甚","饮酒而歌之",为什么这个"客"却"和"起了这么哀怨的洞箫声呢?都让孤舟上的寡妇哭泣了。这个"客"把"主"拐跑调了吧!(众生笑)  相似文献   

7.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的七月十六,他第一次泛舟赤壁.因这次夜游赤壁,便有了一篇震古烁今的名文<赤壁赋>.<赤壁赋>成了我们认识苏轼的一个窗口,而"客有吹洞箫者"之"客"也成了解读苏轼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肖磊 《中文自修》2010,(6):18-19
靖郭君(1)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2),无为客通(3)。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4)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5)。  相似文献   

9.
《师说》中有两处“者”字:一处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课文将“者”字注释为“求学的人”,但对于“者”字的词性未加说明。另一处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文注释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对照翻译与原文可以发现,其中的“者”字没有翻译出来,而是在全句注释后面补充注释“者,助词,用在主语后表示判断”。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文言学习中,一般都将“者”字理解为语气词或助词,起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况:(执教者:陈枫)一、到乖乖兔餐厅去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乖乖兔(出示“乖乖兔”画片),它开了一家“乖乖兔餐厅”(出示餐厅挂图),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做客,也欢迎大家一起来管理这家餐厅。你们愿意吗?二、看看餐厅有什么老师出示食品挂图(上面有各种食品:蛋糕、汉堡、鸡块、鸡腿、饮料、薯条、苹果派和冰淇淋以及这些食品的价格)。“谁愿意当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餐厅都卖些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边看图边一个不少地报出各种食品的名称,但没有介绍食品的价格。“只知道有什么东西,就可以把它买回…  相似文献   

11.
总统与农夫     
偶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其母。客人笑着说:“有哈里(杜鲁门)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相似文献   

12.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尺八" 小考     
始名于唐代的吹管乐器尺八(后称南音洞箫)沿袭到南宋,并传到日本,至今仍“隐居”在南音中,流行于福建闽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它在南音及闽南语系的芗剧、梨园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做客”和“作客”分得很清。前者是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后者是指“寄居在别处”。例如“到亲戚家zu&;#242;客”就得写成“做客”.“zu&;#242;客他乡”就得写成“作客”。但是近年来“做客”出现了一个新义,指应邀来到某些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等)或团体(如大专院校),接受记者或受众的访谈,作互动交流。有这种“做客”荣幸的人多为专家、名人以及有关政府官员等,受众则包括报刊读者、电视台观众、广播电台听众、  相似文献   

15.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中的“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以客之功”,即“以客为功”——句中之“之”犹“为”,应是一个泛义(意义广泛的)动词,这里可具体解为“成就”、“取得”、“建立”之类的意思。“功”,名词,功业义。“以客之功”意即“凭借客卿成就(取得、建立)功业”之义。目前流行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权威的训释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 汉语一般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个词的词类是确定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却具有别一类词的特性。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成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如:1.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 君》,简称《冯》) 客:用如动词,做客。 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2.以何市而反?(《冯》) 市:用如动词,买。 用收回的债买什么东西回来?3.衣冠而见。(《冯》) 冠:用如动词,穿衣、戴帽。 穿好衣服…  相似文献   

17.
古代趣题     
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来到此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请问几客几房中?[译文:李三公开的旅店,来了许多客人。如果一间客房住7人,还余7位客人;如果一间客房住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喜欢旅游的小灵通来到一个村子,这村子名字很特别,叫什么“轴对称”.进入村子后,小灵通感觉有点口渴,于是他到一户人家讨水喝,主人开门说:“尊敬的客人,我们村有一不成文的规矩,新来的客人必需正确解答一个问题方可进门.你看,这四幅画哪幅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原因.”只见门外一侧墙上有四幅图画(如图1):  相似文献   

19.
师:上课。谁会背一两条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专心。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环节用2分钟)师:说得都很好。今天咱班来了许多客人听课,大家不要紧张,不要拘束。现在,请同学们给客人勾画一下肖像。先仔细观察(板书:“细观察”),再准确地说出来(板书:“说准确”)。生:一位老爷爷白发苍苍,看上去有七十多岁,满面红光,显得很健壮。他一定是位老专家。生:坐在我身旁的这位老爷爷,年岁并不算太大,可是头顶秃秃的,连一根头发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册课文《五人墓碑记》(明·张溥)中有这样两个句子,在教学过程中.它们引起了我们师生共同关注,引发了一场争论。第一句: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在翻译这句中“谁为哀者”时,我们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中学教材全解》(薛金星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文完全解读》(马德高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