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北平 《英语辅导》2011,(1):164-168
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两种翻译方法论取向,主要体现在对源语言文本的语言(句法)和文化概念的处理上。由于译者不同的翻译价值取向和不同的译作要求,有取其极端者,有理性折中者。对文化概念的翻译,译界倾向性的做法是:如果译语中存在类似的文化意象,自然采用归化意译;如果源语言文本里的文化意象在译语中空缺,则仍采用意译。由于源语言文化意象的他族陌生性,一般不采用直译或异化翻译。对源语言文本里的特有文化意象采取归化意译,往往不能传递源语言里特有的文化内涵,会造成源语言的文化在译语里丧失,而大大降低翻译的文化价值,妨碍翻译传递文化职能的充分实现。本文拟论证并力荐文化概念和意象的直译传真原则-异化。  相似文献   

2.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晋剑琴 《现代英语》2023,(23):105-107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翻译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面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从翻译与语言文化的关系出发,探析了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促进中西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为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行为,与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信”、“达”,即语体和语义的一致,还要做到“雅”,即体现源语言的文化气息,这就要求译员不但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还要了解并掌握两种文化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来进行调整,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符合源语言的表达习惯,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入手,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采用翻译方法,合理转换文化差异,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当属源语言中的文化所指现象。通过纽马克对文化所指现象的归类,分析文化所指现象为什么会给译者和目标语言读者造成困难,并寻求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英语原文文化所指,同时让目标语言读者最大限度理解原文文化所指的可能性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教学中尤其需要注重文化差异因素的处理.这既需要策略上的宏观把握又需要方法上的微观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源语言文化的传播和译语言文化的发展.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并不是一门独立的个体学科,而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各种文化语言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是把一种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的过程,也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相互转换的过程。翻译受到诸如历史、社会、文化、人文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过程中,如何用英语及英语文化将汉语文化特有的意蕴、特征恰当地表达出来,需要译者对源语言进行"再创造"。了解翻译的五大特性,可以更好地传递源语言(汉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翻译理论界文化转向的特征,认为翻译学领域文化转向后翻译理论呈现出多元纷繁的态势,也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形势下,翻译实践者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某种翻译理论,而是应从常识出发,理性地借鉴这些理论,并以文化视角来看待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异"与"同"。  相似文献   

9.
戏剧翻译存在可表演性与文化忠实传递的矛盾。源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言文化差异越大,该矛盾就越突出,也就越会使译者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王尔德戏剧更因充满幽默、诡异的对白而令不少中国译者却步。而目的论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从目的论观点看,余光中对王尔德戏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Earnest(《不可儿戏》)所采取的文化传递与可表演性兼顾而以表演性为重的中国化翻译策略是成功的;反之,余光中的翻译实践又印证了目的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时,翻译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能否准确把握源语言并用目标语言清晰无误地表达是判断翻译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译文若不能准确传达源语言所要表达的含义,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疑惑。本文以安徽博物院英文语音导览词为例,讨论了在跨文化语境中解词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翻译要求目标语从文化角度准确再现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和风格,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这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从翻译技巧到翻译策略的嬗变,从而证明了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正确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3.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杨艳 《海外英语》2012,(7):175-177
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文本通过翻译进入另一文化语境时必然会受到来自目的语文化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各具特色。深入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并挖掘出导致各种制约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文化抵制其实归根结底是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出于不同语言系统的人在通过翻译交流时必然会按照自己语言系统的独特方式去解读文本。两种文化间语言系统差别越大,最终产生的文化抵制也会越强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分析了文化与翻译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论证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目的或者说翻译者的任务只是翻译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字面意思.那是远远不够的,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语言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是以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取代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就难以谈得上真正到位的翻译.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提出了适合翻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孕育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并受制约于不同的文化因素。翻译中碰到的困难,有一部分来源于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差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亦是翻译的基本单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翻译中文化因素对词义的理解的影响,即:指称对象在不同文化中受重视的程度;不同文化民族对世界的不同认知角度,以及隐喻的使用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璐 《海外英语》2011,(9):255-256
As a form of cultural exchanges,it isn’t avoidable for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and influenced by each other.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arget work is influenced by all kinds of cultural elements so that target work is different from source work in some degree.The content of source work remains the same,but the form of that is changed more or less as the resul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Sometimes the cul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a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may be on equal footing complementary but sometimes they might be unequal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posi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one culture is neglected.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translator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arget work.The target work is the recreation of the translator.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要真正做到文化翻译的一一对应是不可能的。翻译中"求同"的原则适合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存异"的原则适合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翻译目的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不同的。"求同"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存异"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要根据文本的性质来定。关注意义而对形式要求不高的庄严性、科普性文体采用归化的策略,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和原有风格采用异化的策略。但归化和异化两者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由于起步较晚,所著论述不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而威密尔等人提出的目的性翻译理论对系统而规范地研究公示语翻译很有指导意义。由于译入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不同,为实现目的语中公示语的功能特征,译者首先要确定的不是如何译的问题,而是可译不可译的问题。同时应该借用目的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和符合目标语读者思维习惯的翻译策略,才能实现公示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