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记者招待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性的记者招待会,如外交部等部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这类记者招待会由专职发言人出席并主持。一类是专题性的记者招待会,是由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甚至是政府的最高领导出面。就某一事件或某一范围的问题接受记者的提问。无论是专职的发言人还是有关领导,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都是政府与外界公众沟通的代表。他们所承担的以及公众所关注的首先是他们的公务角色.公众需要从他们的发言演讲中了解政府的立场态度和政箫措施.但同时.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当记者,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各种各样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很多。政府部门自不必说,研究机构、群众团体、国会议员、社会名流,乃至某一所大学、某一家公司,一有事情,便请记者,当然都是为了借助新闻媒介,扩大社会影响,但记者却也因此得到了不少新闻来源或线索。在这类活动中,最受人重视的,当推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会期不定次数可多可少总统的记者招待会是不定期的,有的时候隔不多久就举行一次,有的时候几个月才举行一次,各届总统的情况也不一样。据统计,艾森豪威尔执政8年,共举行过193次记者招待会,平均每年24次,这是比较多的。尼克松在任5年半,先后举行记者招待会37次,平均每年六七次,这是比较少的。里根入主白宫  相似文献   

3.
黄斌 《声屏世界》2006,(5):66-66
在2006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了让记者的提问更能体现广大公众的心愿,从3月5日开始,CCTV就和搜狐、新浪等网站共同发起了“我有问题问总理”网上征集活动。到3月14日早上,已经征集到百姓最想问总理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像这样的网络征集活动在“两会”报道中还是首次。笔者以为,此举在创意上高人一招,在行动上胜人一筹。至于在当天记者招待会上发问的是白岩松还是王小丫,都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无怪乎,温总理的开场白就是“: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我必须向…  相似文献   

4.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苏联著名记者波列伏依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那他的生命就不是以年计算,也不是以10年计算,而是以通讯报道来计算的。报道一篇接着一篇,其中那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就成为他一生的里程碑。”尽可能多写一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是每一个有追求的记者心底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记者招待会是记者获得重大新闻的理想渠道,也是新闻竞争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的政治进步,举办记者招待会已经成了政府经常的行为。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在记者招待会上西方记者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是在和我们的领导人过不去、故意找茬。而随着我国的政治进  相似文献   

7.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热点新闻针砭时弊,时代特点鲜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连,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成为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有效桥梁,也为报纸、电台、电视台增加了不少“卖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时期内公众关注的中心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背后往往隐含着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反映了某一领域较激烈的矛盾,如果报道不当,很容易引起不良社会效果。因此,记者在对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报道时,一定要谨慎、理智,把握好原则。   社会热点新闻的报道要讲政治。记者是舆论引导的排头…  相似文献   

9.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兰台内外》2010,(2):61-61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1.
录音报道的真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者叙述的真实;二是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其中有一个方面出了毛病,整个录音报道就会失去其生存的价值。记者叙述,无论是口头的或文字的,都要求完全真实。现场实况录音的真实性更应当加以重视。因为录音报道之所以比文字报道感人、可信,关键就在于音响的真实。  相似文献   

12.
魏明革 《新闻界》2006,(5):130-130
体育报道在一张报纸和读者的心目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报纸的体育版也成为争夺发行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搞好体育赛事报道,报纸体育记者应抓好三个环节:复活赛事、解释赛事、预测赛事。一、体育赛事报道要复活赛事。作为报纸体育记者,如果不考虑电子媒介的竞争就绝不能做好体  相似文献   

13.
常昕 《声屏世界》2005,(8):35-37
追踪调查式的电视深度报道.作为对某一新闻事件作纵向拉长延伸的报道,通常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详细深入地剖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这类深度报道重在事件过程性和故事性.非常讲究记者的介入,追求的是一种具有调查感的动态效果。本文从“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三个关键词入手.多角度地观照故事性因素的开掘途径和切入方式.并就故事性因素开掘的意义以及我国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独具的品格内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改进工作性报道,是党委机关报记者、特别是驻地方记者一个长期感到困惑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就驻地方记者而言,改进工作性报道的难度更大、难题更多,因为驻地方记者的本地会议消息、一般的工作进程、工作方法等报道,在本报很难见报;而经过“改造”后的工作性报道,地方党委又不一定满意,因此,身居“夹缝”的驻地方记者,其报道要做到既让编辑部满意,又让地方党委满意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改进工作性报道方面把文章做好、做活。 一、改进工作性报道.要提高对工作性报道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看到,工作性报道是党报的优势,而…  相似文献   

15.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记者对社会的监督,其最常用方法、最有力的监督就是批评报道。有人称,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有善恶忠奸,有财产万千, 更有性命关天。由此可见,记者对于一件事情的报道所能带来的后果有多大。记者报道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批评报道是不是每件事都能进行报道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的。记者在对某些问题进行批评和揭露式报道时,如果批评报道一旦有误的话,其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记者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新意?这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记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同的报道模式,这些模式指导着记者的写作方法,并影响着记者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从受众一方来说,同样报道模式的新闻读多了,自然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那么,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呢?一、跳出事情本身之外。新闻报道切忌就事论事。因为就事论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事实,写出的报道就像一个模子制出来的,大同小异,很难有新意。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按照惯例与采访此次大会的7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这是朱镕基总理第四次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面对各路记者连珠炮似的发问,朱总理始终沉着应对,纵横捭阖,畅谈我国当前的内政外交,其睿智和幽默的谈锋,无不令人敬佩和景仰,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总理的卓然风采。 对于每位与会的中外记者来说,虽然他们都是世界著名媒体选派的“精兵强将”,但是能够有幸地参加中国人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并且被点中直接向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8.
年年“两会”的会场上,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最忙碌的要算是新闻记者了。人民大会堂前的广场和台阶,是记者围追堵截的“战场”;会议中举行的多场记者招待会,因提问机会极为难得,也成为记者争先恐后拚抢的“阵地”。  相似文献   

19.
立体组合报道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组合式报道,是指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的一种方式。多条新闻同时播出,体裁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各有侧重,每条既可以是整个新闻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单独成篇的报道,并常辅之以新闻背景、现场访谈、分析报道,记者述评等,通过组合,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甚至某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达到深化、强化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28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继而中央领导集体又作出“国家主要领导人和部级负责同志出访不在机场举行迎送仪式、不举行答谢宴会或答谢招待会”的决定。①5月26日胡锦涛主席出访,开始实行新的出访礼仪规定,没有举行仪式。这一次由党的最高领导层作出的决议以及胡锦涛主席带头实行的礼宾改革,向人们传达了一个务实的信息。对新闻界来说,我想这或许可以作为再次探讨会议报道改革问题的一个契机。会议报道的“礼仪化”及其特征毫无疑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会议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