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四眼”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他叫了起来。 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四眼”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相似文献   

2.
课堂问答     
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唾,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相似文献   

3.
课外作业     
<正> 一天,三毛颇为得意地把课外作业交给班主任。第二天班主任把三毛叫到办公室:“三毛,你的课外作业基本上都做错了,为什么?”三毛愣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报告老师, 昨天的课外作业是我爸爸做的。”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最近,有幸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同时聆听两位老师执教《雨点》一课,他们在课结尾时的不同处理上,让我感触颇深。A老师上完后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雨点吗?”学生说想,老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那你住在哪里啊?”……相信这篇课文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的,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  相似文献   

5.
幽默丛林     
难不倒的学生历史课上,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开卷一笑     
<正> 老师问三毛:“这篇作文是你自己写的吗?”三毛理直气壮地说:“当然。你不信,对一对我的笔迹就知道了。”一天上课时,老师提问:“我国的羊毛主要产在什么地方?”一时间课堂里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7.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8.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父亲常在周末带我去山上,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给我讲好多关于树林里动植物的新鲜事儿。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带着他们的小孩去山里玩。当孩子们又聚在一起时,一个小朋友问我:“你看到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他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其实情况正相反。我爸是这样教我的———“看见那鸟儿了吗?”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我猜想他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意大利人叫它为‘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小朋友正在活动室玩游戏。突然听见有一个小朋友在叫我的名字,我很吃惊,回过头去一看,敬敏小朋友伸了伸舌头。这位每天都要在班上爆出“新闻”的人物,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赶紧老老实实一声不响地坐回到自已的位置上。游戏结束了,我把敬敏叫到午睡房,问他:“你知道老师的名字吗?”他点了点头,“叫什么?”他胆怯地看了看我,我笑笑说:“没关系,大胆些,你知道教师的名字,说明你很聪明,老师的名字就和你叫敬敏一样,不是什么秘密。”“真的吗?”他悬着的心放下了。我又接着对他说:“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称呼老师,而不叫老师的名字是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到一个幼儿园去听课,课堂上,执教的小苏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们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穿的滑雪衫的颜色还要红。”小苏老师很高兴,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宋明的小明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小苏老师听了,不由得—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色的,不大清楚。我暗暗地为她捏—把汗。只见小苏老师微笑着,亲切地问那位小明友:“你怎么知道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那位小朋友说“我是听爸爸说的。”小苏老师点点头,示意他坐下。接着,她对小朋友们说:“老师只见过淡红色和深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桃花还没见过。那么,究竟有没有白色的桃花呢?老师下课  相似文献   

12.
1.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你已经是一个圣人了吗?”孟子说:“连孔老夫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2.公孙丑列举了几个以贤德著称的人问孟子,他们是否和孔子一样。孟子回答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得上孔子的。”3.公孙丑接着又问:“那么,他们和孔子有什么不同呢?”4.孟子借用了孔子的学生有若的一句话说:“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们都是同类,但前者又都远远超过了它的同类,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都是人,但圣人是远远地超出那一类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3.
快乐大本营     
某日语文课上。语文老师问:“一横一撇念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念厂。”语文老师又问:“厂字上加一点是啥字儿?”同学们说:“是广。”老师又问:“广字下一个木是什么?”同学们照样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床。”老师再问:“广字下两木又是什么?”同学们想了想,回答说:“是双人床。”老师气得两眼昏花,对同学们说:“这字不是双人床,而认麻,má,记住了吗?明日,我会叫同学们用麻字组词的。”第二日,语文老师问:“昨天我给你们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同学们问:“什么作业?”老师说:“就是用麻字组词呀,难道你们忘了吗?”同学们说:“没忘。”…  相似文献   

14.
“赵老师,您怎么从来不叫你班学生的大名啊?”小李老师问。“就是啊,听您班学生说,平时您不是叫他们‘毛毛’,就是叫‘豆豆’,甚至还有叫‘乖乖’和‘宝贝蛋的’?”小张接着说,“上次在您班上完《幸福在哪里》一课后,问学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竟然有很多学生说是你叫他们‘乖乖’的时候!”“一说起称呼您班学生兴奋得两眼噌噌朝外直冒光!”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三则     
抽象画美术老师要同学们画一张抽象画,薛齐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你的画呢?”薛齐说:“这就是画。”“你画的是什么?”老师奇怪地问。“牛吃草。”薛齐回答。“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吃完草,走了。”夸爸爸王东夸耀他的爸爸说:“我爸爸是船长,全船的人都要听他指挥!”毛海说:“那没什么,我爸爸指挥人还要多,连那些大官都要听他指挥。爸爸叫他们低下头来,谁  相似文献   

16.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  相似文献   

17.
哈哈广场     
懒惰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什么叫懒惰?晚上,老师在灯下批改作文。当他翻开杰弗斯的作文本时,发现第一页是空白的,接着,第二页也是空白的,只是到了第三页,才见到了一行字——“这就叫懒惰!”牛皮的作用常识课老师问汤姆:“你知道牛皮有什么作用吗?”汤姆搔了搔后脑勺,说“不知道”。“我知道,”他的同桌高举着手说,“是用来把牛肉包在一起的。”消除不和某学校开展了一个家庭问题讨论课。在一个教室里,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对老师说:“最好的办法是:您在…  相似文献   

18.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19.
幽默校园     
鸡毛掸子老师:“有一种东西,浑身长满漂亮的羽毛,每天早晨叫你早起,它是什么?”学生:“是鸡毛掸子!”玻璃球诊所门前坐着两个男孩。护士蹲下身来问其中一个小男孩: “小朋友,你哪儿不舒服?”“我吞下了一个玻璃球。”接着护士又问另一个小男孩: “你呢?““我在等那个玻璃球,因为它是我的。”空座位一次上课,张老师喊了一名同学上讲台做题目。在等待的过程中张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发现有一名学生的位子是空的,于是张老师便问:“他到哪儿去了?”学生很诧异地说:“他正在讲台上做题目!”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