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 ,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 ,参加立宪运动和倡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和倡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浙江大学历史系,  相似文献   

3.
张謇立足南通,在“父实业、母教育”的同时,大力兴办慈善事业。张謇办慈善并非出于宗教动因,但宗教理念却成为张謇进行慈善动员的有力工具。张謇的慈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从绅士职责向“通于政”的嬗变,即由传统意义上绅士自发或被动地担负建设、管理地方慈善事业,转变为从自治理念出发,有目的、有步骤的自觉行为。民国元年张謇与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会晤,是这一质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南通慈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南通近代化的探索中,张謇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从这些业绩所涉及的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他经营南通是以地方自治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他自己曾讲:“窃抱村落主义,经营地方自治如实业、教育、水利、交通、慈善、公益诸端。”但“自治须有资本”,故而他把实业看做地方自治的根本。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张謇经营南通的模式是:以大生纱厂为实业主体,以一个经营较为稳定、收入相对显著的企业为依托,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地方自治之家,与英国的其他制度一样,它的地方自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从地方政府的管理机制与地方社会的治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理清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南通在近代的领先发展,是清民之际内轻外重特殊政治架构的时代产物。张謇经营的地方自治,做到了对南通地区社会整体性立体型的改造和重建。张謇的自治实践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兼济一方”的人生新道路。张謇承传中国古代志士仁人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遗产,并以毕生心力付诸实践,成为继汉魏之际的田畴之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自主地经营地方自治而获得辉煌成果的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区域社会改良家。  相似文献   

7.
韩国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内在的历史因素,其地方自治制度是以团体自治为主要内容的自治模式,同时又在近期引进了居民自治的因素,旨在扩大居民参与的程度。韩国在探索地方自治制度的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状元张謇针对朝廷无能、经济落后、外侮内乱的社会背景,提出了地方自治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谋求地方政治的自我控制,而是经济的自我主治、自我发展、实业救国.它以兴办实业、举办教育、开办慈善事业为三大支柱,体现了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民生为重的愿景,有效促进了当时南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第一个按自己的理念建造的城市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9.
一、"重人格、尊人道"——张謇的道德追求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  相似文献   

10.
商人之所以成为近代南浔地方自治建设的最积极的推动力量,既因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客观上促使商人成为南浔地方政治生活的主角,进而使其获得了推动南浔地方自治建设所需的路径依赖,又因为近代上海地方自治运动对商人推动近代南浔地方自治建设产生了直接的辐射效应,还因为清政府倡办地方自治为商人推动近代南浔地方自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在商人的积极推动下,近代南浔地方自治建设具有三个特点:以兴办地方公益和公共设施为主要内容;地方自治的正式领导机构随着清末民初宏观政治形势的演变而演变;以商人社团为地方自治的非正式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上海地方自治与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地方自治是清末地方政治实践的一个亮点。民间士绅的自治诉求得到了官方的回应,二者合为一流,成为自治最初的合法性来源。自治实践和选举模式将普通民众纳入自治范围中,从而得到他们的有力支持,成为上海自治合法性的后续资源。正是由于具有深厚的合法性支撑,才使上海自治获得了制衡官方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地方自治学说评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地方自治是近代宪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起源于罗马的自治城市,后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实现参与和人权保障的表现形式。各国在长期的历史流变过程中,结合本国情况,发展了不同的地方自治理论,大体有:保护说、钦定说、传来说、固有权说、制度性保障说、人民主权说、人权保护说、法人说、地方政府论、权力分立制衡说。地方自治被认为是对全国性政府过度集权的一种制衡力量,其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即以中央地方利益上的对立作为解决中央地方关系的观念前提,发展和确保地方自治权力的实现,在坚持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尊重地方居民的意愿,满足他们的参与愿望,实现生动、活泼的地方生活。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地方自治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规定,政权建设分军政、宪政三个阶段,在训政时期,实行地方自治,以建立宪政基础。南京国民党政权自率为孙中山遗训执行者,在训政时期,推行地方自治,颁布了一些自治法令,开展了一些筹备工作。由于坚持一党专政,仅自上而下推行,不愿发动民众,加上社会动荡不安等原因,最终失败。但地方自治毕 是一种先进的地方政权形式,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与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思潮在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于清末付诸实施,其中,袁世凯是积极的参与者,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就其成效而论,居全国之道,直隶成为当时的模范省,与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地方自治理论,并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权思想。其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是开民智、兴绅权、设议会,目的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保卫局、南学会、课吏馆的设立则是其具体形式。在我国近代史上,黄遵宪的地方自治思想代表着由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的一种制度设想,是中国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政体的有益探索。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其地方自治理论的先进性和缺陷是同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苑治国 《文教资料》2006,(28):187-188
在美国,地方自治制度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分权制度的基础。地方自治(尤其是乡村自治)传统是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本文将从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宗教自治、以及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追溯奠基时代美国地方自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中日地方自治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自治自20世纪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二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推动下,地方自治取得长足发展。地方自治思潮从西方传入中国至今已历经百年,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本文试对中日地方自治制度的共性及差异方面进行梳理与比较,指出日本地方自治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地方自治制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之一。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数十年中,他顺应时代潮流,身体力行地在实业、教育、公共事业等方面进行了近代化实践,无论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张謇的思想与实践,越来越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即旨在从张謇事业的整体性出发,对张謇的“地方自治”作一尝试性评论。 张謇办实业、教育、公共事业,其目的是按照他的理想整体性地改造社会,这一点在他毕生事业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实际上是“治国平天下”这一传统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换形式,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