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和语言史研究关系密切,四川方言和汉语史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对四川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是根据四川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史。四川方言在词义上有不少独特之处,用方言考释的形式解释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使用的词语或者义项,可以把活的方言词语与古典文献用例两者结合,从而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使古今贯通。对四川方言“挨”、“漮”、“篾”、“舔”、“争”、“鲰”之义逐条训释,即是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一种崭新的研究汉语方言关系的方法研究汉语方言关系(这里指的是地域方言),传统上我们使用的是定性的方法,语言学家先设定一些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共时的,也可能是历时的):比如古代全浊声母的清化、古入声的归派、动词及其宾语的位置以及词汇系统的使用情况等,然后拿这  相似文献   

3.
国内语言接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有关语言接触的探讨,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研究的方法、接触的机制、与其他学派关系等方面;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研究中关注于接触与语言的变异、借词、语法渗透、语音干扰、翻译研究等方面;在语言接触与汉语方言研究中主要涉及接触与汉语方言的特殊语言现象、方言系属、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交互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分区理论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方言调查材料的日益丰富,汉语方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分区理论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特别是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依据以及对汉语方言区域的具体划分这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明代,名家杨升庵、兰茂等的音韵学研究打开了云南语言研究的山门。本世纪四十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的语言研究者由于战乱从城市走向山寨,开了云南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先河。五十年代,云南语言研究冷静了一阵,六十年代由于大家所知的原因而被冷落。八十年代,改革的浪潮在云南语言学界激起了回响。这以后,出现了语言研究全方位的跃动。出版了《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修辞探究》、《艺术语言学》和《语言学导论》等一批很有影响的专著和教材。同时,发表了大量有理论探索意义的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和发展的时代相合拍,显现了云南语言研究者的艰苦探索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贵州剑河方言归属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其特色词语的来源主要有:传承古代通语或古代方言的词、借自少数民族语言的借词、创新方言词等三类。这些词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不同地域发展的渐变与不平衡性规律,也体现了社会变迁、民族接触对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方语言学》是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性杂志,暂定为年刊。该杂志以岭南地区方言及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亦适当刊登汉语语言学的其他研究成果,其学术宗旨是“立足南方特色,繁荣语言研究”,力图为岭南方言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一个定期的交流平台。《南方语言学》的主要栏目有:方言理论探索与建构、两广汉语方言研究、方言语法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岭南语言资源与语言技术、海外汉语方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媒体语言研究、地理语言学、语言历时研究、方言与音韵、方言与移民、方言与文学、词汇学与辞典学、博士论文摘要等。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汉语方言之间差别很大,但汉语各方言有着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仍然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而不是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方言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是汉语方言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从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到现代语言学一脉相传的,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在汉语方言研究上的一个应用。搞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方言分化演变的历史,弄清汉语方言之间的关系。对靖远方言里的一些难字(或本字)的考释提供了甘肃汉语方言在这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0.
论汉语方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汉语方言研究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并以语言事实为例,说明汉语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尊重语言事实,又要重视对语言理论的学习和提炼。既要借鉴西方语言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又要结合汉语实际,大胆创新,丰富世界语言学理论,使汉语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正> 每每与文化界人士谈及黔阳方言,均认为是典型的西南官话,黔阳人也纷纷认为自己所操语言为西南官话。这种西南官话之说,最迟恐怕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方言普查,流传了将近三十年。《方言》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上刊载了复旦大学周振鹤、游汝杰两位老师的《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以及湖南鲍厚星、李永明老师绘制的《一九八五湖南省汉语方言分区图》,亦均将黔阳方言划归西南官话。笔者认为,这种西南官话说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2.
江津方言属西南官话,该文对江津方言中动物名称词的语音、构词理据、源流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对该方言的语言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歹”字是蒙古语借词,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徐复先生等前辈学已有论证。本从普通话吸收及方言分布的现状,以说明“歹”字及其组合的发展演化情况。并提出“语感排拒”与“语感认同”两个概念,用以解释语言(或方言)对借词吸纳与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制约:研究目的、背景、体系和语言本体,而方法又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了汉语方言学史中的一些材料和片断加以简要的分析,大致揭示了汉语方言的研究及其制约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50年代全国开展汉语方言普查以来,赤峰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张清常、邢向东、李荣、林焘、张志敏、贺巍、李敬尧、张万有、张世方、钱曾怡以及王素珍、顾会田、吴文杰、李文、张红民、王利民、王艳利、郑贵友等诸位先生的调研成果涉及赤峰汉语方言声韵调的归纳、词汇语法的研究、八里罕方言岛及其三调方言的讨论等等,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评述,对进一步保护、研究赤峰汉语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所见传世医方,最早成书于汉末乃至更晚,真正能反映上古医方语言面貌的材料来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简牍帛书。这些秦汉简帛医方显示,上古医方在主观量、客观量和绝对量三个方面都大量使用模糊语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上古汉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汉语方言辨识系统中如何建立合适的语言模型用以提高系统的辨识率。采用了基于统计的语言建模方法,首先把各方言的语音材料转写成音素序列,然后让机器统计方言音素的组配规则,建立各方言的语言模型。结果表明,加入语言模型的辨识系统比仅仅依靠声学模型进行辨识的系统,辨识效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8.
星子话在目前汉语七大方言中应归属于哪种方言?至今鲜有人做过研究。它与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在语言系统上有很大的差异,故互听不懂各自的话。本文具体描写了星子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其语音特点,为操星子话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一点参考,也为我国的方言乃至汉语史的研究做点铺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质,参加人数不算少、论数量也不算少、内容涉及面也不算窄,但比起兄弟省市来看,相当滞后。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培养后继队伍的问题;缺乏方言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研究机构问题;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20.
重视对人自身语言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师范大学的语言研究 ,在修辞学研究、云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和较为鲜明的研究特色。本文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取得的成果 ,以及语言学界专家学者对这些成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