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我国小品散文创作呈现成熟绰约的一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大家。梁实秋就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小品散文创作丰收期的杰出代表,其《雅舍小品》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在《雅舍小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自然而儒雅淡泊的梁实秋。  相似文献   

2.
黄药眠先生的散文主要有40年代的《美丽的黑海》和《抒情小品》,50年代的《朝鲜——英雄底国度》,70年代的《面向生活底海洋》及80年代的《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黄先生散文的艺术特色是:抒情性很强,讲究谋篇布局,善于剪裁,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散文作者队伍、余秋雨的散文创作、90年代散文的作用、90年代散文的总体评价等问题的阐述,表达了笔者对20世纪90年代我国散文的基本看法既有弊端,更有新貌.提出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90年代散文,全面否定90年代散文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落花生》出自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这样一篇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短小散文,一直为人称道,并且入选了语文课本,被视作散文教学的经典作品,其价值获得公认。这样一篇不足600字的散文,到底有着怎样的存在价值呢?笔者认为,《落花生》之所以被誉为经典散文之作,是因为它既典范地体现了散文这一特殊文体的创作生命力,又在思想层面蕴含了传统的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二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散文全面升温,“学者散文”、“新生代”散文最具活力的文类。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90年代文表面的繁荣并没有带来质的突破,散文评论更是滞后于散文的发展。面对新的世纪,散文应有更高层次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中国散文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的散文创作形成了20世纪散文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大散文"成为90年代散文园地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小说家、诗人、艺术家给散文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新生代是90年代散文创作的生力军."大散文"和"艺术散文"的论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创作于抗战期间的《雅舍小品》令其声名远扬,也奠定了他一代散文大家的地位。其散文内承外引,将明清小品文与英国随笔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承袭了五四以来闲适散文传统,家常闲话,人生世态,皆涉笔成趣,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2.
杨骚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骚以一个斗士的姿态和倾向鲜明的作品,于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活跃在上海坛。他是左联最早的成员。是中国诗歌会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努力倡导新诗大众化。同时积极参加左联的各种活动。他还关注家乡漳州的进步和化活动,热情帮助漳州进步化青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5.
前一段时间,郭初阳老师在一个散文教学的主题活动上,执教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的两则散文小品。这一课郭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解读、独特的设计让所有的老师(也包括上课的学生)记住了他的散文教学,也记住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和他的两则动物散文小品:《天鹅》《蟋蟀》。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主要有《水云》、《烛虚》、《黑魇》等集子,这些散文具有显著的哲理思辨性,集中体现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精神探索、人生思考以及"美在生命"的美学观点。这些散文不但不同于他在此前的创作,显示出思想和风格的独特性,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相似文献   

19.
王永 《阅读与鉴赏》2002,(11):28-29
梁实秋(1903—1987),1915年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留学,于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归国后曾任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教授,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梁实秋就读清华期间,即发表过新诗和散文,三十年代则以文学评论成为“新月派”的骨干人物。抗战时期发表系列散文“雅舍小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于自然平淡处着笔,文章朴实隽永。幽默风趣。不仅自成一家风格,而且为中国的现代散文创作拓出了新的境界。此后,他又创作了《雅舍小品续集》、《槐园梦忆》,也一直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小品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派散文强调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在语言方面,将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俞平伯早期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正是这样一种白话美文的典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某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