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以儿童化的语言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探讨,两小儿论点之鲜明,论据之形象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对于这个问题,包含着天体物理和光学的有关知识,当然对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很难给出正确的解释的.本文从光学的角度和人眼视觉两个方面来解释"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成因,不妥之处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社版)有一篇《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文章内容是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个故事,对于孔子是一个讽刺。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两千多年前的人,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地球和太阳的真实运行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到了近代,自…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在成都西南财大体育馆,王崧舟以《两小儿辩日》一课,赢得全场近两千西部观摩教师雷鸣般的掌声,特别是带有浓郁的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特质的导读环节,像钱塘涌潮,大有惊涛骇浪之势,裹挟  相似文献   

4.
<正>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你有没有思考过,在发明空调之前,古代人是如何度过夏天的呢?你或许会说穿薄衣服、喝冷饮、扇扇子、游泳……其实呀,聪明的古代人设计了许多避暑“法宝”。今天,大家就跟着我一起“纳凉”吧!青铜冰鉴这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冰箱”。它外表的纹饰精美华丽,内部构造暗藏玄机——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的缶用来盛酒,外层的鉴用来装水。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相似文献   

6.
树问     
两千多年前的屈原“援天命以发问”,曾一口气向老天爷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名之曰《天问》。而我也要“援树命以问之”——  相似文献   

7.
如蚕人生     
女儿买回几条蚕儿,一片桑叶上,蠢蠢蠕动如蚂蚁。城里没有桑树,女儿每天从校门口买了桑叶,洗净放在冰箱里。我从此除了读书、作、养女儿、养猫咪,兼养蚕儿。 小蚕儿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儿。几天后便有半寸长,变为灰白色。撒上桑叶,小蚕儿们立即蜂拥而至,昂起头,沿桑叶边缘,一缕一缕大吞大咽,“蚕食”一语委实准确到极处。  相似文献   

8.
两千年前,一个人站在河边,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过去的时间与事物,发出了一个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感喟:逝者如斯夫!两千多年前的一声叹息尤在耳畔,但两千多年的岁月却已杳然不见,两千多年前的人也早已化为云烟。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两千多年后,无数职业教育践行者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从2008年落户天津,到2012年赛区遍布全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5年。这5年,大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内涵逐渐丰富,校企合作逐步深入,与社会需求逐步贴近,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乘法的计算方法。不过,当时乘法的计算方法与现在的不一样,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算筹就是用竹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一根根小棒。当时用小棒表示数的方法有横式和纵式两种: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先驱孔子已悟为师之道即"君子"之道,当今教师,更应谨尊"君子"之德,方不愧于讲坛耕作,不羞于苦口婆心,不辱于教育之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灵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新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   ……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前,庄子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的君王名叫混沌,混沌者,顾名思义,既没鼻子也没有口眼。一次南海之王与北海之王逛到混沌的地盘,混沌热情招待,两王感动不已,一定要予以报答,想来想去决定为混沌凿上七窍——一天一窍。结果第七天混沌身亡。  相似文献   

15.
咏燕诗话     
燕子是人类最熟悉的鸟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了燕子那可爱的身影:“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邶风·燕燕》)此后,燕子这黑色的小精灵便频频地飞翔于诗人的笔端。燕子是候鸟,年年南来北往是天性使然,古人却就此而大做文章,各逞奇思。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自古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著作《礼记·淄衣》中就有民俗的记载:"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民俗文  相似文献   

17.
《学记》与《雄辩术原理》分别为我国和西方最早的系统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它们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其中却仍不乏真知灼见,于今日之教育仍不乏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孙勇 《小学生》2012,(12):55-55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学思想,其中就包含了同伴教学的理念.但并没有对同伴教学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人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先后在他们各自创办的贫儿学校中采用"导生制"(Monitorialsystem)教学,这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学."  相似文献   

20.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精神愉悦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