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和老子相会,可以考察清楚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孔子17岁时,第二次是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周向老子问礼,大致是在孔子43岁到50岁时。《庄子》中的记载难以全信,只能当成孔老相会确实发生的旁证。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  相似文献   

4.
赐墙及肩     
这则掌故出自《论语·子张篇》所载子贡的一段议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对朝中的其他官员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要强些。」子贡从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官员那里听到这话,便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孔子是搞复辟,也有人认为孔子是进行改良,我则认为孔子具有改革思想,是一位具有卓越见解的杰出政治家。只可惜他从政时间太短,未能展示宏图,获得成功。那么,孔子到底有哪些改革思想呢?其性质与特征怎样呢?本文试论述之。一、时代特点和时代赋予改革者的任务孔子是生活于春秋时代的中晚期,鲁国人,当时及当时的鲁国有哪些历史特点呢?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 《教育》2014,(12):78-78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我国东部的现在的山东省.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的《孔子世家》.从这篇世家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50岁时进入了鲁国,后来做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13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回到鲁国,过了3年就去世了.死于公元前479年.当年哲学兴起,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孔子是搞复辟,也有人认为孔子是进行改良,我则认为孔子具有改革思想,是一位具有卓越见解的杰出政治家。只可惜他从政时间太短,未能展示宏图,获得成功。那么,孔子到底有哪些改革思想呢?其性质与特征怎样呢?本文试论述之。一、时代特点和时代赋予改革者的任务孔子是生活于春秋时代的中晚期,鲁国人,当时及当时的鲁国有哪些历史特点呢? 1、新的土地制度虽初步建立,但旧的土地制度复辟的危险仍然严重,而旧的政治制度更  相似文献   

8.
博仔 《湖南教育》2004,(1):18-19
人物小档案: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在中国,没有任何一门学说能像孔子所创立的学说那样长期被奉为正统意识形态,影响了一个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教育思想关键词: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以身作则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血统的家庭,父亲孔纥,字叔梁,是一位下级武官,曾任陬邑宰。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迁居曲阜阙里。生活贫寒,促…  相似文献   

9.
认识孔子,在课文中与孔子面对面 师: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名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他就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受的教育总告诉我们,做好事要不留名,更不能接受对方的馈赠,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有一条法律:本国人在其他国家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领相应的赎金。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个大商人,很有钱。有一回,他在其他国家赎了一个鲁国人,按规定应该领取赎金,但他高风亮节,拒绝了。没想到孔子听说以后,立刻批评他:"子贡,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做了善事,要了国家的赎金,  相似文献   

11.
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政治上不稳定,充满骚乱和危险的时代。Confucius这个名字是汉字"孔夫子"的罗马化表达,是"孔老师"的意思。他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周王朝东边的鲁国。鲁国像周朝一样,承袭古老的传统,以不爱打仗闻名,以人口中有着众多的世代相传的贵族之家著称。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年少时,鲁大夫季孙氏有一次设宴招待文学之士,孔子也去赴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见孔子年少,不让他进去,说:季氏设宴招待文学之士,你有什么资格参加!孔子只好回家,从此更加发愤学习.孔子青年时代曾作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因孔子懂得周礼.鲁昭公曾派他到周王室史官那儿去学礼.后来,因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但未被重用.回到鲁国后,广收门徒,从事教育,整理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又称孔老二.他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是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七○——前四七六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顽固地维护奴隶制度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祖先原是宋国贵族,因宋国内乱,逃亡到鲁国落了户.后来孔子父亲孔纥做了鲁国的大夫,成为鲁国人.孔子从小就打下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烙印.他童年嬉戏常常模仿着奴隶主贵族祭祀的礼仪.他笃信“天命”,缅怀“先王”,形成了保守复古的反动思想.孔子青年时代曾在鲁国做过两次小官:一次叫“委吏”,是替奴隶主管理仓库和粮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小学生》2008,(9)
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一位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  相似文献   

15.
上《论语》前,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掀起了两场争论。一个故事。孔子的国家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发现自己国家的人在别的国家做奴隶,可以买回来,由国家付钱。孔子的一位学生比较有钱,他买回奴隶后,就没向国家要钱。你赞成他这样做吗?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孔子的道德观,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正统的道德理念。殊不知,在孔子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他还有不少鲜活的另类的道德观的体现呢! 其一:春秋时期的鲁国,曾制定一项法律规定——凡鲁国人到别国旅游,如果发现有鲁国人在别国做奴隶的,可以先用自己的钱赎回这个奴隶,再凭赎买奴隶的收据回鲁国向官府报销。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到齐国游学,见到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回这个奴隶,回国后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此事传扬开去,鲁国人纷纷称赞孔子的这个学生品德高尚,为了他人和国家,甘愿减损自己的钱财。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感到  相似文献   

17.
节选文段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节选自《论语·子张》)注释(1)叔孙武叔:姬姓,叔孙氏,名州仇,谥号曰"武",史称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三桓之一。(2)子贡: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3)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姬姓,子服氏,名何,字伯。(4)百官:孔府房舍。  相似文献   

18.
【材料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圣人孔子     
《初中生辅导》2013,(13):F0002-F0002,F0003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博学好礼,被世人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联合国教育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孔子,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