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在为邮友寻找封片时, 翻出一枚特殊的实寄猴年贺年片, 介绍如下: 此片的实寄日期为2004年3月 26日,当日的邮政日戳盖在"邮 1108"标签上,再贴在片的左下角。该 戳的铭记也值得注意:"安徽无为,泥  相似文献   

2.
附图是贴在邮政业务档案室互寄专用信封上的档案室专用挂号签条。此件见于青岛市邮电局邮件业务档案室寄出的挂号邮电公事专用封,封上并  相似文献   

3.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4.
由于有奖贺年明信片逐年发行,与此相关的贺年片也受到了收藏的青睐。尤其是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各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贺年片成为区邮封、片、简的组成部分,拓展了区邮的收集范围,填补了区邮目录的空缺。但是现今所发现的品种、数量却非常少,以致收藏一有所得就视同珍宝。  相似文献   

5.
三轮贺年片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其不平常。2004年猴片突然一改二轮贺年片每年12枚的惯例,减为4枚。就在人们以为三轮贺年片要瘦身的时候,2005年鸡片又放了个"卫星",搞了个每省市一枚,29枚大全套。2006年狗、2007年猪、2008年鼠又回归到2004年的规模,每年4枚一套。就在邮人以为2005年只是一个特例,三轮贺片还是要走"瘦身"的路子的时候,2009年牛片又让人目惊口呆,发行了20枚。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连小学生都能  相似文献   

6.
年尾岁首是邮友互寄封片祝福新年的时候,笔者收到各地师友们寄来的《癸巳年》蛇年邮票首日封。《癸巳年》特种邮票首发式于2013年1月5日在江苏苏州市举行。我收到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周治华先生签名寄来的首日封(图1)。  相似文献   

7.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8.
鸡年伊始,国家邮政局发行了1套4枚异形贺年 片,许多报刊均刊出评论文章,说此片不好实寄。笔者则 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不好实寄可用来做些别的邮品。 笔者就在鸡生肖票发行当日利用HY2005(4-1)"鸡 片"自制了一枚异形极限片。此极限片不仅票、片、戳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遵义会议”邮票,几十年来,为收集、研究有关“遵义会议”的票、戳、封、片等邮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编组了《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邮集,并参加了全国邮展,还获得了铜奖。我还利用有关票、戳、封、片制作了颇有纪念意义的邮品。  相似文献   

10.
冯赐杭 《集邮博览》2013,(11):46-46
在浙江诸暨一一西施故里、竹子之乡,有位邮友石裕堂,是一位手绘封爱好者。多年前,我在“鼓吹”手绘封那段时间,他曾赠寄过一枚《妈祖》手绘封给我,我将其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留意“郭润康”这个如今在集邮界让人尊敬的名字,可能是在看邮文时,顺便看了一下作者,文章看的多了,就慢慢记住了;又或是在他人写的文章中经常提到“郭润康”,提的多了,也就慢慢有了印象。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中国集邮报》上看到郭老写的关于贺年有奖明信片的收藏分析文章。像这样分析贺年片的各种规律特点,我也比较喜欢做,但是由于每年收到的贺年片有限,也就无从更深入地进行了解,但每有所得,也会欣赏而喜。而在看到郭老写的此类文章时,自是不会“轻易放过”,取出自己收集的贺年片——对照比较,每明白一个疑问,便有豁然开朗之感,收集的乐趣自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享受邮情     
你送我一封,我还你一片;你寄 我宣传戳,我赠你生日卡。由B友之间 就是这么简单,平淡如白开水。原始 又单纯的交往,这在现代社会中已 属“低级”玩意了。 可偏偏就有人不嫌“俗”,热心 这种往来,而且乐此不疲。为了盖一 个首日戳“不远万里”,为了求一原 地封想尽万方,为的是给邮友提供  相似文献   

13.
正为报刊所投稿件被发表之后,一般都会收到报刊社寄来的稿酬。可是作为一个集邮者,很多编辑部寄赠的那些封片对于我来说便成为稿酬之外的犒赏,让我更加关注。我收到过很多编辑部(或以协会名义,或以主编、编辑名义)寄赠的封片,其中既有首日封,也有纪念封,还有贺年片、拜年封等。编辑部寄赠的首日封多是原地封。有几个编辑部都是借本地举办新邮首发式的机会,以寄赠原地首日封片的方式向积极投稿的作者表示谢意。例如,我曾先后收到过  相似文献   

14.
每逢教师节期间,我这个当教书匠的集邮爱好者,都会收到外地邮友的贺封贺片。在五花八门的贺节封片里,自制贺封虽然没有集邮公司制作的华丽,但由于浸润了寄封者的汗水与情分,所以显得珍贵,更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15.
我集邮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军营里,保家卫国在外,每月都有几封寄回家和亲朋好友寄来的信件,于是便和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买邮票,在任何一个邮电局、所都可以买到纪、特邮票。见自己喜欢的套票,多买一二套,收留起来,夹在日记本里。有时看到战友们家信上邮票好看,就硬往下撕,撕不好一枚很好的邮票竟撕成两半。当我转入工厂工作,炫耀自己那少得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迎接癸巳年的到来,中国邮政按照惯例发行了2013贺年有奖明信片和贺卡封。今年贺年明信片和贺卡封可以用"前所未有"四个字来形容,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印刷质量都比以往上了一个新台阶。2013年贺年片创出了贺年有奖明信片面世二十多年以来发行品种最  相似文献   

17.
交友信息     
《上海集邮》2013,(2):38-38
陆勇 225700江苏兴化市王家塘供销职校集新中国邮票,欢迎各地师友编辑赠送当地当年集邮报刊。卜晓伟 215228江苏吴江盛泽镇新华新村1-203集新中国邮品、JF、JP首日原地实寄封片互通有无。周凯歌 200240上海新阂路481弄32号302室互寄生肖雷锋毛泽东纪戳首日实寄片,备二轮鼠片牛原地首日片交换。  相似文献   

18.
杜洪位 《集邮博览》2013,(10):40-40
从孩提时代起,就像喜爱集邮一样,我也喜欢收集贺卡。20世纪50年代,每逢佳节,同学与朋友之间时兴互赠贺卡以示问候,不过那时的贺卡称为“贺年片”。50年代初期的贺卡,多半以自制为主。方法很简单,用一张稍厚的白纸,画上几笔,写上祝福语,便成。我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是用蓝墨水或红墨水刷制出来的贺年卡。  相似文献   

19.
灵芝与围棋     
付俊良 《集邮博览》2013,(11):45-45
2013年7月13日,即《琴棋书画》邮票发行的当天,一位远在浙江绍兴的朋友要给我寄枚票封,问我选哪枚票。想到朋友还要冒着酷暑寄票封,自己就不要挑三拣四了,所以我让她“随意”。结果,她就给我“随意”地贴了一枚“棋”邮票。  相似文献   

20.
小小封     
每当新年到来之际,政府机关、国家企业便忙于向联系单位发送贺年片、名片。前民主德国邮政部门特别允许递送小信封名片为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