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邹青 《文化遗产》2014,(1):77-87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清唱在文士曲家之间广为流行.以《吴歙萃雅》和《南音三籁》为代表的曲集关注晚明曲坛的流行状况,并对“唱者”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探究晚明昆曲清唱曲坛风尚的凭借.它们以“合律依腔”、“便于歌唱”为选曲标准,对曲体规范有着比较纯粹的追求,在文采与规范产生冲突之时,舍文采而重规范.因此,在“曲体变异”导致音律乱象,新制曲文常常违背“本调”的背景之下,编选者更倾向选择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前的作品,与晚明戏剧、散曲创作和戏剧搬演的状况有很大差异.显示了晚明昆曲“清唱”相对于“剧唱”的独立性,也彰显了晚明时期“诗乐传统”相对于“戏剧传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李炜 《兰台世界》2014,(4):110-111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它源于元末明初的南戏和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优秀民间艺术人才的改创而兴起于明代初年。由于唱腔优美,又注重吸收其他曲艺的长处,昆曲在明代戏曲舞台上逐渐占据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3.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它源于元末明初的南戏和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等优秀民间艺术人才的改创而兴起于明代初年。由于唱腔优美,又注重吸收其他曲艺的长处,昆曲在明代戏曲舞台上逐渐占据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2008,(4):24-34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目,通过对现存三个《十五贯》早期剧本的对比可看到通行本《十五贯》的改编得失。而《十五贯》改编的深远意义,也需要从超越剧目甚至昆曲这个剧种的立场解读,《十五贯》的成功为大量以"清官"为正面主人公的传统剧目赢得了重登舞台的机会,为传统剧戏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谢国桢所纂《增订晚明史籍考》,是迄今为止有关明末清初史籍搜罗最全的书目汇考,也是我们从事明末清初史学研究工作的必备参考用书。但文献浩繁,难免遗漏。本文所补陆元辅《争光集》、刘宗周《北都伪命录》、邵泰清《忠孝见闻录》与《甲子纪言》、卢元昌《明纪本末国书》、曹梦元《昆山殉难录》诸书,或不见或不详于《增订晚明史籍考》。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著名戏曲家沈璟所撰《古今词谱》,是清代万树《词律》和王奕清等奉敕编撰《康熙词谱》之前规模最大的一部词谱。沈璟作为著名戏曲流派"吴江派"的领袖,过去一直被作为曲坛名家看待,他的这部词谱又似乎一直未曾刻印过,所以这部《古今词谱》虽曾见诸文字记载,却从未引起词学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场已经风靡全国的音乐比赛在美国NBC历经三季,创造收视神话,唱响全北美在加拿大、荷兰迷倒了乐坛如今,《The Sing-off》抢滩中国,登陆深圳卫视2012年度,深圳卫视重金打造唯一年度大型选秀类节目全集团鼎力支持引进外国版《The Sing-off清唱团》中国版重磅出击节目来源:根据美国的一档已经播出了三季的NBC节目改编的,原节目风靡加拿大和荷兰。如今2012年,《清唱团》来到中国!节目名称:《唱在一起》播出时间:深圳卫视每周六晚22:00-23:13正四李进声  相似文献   

8.
《审音鉴古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在戏曲批评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戏'的戏曲观与文人对戏曲研究领域的拓展"、"文人的雅正思想与昆曲的规范"、"精妙的昆曲舞台艺术演出论"、"重视演艺成就的进步的演员价值观"四个方面,论述作者戏曲审美思想及该书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权威 《出版广角》2015,(10):123-124
若论晚明徽派刻书艺术成就最高者,非《十竹斋书画谱》莫属.它代表了晚明时期书刻水平的巅峰,观同时期之书画刻书,莫有与之能较者.而从《十竹斋书画谱》雕刻所花费时间几乎横跨整个晚明徽派刻书进步时期来看,我们也能借此书一窥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自我反思和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坚是清中叶重要传奇作家。在昆曲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张坚坚持传统昆曲剧本创作,对昆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他创作的《玉燕堂四种曲》结构新奇,文辞雅艳,音律恰协,流传广泛,是清中叶昆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2.
张坚是清中叶重要传奇作家.在昆曲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张坚坚持传统昆曲剧本创作,对昆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他创作的《玉燕堂四种曲》结构新奇,文辞雅艳,音律恰协,流传广泛,是清中叶昆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3.
《郑开阳杂著》为明代著名军事理论家郑若曾撰.其中的《万里海防图论》《日本图纂》等篇,详细描绘了晚明时期海防、海道情况,详实可靠地记录了晚明时期士人对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的认识和研究.特别是对海运、海道、海洋周边国家的研究体现着先进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王少华 《档案》2011,(5):36-41
一、改造历代编剧杂说以求规范题材 一些治中国戏剧史的学者常把《闲情偶寄》看作是与王骥德《曲律》相对峙的作品,认为是李渔对《曲律》不满,而有订正续补的意思。从戏剧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明末清初这两大戏剧理论专著的审美异趣,对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昆曲宫谱自《纳书楹曲谱》起,始有笛色的明确标注,这在昆曲宫谱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后世昆曲宫谱笛色标注上的革新开创了先例。《纳书楹曲谱》中历经百年的昆曲笛色演变,既有局部微调型,也有整体改动型,代表了昆曲剧目笛色变迁的三种不同方式。《纳书楹曲谱》的笛色演变,从根本上是昆曲宫调与笛色严整而又灵活的对应关系的体现,同时也与昆曲家门、戏剧情境有一定关系,始于宫调,终于昆曲作为戏剧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7.
读一方志,知一方史。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有明清府志、州志、县志25种137册。其中馆藏最早、最有名的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韩邦靖编写的《朝邑县志》,因其叙事详实,文辞精练简约,"文采焕炳可诵",清时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其收入,列入"陕西八大名志"之一。让我们观览《朝邑县志》,穿越朝邑历史,品鉴朝坂英华,管窥馆藏最早的档案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晚明的袁宏道以其丰富的人生游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审美视野中的自然,《满井游记》、《虎丘记》作为袁宏道游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篇名作。更向我们展示了人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抒写性灵,寻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型世言》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生活,再现了晚明动荡不安的国势.这部作品搜集、选择材料的方法颇具有社会新闻的特质,其新颖性、奇异性、世俗性的特点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昆剧院演出的全本昆曲《长生殿》去年在上海首次亮相,获得了满堂喝彩。今年它将进京连演4天,再现昆曲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