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培养德性,学会过道德生活。德育的生活化回归,有利于克服学校德育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的弊端,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德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德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出发并关注人现实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德育的实践化是因为德育作为一种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活动,它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有在对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转化为一定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德育必须实现生活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生活化是指高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途径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接受社会的主流思想和道德要求,最终使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德育方法。而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文化思潮,它以推崇非理性道德、倡导多元化价值观以及否定权威道德的基本主张影响着高校德育生活化的有效进行,突出表现在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道德信仰的缺失以及道德判断的凌乱等。因此,有必要从后现代语境下德育内容的更新,隐性德育方法的推行以及大学生道德生活化主体能力建设等方面寻求德育生活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孙玮 《湖北教育》2007,(7):16-17
"生活化德育"是指品德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在目标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  相似文献   

5.
实施生活化德育教学,要为学生营造生活的氛围,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参与者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内心感悟,加强与学生课堂以外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整体生活中构建自身的道德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处理好下列关系。  相似文献   

6.
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生活化的德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它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师德示范、拓展德育空间,并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做到德育“无痕”。  相似文献   

7.
近期观点     
道德教育生活化应以真实的道德生活为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与完善,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的生活化理念已渐成共识,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中得以体现与贯彻。然而,观念领域中的共识并未在德育课程实施中达到人们的预期,生活化的德育课程资源在实际开发运用过程中的成效并不显著。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当前的许多德育课程资源中以悬设、虚拟或人造的道德生活取代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不能不说是其主要原因。如何以学生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生活化的德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它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师德示范、拓展德育空间,并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做到德育“无痕”。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生活是一体的,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赖以生长的根基.为有效摆脱我国传统大学德育严重脱离大学生生活世界而导致大学德育低迷的困境,德育生活化已成为大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时代赋予大学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应遵循交互主体性原则.摒弃脱离现实生活实际的概念化、抽象性、去生活化的传统德育路径,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从理解、尊重、交往等方面行之有效地开展大学德育生活化,切实提升大学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所做的一些尝试。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1.
道德源于生活、体验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源泉。文章阐述班主任要掌握德育生活化理论,确立新思维,并以此来开展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意义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化德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德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构造作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客观要求.构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环境要把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雏一体的生活德育环境系统,从学校生活德育环境、社会生活德育环境、家庭生活德育环境和网络生活德育环境四个方面来进行构造高校和谐的生活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春 《考试周刊》2010,(51):214-214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本文探讨了职业学校将德育融入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判断、内化,进而产生道德行为的生活化德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生活化需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实际需要,从学生的现有道德水平出发,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而部分中小学德育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盲点。一、当前中小学德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德育工作者已深刻认识到传统纸上谈兵德育模式的低效和不符合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于是德育回归生活,加强德育的情感性、实践性、主体性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道德素质表现日益复杂,为此我校提出了构建德育生活化模式的理论和操作样式,运用并形成了注重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具有鲜明现代生活教育特征的生活化德育方式,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A2):109-110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采取生活化案例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习体验;从生活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从学校实际出发,实施生活化教育;创设生活情境,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教学的应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37):8-9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德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课程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明确德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效率。本文就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内容进行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远离学生的生活,忽视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如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在生活中的德育内容和实施生活化德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实践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启示我们用生活的内容唤起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并注重知识回归。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经验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不可避免的归宿,回归生活是德育的目的,是通向未来生活的一种手段。生活既是学生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道德践行的土壤。离开生活,德育便成为一座孤岛。为了弥补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德育生活化便是合理的思路。一、德育内容——源于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