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正确积极的评价,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将学生发展、教育发展与课程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总结性评价和评价选拔功能,强化了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以微型实验为载体,加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能有效地改变以往传统评价的缺陷,使静态  相似文献   

3.
曹亚玲 《考试周刊》2012,(71):182-182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人道使命就在于,要使最落后的孩子也能感受到进步的欢乐,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他才是您的教育对象……"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教学,如何借助激励机制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激发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宁 《中学教育》2006,(8):43-44
一、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性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评价形式单一化,评价内容狭窄化,评价方法简单化,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将考试与评价作为一种选拔手段,强调的是评价的分等功能,其目的是鉴别、选择适宜于更高一阶段学习的人,在淘汰、挑选的过程中,使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这种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也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改变以考试分数为主评价学生的传统方式,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竑 《考试周刊》2011,(75):146-146
在体育教学中,成绩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差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校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努力转变观念,改变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标准,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任丰 《中小学电教》2005,(11):39-41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起着调控和指导教育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以网络教学为代表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出现,对学生的评价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追求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通过开展“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的研究,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方式,构建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追踪学生成长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学习评价有多种方式,考试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学习评价方式具有双重功能: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中考既是高中的招生考试同时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因此,中考同时具有选拔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晶 《教学月刊》2014,(11):24-27
SOLO分类理论[1]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提出者比格斯和科利斯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无法直接测量,称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关键不在于发展阶段或设定的认知结构,而在于他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即"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SOLO)".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事实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结果的真实反映和今后的学习中发展潜能的挖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是手段,学生的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陈鸿军 《化学教与学》2010,(4):54-57,53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我们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不感兴趣的只能发挥20%左右。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结果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由于学生总希望自己获得成功以人为本,担心失败,因而肯定的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人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爱好学习的愿望。"所以,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谢美莲 《海南教育》2014,(16):12-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所以,语文课程评价应改变过去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我认为教师有"味"的课堂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沙漠中的甘泉,更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润滑剂,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想让一个学生喜欢学习并不断超越自我,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不断有成功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一方面来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评价和引导。因此,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评价,提倡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隐含于语文学习的始终。人文性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变革,由原来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自主性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强调地理学习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性、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过程”,“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中则强调“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过程性评价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评价应该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的评价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传统的纸笔测试,也可以是一次口头问答、一次动手操作。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向他人(可以是全体或个别人)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9.
庞荣飞 《广西教育》2011,(14):36-37
在教学过程"备"(备课)、"教"(上课)、批(批改作业)、导(辅导)、"考"(考试)的五环节中,处于末端的"考"其职能有二:一是通过考试(或考查),对业已完成的教学进行评估、反馈和校正;二是对人才选拔进行区分,以作为考生分流的依据。不论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中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