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5年美国“初等与中等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立法,内容涉及“贫困”和“种族歧视”两大社会问题,因而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党派之争、种族利益之争以及其他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和冲突表现得十分明显。该法案的出台及实施过程展示了权力的制衡、积极的自由这样一些美国社会教育决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19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但它最终以内战的方式得以解决,则有着复杂的因素和曲折的过程。北方的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经济利益之争、政治权力之争、国家未来道路之争,争执背后的症结则是奴隶制问题,因为奴隶制是现代社会里的“畸形怪胎”。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由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象驴之争”与“朝”、“野”之争,似乎表明它们是政治角逐中的两极。然而,大量事实和种种迹象的曝光,使美国的两党制现出“非极化”的面目来。  相似文献   

4.
由激进主义大显于中国近代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大可不必,近代激进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受内外诸多因素所左右、以其内在必然性而展开。彻底否定激进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种主义”相互作用的适度张力依“自然历史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面对我国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新文化阵营领导人内部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对探索当时中国的出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回顾“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过程,梳理胡适的思想并对之进行评价,能够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伟大社会”是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内政纲领,它继承了“新政”、“公平施政”和“新边疆”①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在实践上把政府干预扩大到空前规模,对美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美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伟大社会”的福利计划,扩大了美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义务,把美国进一步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为美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晚于西欧,某些福利待遇也低于某些西欧国家,但是,其制度建立以后,却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解释学方法,以“诗哲之争”为切入点,分析了《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和融合。研究发 现:《理想国》中诗哲之争的背后是教育的主导权之争、正统的正义观之争,而本质上是人的欲望和理性之 争。这种理性和欲望之争一直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线,但柏拉图为解决理情的颉颃而提出的教育方案存在 固有缺陷,会导致理性对欲望的专制。因此,本文提出教育要超越理性和情感的对峙,以理性为指引,以情 感为动力,基于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培养他们形成社会认知、理解社会情感、改造社会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清末时事小说《绣像捉拿康梁二逆演义》作为一部“戊戌案的后党为平息反动争取同情而作”的书写朋党之争的小说,生动地写出了康、梁“朋党”沦为“奸党”“逆党”的过程,刻画出了康有为等人奸诈、谋逆的乱国贼子形象。它虽然是古代书写朋党之争的小说殿军,但是其党争书写并不全面、深入,因此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国想搞单极世界 ,由它来发号施令 ,主宰国际事务。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多极与单极之争。近年来 ,美国依仗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 ,加快了构筑单极世界的步伐。单极与多极之争激化 ,构成了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一、美国霸气逼人 ,多极化进程严重受挫以科索沃战争为标志 ,美国的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与过去相比 ,如今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进攻性、侵略性、扩张性和冒险性。它推出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核心内容的“新干涉主…  相似文献   

12.
引发克林顿弹劾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深层次原因与美国的政治体制和政党政治有关,其实质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利用现行政治体制进行的一场政治较量,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党派之争,它对美国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王耀春 《成才之路》2009,(19):21-21
在实施“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法,形成新课程、新理念与教学旧模式、旧方法的矛盾,影响了教学效果。从而难以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本人试图把美国现行正在开发和运用的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运用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应用研究。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1928年“革命文学”之争开始,由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强劲介入,“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社会启蒙主体身份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政治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绝对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避免战争的努力未能奏效,人们忧虑了半年多的战争之狼还是张开了它的利齿。两河流域,这块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再次投入到硝烟火海之中。围绕这场战争,在国际社会的“和”、“战”之争中,引人注目的是法、德两国,一改过去同美国“夫唱妇随”的形象,旗帜鲜明地高举道义大旗,反对美国穷兵黩武。法俄的黄牌——“对任何含有动武授权的提案行使否决权”,迫使美英的动武提案胎死腹中。开战之后,希拉克总统和施罗德总理仍然坚持认为,美英发动的是一场没有联合国授权的不合法的战争。而美国对法德的不  相似文献   

16.
从方法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依据在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初发认识是从方法角度展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在表现 有一个从突出制度之争到突出方法之争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蕴含着从方法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其意义在于:为更加有效地排除“姓资姓社”的干扰,从社会化大生产的总过程中把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施“公平贸易政策”,反映了在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相对下降,其传统优势产业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遭遇自日本、西欧、前苏联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严重挑战而相对削弱的现实。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保护和扶植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有条件开放美国市场的同时,保证外国市场对美国“平公”“对等”开放。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名称之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作为一种思想遗产,对今天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建设,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封建伦理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三纲五常”,发展到了魏晋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儒佛道之争、名教与传统之争等等社会局势的变迁和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了其与众不同的社会特征:从传统的尊君事亲顺序演变成了事亲为先,尊君为后的特有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文化进入“千年未遇之变局”,这一变局至今尚未完全结束。中国的人文学术与其他领域一样,一方面面对几千年来积累沉淀的学术资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失效和断裂;另一方面则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及其学术思想的冲击。从“体用之争”到“科玄之争”,从“启蒙”的呼唤到“救亡”的变奏,从“苏联模式”到“西学新潮”,中国的学术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着自己艰难、痛苦但依然执著的探求。在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之中,后殖民理论一方面使中国学者认识到在西方学术传统内部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