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丽芹 《辅导员》2009,(10):18-18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文的“粮草”和“米”指什么呢?当然指写作素材。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两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愿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弱点。原因是:教师作文教学思想令人担忧;学生写作态度让人费解。笔者提出攻克难点的三大策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写作实践中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3.
段丽娜 《学周刊C版》2014,(9):168-168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弱点。原因是:教师作文教学思想令人担忧:学生写作态度让人费解。笔者提出攻克难点的三大策略: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写作实践中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所要求的写作教学,在以往传统写作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即以学生写作为主体,以关注生活为主导,以真情实感为内容,同时强化了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写作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写作主体对客观外物、社会生活的真实内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偏于引导学生注意“外化”,近年来,“创新作文理念”则偏于引导学生注重“内化”。笔者以为作文教学应坚持引导学生“内化”与“外化”并重。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在导写过程中,坚持以自主写作为原则,把课内写作练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和社会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努力寻找挖掘、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让新闻写作成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使作文教学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7.
积累与表达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两难的现象:一是教师难教;二是学生难写。如何解决这两个矛盾,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几点小体会与大家分享。一、素材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一切文学样式的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即便再教多少写作方法和技巧于学生,写作时也还是无从写起,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布置很简单的一个作文话题,在我们看来应该很容易写的作文,到学生那里,便成了无话可说,即…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到,若缺乏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要想学生有“米”可“炊”,就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学生一写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攻破的“堡垒”。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文难的是素材的搜集,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犯难。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阅读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在大自然的七彩阳光中寻找写作素材。每年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狭窄,生活内容比较单调,写起作文来缺少素材,难以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日札优于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我认为,每天写日记是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日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作文往往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去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写作中去,我称之为"启发-探索"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寻求写作的契机的能力.本文试从“以回归生活,走进生活,爱上生活”三个方面就作文教学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用生活这股活水从而使作文更高效的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没有“源头”,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而这里的“源头”,就是指写作的素材。学生平时大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机会也无心观察生活。哪来的素材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通过创设观察情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立意视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遵循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都十分害怕作文,其主要原因就是习作远离他们的生活,学生习作时往往是盲目模仿式的“无病呻吟”、“无物言之”,从而导致作文“语言成品化”“结构模式化”“人物、事件虚构化”。开放式作文教学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以开放学生的立意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才能从心底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难以下笔成文。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一、观察生活语文教学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即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反观问题,明确引领方向(一)作文教学的困惑1.滥用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习作与素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出现“虚假作文、空话作文、老三篇作文”,就是因为写作素材的缺乏。而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是写作积累的重要来源,学生对习作无从下手,就是没能从大自然、生活中、社会里去捕捉素材,导致滥用生活素材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一要努力营造读书氛围;二要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生所以怕作文,无话可写是其主要原因。因此,积极为学生广开写作源泉,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的。(一)观察得“材”。农村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每天随大人早起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内涵深厚的大事",由"课本的教学素材"转向"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作源头上进行写作指导,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积淀学生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带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