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代文阅读中的鉴赏与评价【金题展示】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2005年湖南卷第21题,原题阅读材料《贝多芬:一个巨人》略)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3  相似文献   

2.
高考自1998年至今,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05年的3份全国卷中的第Ⅱ卷全部选取散文作为阅读材料。单独命题的13份省市卷也全都选取散文来命题形成了散文一枝独秀的选材局面。继2004年之后,2005年继续扩大了选材范围,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全国卷Ⅰ冰心的《一日的春光》、辽宁卷李健吾的《切梦刀》、湖南卷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江西卷严文井的《给匆忙走路的人》)。  相似文献   

3.
读了《贝多芬传》,我们会被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的精神所鼓舞;读了《老人与海》,我们会被老渔夫“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豪情所震撼……是啊,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更能催人奋进,引人向上!  相似文献   

4.
综观1998年—2002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可以发现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正悄然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是阅读材料的变化。1998年以前所选文章重经典,多为名家所作,内容上学术气息较浓,如1995年吕叔湘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1996年的《贝多芬之谜》,1997年郁达夫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命题者试图以选文的难度来区分考生的阅读能力,由于缺乏阅读经验以及必要的知识积累,加上语言的难度,这些文章考生阅读起来普遍感到比较“隔”,难以入境,影响了解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卷的信度…  相似文献   

5.
谈现代文阅读测试北京·东城王有声199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检测,和前两年一样,仍然设置两道大题。阅读材料一为科技文,选自《新华文摘》1996年第四期;一为社科文,节选自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科技文仍为第三题,在第Ⅰ卷,共设...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编者和初中语文考试命题人,有一个共同感受:文质兼美、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章很难选。《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正是围绕文质兼美、适合初中生阅读这个核心,选介作品,为初中生、初中语文老师、初中语文教研人员等,推荐优质的阅读材料。两刊登载的阅读材料,不少被选入语文课本、语文教辅书,大量进入全国各地的初中语文试卷,包括各种阶段性考试、各类模拟考试、语文竞赛、语文中考等。  相似文献   

7.
信息     
接上级有关指示.原《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刊名现调整为《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原《中学生阅读·中考版》刊名现调整为《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内容不变,价格不变,出版日期不变。特此告知。《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9.
《月光曲》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尝试用科利华CSC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授课,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读、思、议了解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细读、品味,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其分辨具体事物的能力和由于事物引起联想的能力在学习中得以迁移、升华。具体学习过程如下:一、读(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在屏幕上打出《月光曲》的题目及贝多芬的画像……教师简介《月光曲》一文的梗概,以及与本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在轻缓悠扬的乐曲伴…  相似文献   

10.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钢琴创作也是很有成就的.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中《月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本文从贝多芬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对贝多芬的作品特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1.
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一方面它强调个性化、多元化解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搞好教学设计。如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自主解读"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学生都认为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一角度进行评析。但也有一个孩子大声说道:"我认为贝多芬双耳失聪,是  相似文献   

12.
《月光曲》一文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该曲经过的传说。它告诉学生音乐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表现生活;体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生活深沉的思索。对这样深刻的思想内涵及贝多芬感情的层层发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阅读心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知  相似文献   

13.
小启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  相似文献   

14.
路得维希·凡·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短小,精炼,壮丽而简洁,充分显示了贝多芬作品的特点,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乐章具有粗狂、激烈的热情,具有英雄式的反抗精神及阴暗的严肃气氛,乐章具有交响性幅度,它完整严谨、在正确的速度下加深了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表达。本文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特点《第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第一乐章的演奏提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的《英语阅读》课程。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阅读材料单向片面,英语文章独占舞台,中西文化输入失衡;教学活动形式单一,阅读技能独领风骚,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不能全面提高;输入产出脱节割裂,输入环节独占鳌头,学用不能无缝链接。对此,我们提出“融合·综合·结合”英语阅读课创新方案,融合指阅读内容融合中西古今,综合指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综合提高,结合指学用有效结合,旨在找准痛点,打通堵点,攻克难点,打破语言、技能间的壁垒,弥补阅读材料的片面,修复输入和输出的割裂,实现多技能同步提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贴近语文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选登的文章,体现语文课文和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选文的特点,注重提升读者的语文素养。《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刊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习高一第一册自读课本中的《贝多芬百年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导入:课间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上课伊始询问音乐名称及作者导入。  相似文献   

19.
<正>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杭州"以贝多芬的《欢乐颂》压轴,让我再一次回想起暑期阅读的《名人传》,对贝多芬又多了一份崇敬之情。他留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不朽的音乐,这背后又有怎样的艰辛困苦?贝多芬,18世纪伟大的音乐家,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章……他的童年非常的痛苦、悲惨,他的父亲使用暴力迫使他学习音乐,甚至使他差一点因此而永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