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明代疫灾之重仅次于清代。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而且地域广,规模大,此起彼伏,首尾相接,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其特点为:疫灾集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疫灾与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战争诱发疫病等。面对疫灾的发生,朝廷采取了蠲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措施,民间力量则通过聘医送药、捐赠棺木、掩埋尸骨等方式积极救灾,扩大了救灾面,弥补了官方救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灾害,使教育系统蒙受了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工作,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已向灾区教育系统拨付了大额救灾资金,各地民众也纷纷为尽快恢复灾区教育捐款捐物。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十分关注。教育系统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要求,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教育救灾专项资金和物资的监管,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全过程的监督,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安全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河呜咽、天地动容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如今抗震救灾工作已从紧张的救灾安置进入到稳步的灾后重建阶段,人们在思考健全灾害预警机制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和着眼应对当下灾后重建的各方面工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灾区的未来,培育好孩子是灾后重建的不竭动力,是灾区发展的希望所在,引发笔者关于灾后小学教育重建更多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1945年苏皖边区发生特大灾害,由于边区政府甫经成立,财力匮乏,为帮助群众渡灾自救,边区政府决定成立救灾委员会并于1946年委各行政专署发行"苏皖边区救灾公债券"。公债券以自愿认购为原则,力倡社会各界开展救灾工作。其中40%用于直接救济,60%用于以工代赈。虽然救灾工作时间紧迫,且具有明显的应急性色彩,但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仍然组织有序。发行公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不仅帮助边区人民顺利渡过灾荒,也为华中自卫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哲先 《中国教师》2008,(11):12-14
<正>当大地撕裂的剧痛渐渐平复,满目的疮痍百废待兴,受伤的心灵亟待抚慰。跟死神抢夺生命的应激状态过后,救灾工作进入了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阶段,群众安置、灾后重建面临更多紧迫的问题和挑战。泪眼之间,需要冷静的思考;废墟之上,需要重建  相似文献   

6.
教育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重建工作是灾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援建方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国外如美、日以及印尼的灾后教育重建已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对我国的教育重建具有重要启示。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灾后教育重建经验,有利于形成灾后教育重建的正确思路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7.
臧文仲是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在其从事内政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救灾思想,如征召饥民,加固城防;贬食节用,节俭救灾;灾后抢种,弥补损失;赈济救灾;君王修德救灾;盟国相恤等。这些措施对当时的救灾活动是积极有效的,其救灾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使受灾难民总数可能超过数百万,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人,各地大.中、小学同样受到严重破坏,师生死伤无数,灾区的教育教学工作陷于暂时停顿。世界各地虽然都进入了紧张的灾后救援、防疫工作,而救灾难度却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9.
因灾求言是唐代帝王救灾行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唐代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较为完善的制度以及“灾害天谴论”的压力下,因灾求言颇为盛行;因灾求言后的君臣互动对于政风改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着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开封城水灾深重,人口数量及百姓营生、水产品种类、灾后生活、日常用水、赏游地点与内容选择等基层民生的诸多方面无不发生较大变迁.为救灾恤民,政府表现出了积极的应对态度,使备灾救灾实现了常态化,但由于缺少其他卓有成效的改善民生的行为,城内民生还是迈入了日渐艰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桦 《中国德育》2008,(11):92-92
在中国封建时代,由于社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及庞大的农村人口的存在,社会救助主要体现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灾荒救助与贫困扶助。在救灾与济贫这两大任务之中,前者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灾害的防备,以及灾后的救助工作,始终是历代封建王朝社会救助活动的基本内容。而各种救助活动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12.
6月12日时值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华中科技大学与新华社湖北分社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安全预警研究中心承办的“巨灾中的沉思应急决策与灾后重建对策”研讨会.在校公共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围绕汶川大地震的应急决策与灾后重建对策展开,分别从应急决策执行力的考量、灾后重建的多维思考与对策、灾中应急资源调度的优化、现代技术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
灾难事件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最密集、最激烈、最具不确定性的方式呈现。相比西方灾后的多元公民参与,中国公民对灾难事件的参与除了与救灾文化、公民定位不清晰、强势政府等有关外,其间政府是否回应,回应的诚意、效率和到达率如何都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果公民能理性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且政府能做出积极、高效和专业性的回应,那么灾难在引发自然、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同时,也能促成公民与国家之桥的架通。  相似文献   

14.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的往往是被誉为救灾“吉祥鸟”的救援直升机。在救灾中,直升机担任搜救、物资运输、伤员的转移与救治等任务。有了这些“吉祥鸟”,灾区人员的伤亡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遭受到严酷的双重打击,理性地研究灾区的救灾重建机制,对于科学、规范、有序地推进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文章在阐释救灾重建机制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预警应急、协调救助、信息公开、评估监督等机制存在的严峻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救灾重建机制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资金整合、重视民间组织和强化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嘉鱼县教育战线遭受重大损失。灾后学生要入学,教师要上岗,校园要重建,一连串的问题摆到了县委、县政府面前。为切实抓好救灾复校工作,嘉鱼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救灾复校要立足“三保”: 一、救灾保学生入学 1.开辟三条入学途径。一是异地借读。全县86所学校共免费接纳灾区学生30000多人。二是临时就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各种自然原因,我们生存的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沙漠蔓延、森林锐减、垃圾成灾、酸雨肆虐、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等等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灾害。因为环境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兴衰,所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紧迫和重要的任务。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发了各种救灾政策、法令,采取了多种减灾、救灾措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固定的救灾机制:首先是报灾,然后是勘灾,最后才是赈济、蠲免、抚恤和借贷等具体措施。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的救灾机制,对当下的救灾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重新反思我们的教育。在这次特大地震灾难中,政府的救灾策略与救灾措施,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人性化的普世价值追求。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赶赴地震灾区,饱含热泪,坐镇一线指挥救灾工作,并且一再重申,救人是救灾的重中之重与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筛检表(PCL-C)对参加过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泥石流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灾后15个月PTSD检出率为63.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感受到生命危险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更高,而能得到家人理解与支持的医护工作者,其阳性检出率较低;存在PTSD症状的医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处于高应激状态;抑郁、家庭财产损失程度、有无家人支持这三个变量是灾后一线医护工作者PTSD检出率增高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灾后15个月一线医护工作者依然存在较高的PTSD症状,且PTSD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