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夜晚的书斋》可以被当成一本令人兴趣盎然的故事书、一本发人深思的图书馆学著作及一篇慰藉心灵的情感美文来阅读.从“书斋”里,我们能聆听故事、领略哲学、感受温情.较之艰涩、枯燥的硬图书馆学教材,《夜晚的书斋》可以作为一本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软图书馆学佳作,成为图书馆员实现快乐充电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
王辉 《记者摇篮》2012,(8):15-16
沈阳日报的《书斋》创办于1996年,到2011年有15岁了。2004年10月,沈阳日报改版,向都市化发展,《书斋》更名为《阅读》,重心移到畅销书的评介及流行文化的解读上,经历了这样一番通变,到2009年,《阅读》又恢复为《书斋》,并重新确立了《书斋》的文化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书斋》在沈阳日报中的文化担当作用。一"、书斋"之立名。上世纪90年代,全国报纸大都有了以读书为主题的副刊专版,如人民日报早已有"读书",新民晚报则有"读书乐",中国青年报有"开卷",文汇报有  相似文献   

3.
徐雁 《中国编辑》2006,(5):75-77
我的雁斋里藏有两册有关书房的同名专集,一部是《光明日报》原“周末生活”版编辑组编集的《我的书斋》(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以下简称京版《我的书斋》),另一部也还是叫《我的书斋》(文汇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沪版《我的书斋》),是由《新民晚报》“读书乐”版编辑曹正文先生编集的。到去年春夏之交,南京《开卷》杂志的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又编集了一种《我的书房》(岳麓书社,2005)。如此,三本书并肩于我的“书之书”专橱中,大、中、小各有形制,不经意间见出一种相成之美,已是当代书文化的一道小风景了。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在当代中国 ,周而复堪称书海作舟 ,踏遍天涯的作家了。他读书写作 ,利用图书馆 ;他行路考察 ,参观图书馆。他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说 :图书馆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对一个国家发展文化和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企盼有个自己的书斋周而复原籍安徽旌德 ,生长于南京。儿童时代即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的文章他都爱读 ,甚至能背诵他们的名篇。十岁前后 ,他读了很多旧小说 ,给他影响较大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周而复十五岁考进了青年会中学读书 ,…  相似文献   

5.
博客选萃     
本次选四篇博文。第一篇,程焕文教授呼吁建设一流大学首先要建设一流图书馆。据我所见,这也是叶鹰教授某篇论文的研究结论,可惜的是真正搞教育研究的总是当局者迷,对这个简单的现象却看不透,或视而不见,应该在这里再提醒一下。第二篇和第三篇,编目精灵老师和超平老师分别介绍当前在国内比较畅销的与图书馆有关的书籍——《夜晚的书斋》和《杜威——触摸世界的小镇图书馆猫》中的有趣内容。这两本书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软图书馆学”的性质,介于文学和图书馆学之间。此类书的流行启发我们:不要整天板着脸孔、端着架子写所谓的学术论文啦,那是硬图书馆学,只能在小圈子里互赏,大众不待见,要扩大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影响,还是多写点软图书馆学著作吧!好在如今博客兴起,软图书馆学一类的文字越来越多了,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的博客还率先出了书,可以说,软图书馆学家的时代来到了!  相似文献   

6.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糖,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令人充满想象。十五年前,李鹏是西南政法大学经贸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十五年后,他在新闻这条道路上执着前行。从法学到新闻,这源于大学图书馆里那本厚厚的《李普曼传》。15年前的某个夜晚,李鹏在图书馆读到这本书。这一切,就像梦想的种子一样,不经意问掉进了他的心土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书斋原指藏书室,现泛指读书的房间,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明志,或者自勉。春在堂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上半期,我还在念大学,夜晚在图书馆,无论得看多少必读书、参考书,边上总要放几册黄裳的散文随笔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等。大部头的书读累时,就随手翻翻它们,深感愉快。这些书的装帧设计多么美丽,像《榆下说书》,小32开本,封面选  相似文献   

9.
(1999 .3一2000 .8)《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述要/陈树年;卜书庆; 汪东波;张函;刘湘生//中国图书馆学报,1侧拍 (4):28一39,77(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系列讲座/刘湘生;卜 书庆;张函;陈树年刀北京图书馆馆刊,1性巧旧(增 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特点/陈树年//图书 馆杂志,11书旧(9一12)《中图法》第4版浅谈/刘金卿//图书馆论坛,2(XX)(3):肠一67论《中图法》第四版的修订特色/郭茂育;刘娴刀图 书馆理论与研究,19臾)(4):19一2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特色与使用/梁伟钧 //图书馆建设,1燮尧)(6):46一48《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金陵大学《图书馆报告》的解读,梳理了刘国钧先生学生时代和毕业留校工作后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取得的工作业绩:一是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期间承担的工作,提出刘先生撰写《儿童劳动与教育》与《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两文,并非仅出自对于教育的关注和受相关教育理论的影响,也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作依托;二是《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和影响;三是不断呼吁、要求,最终促成金陵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造;四是抗战期间在成都维持并拓展金陵大学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和内涵。文章力求将刘先生在金陵大学求学和工作的时段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他在金陵大学图书馆任职期间为图书馆所作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杂志》1995年笫3期发表了上海图书馆吴建中博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馆长史蒂尔教授《关于图书馆未来的一场对话》,读后很受启发,相信对于了解未来图书馆并开展研讨很有帮助。《一场对话》中,吴博士提出的几个问题很有针对性,史教授  相似文献   

12.
周英 《图书馆杂志》2011,(5):111-112,96
我注意到北京大学王波先生的《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中的不少文章,都是首发在《图书馆报》上的。作为我国图书馆界唯一的一份周报,《图书馆报》从正式命名到现在不过一年多而已。一年的时光,于人而言,只是初生的婴儿,往往显得稚嫩、无助。不过,对《图书馆报》而言,套用一句别人用过的话,它一出生便风华正茂。这部分原因在于《图书馆报》的前身是《新华书目报》的《图书馆专刊》,已经有数年历史;另一方面,独立的这一年她长势喜人,生机勃勃,显示出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带给我们许多的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朱农 《出版史料》2004,(1):66-66
著名文化史学者柳诒徵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长达二十多年;还主持编写过《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为中国有图书馆以来第一部全部藏书总目。年轻好学的历史学家蔡尚思为写作大部头的《中国思想史》一书,需要遍读该馆馆藏历代文集。柳诒徵不但允许他入住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尔赫斯,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曾在公共图书馆工作并任职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作为实体或者作为喻体,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以图书馆为主题的,主要有小说《巴别图书馆》和诗歌《关于天赐的诗》。论文以图书馆为支点,从题目、情节、哲学蕴意等方面对《巴别图书馆》加以解读;并依据《关于天赐的诗》,阐述博尔赫斯的图书馆世界。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但有些史料存在疏误.经考证,1910年学部公布的图书馆法规名称为《图书馆通行章程》,而非《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图书馆规程》颁布于1915年10月23日,而非11月.  相似文献   

16.
学部与我国现代图书馆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具有开放性、公共意义之现代图书馆创建始于清末,学部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其表现有三:一是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二是创建京师图书馆;三是创建各地方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27):86-86
《鲨鱼与海鸥:法国与美国的天下争锋》;《书斋里的革命》;《最“危险”的总编辑》;《巍巍帝都 北京历代建筑》;《科龙变局》。  相似文献   

18.
以图书馆为主要叙述对象或故事发生背景的后现代小说,采用戏仿、反讽、嬉笑怒骂的写作方法,表达出图书馆的尴尬境遇。其中,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有:博尔赫斯的《通天塔图书馆》,指向现代图书馆的本体性危机;戴卫.洛奇的《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指向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性危机;理查德.布罗提根的《堕胎》,直指现代性图书馆的制度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访顾尔镡     
精神朗健,声音洪亮。顾尔镡给人的第一印象象个年轻人。他是在一间卧室兼书斋的不大的房间接待我们的。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严凤英》夺魁电视连续剧“飞天奖”,各界褒扬之声不少,或曰俗中有雅,雅俗共赏;或曰透过严氏生命轨迹鞭挞“文革”,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知道《图书馆建设》刊物,还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的1983年,当时的刊名是《黑龙江图书馆》,实际上是这一刊物创刊的第四年。而对《图书馆建设》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是1988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