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刘海龙 《大观周刊》2012,(31):21-21
禅宗通过对“佛”以及“关于佛的知识”的“反思”,使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异性消失,让主体和客体进行融合,最终使主体成为禅宗的“佛”。在禅宗里,矛盾的核心是追求“佛”无法成“佛”,只有忘记“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佛”,但是中间的这一过度——从有“佛”到无“佛”又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焦荣 《大观周刊》2011,(33):3-4,14
唐武宗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灭佛活动,影响巨大,灭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崇佛穷国,儒家思想,佛道矛盾。  相似文献   

3.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众所周知,朱熹早前沉溺泛滥禅学长达数十年,为何朱子又在后来对释氏之学态度急转直下,由佛转儒,出禅入儒,直到最后的极力辟佛以及排佛。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而朱熹也是宋代士大夫排佛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朱子早年至其出禅入儒直至排佛伊始的思想态度转变做一概述则显得极其必要,理清朱子之于释氏的态度则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佛系青年"作为新媒体时代亚文化的新表征,不仅包含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单向误读与归顺,也有传统文化反向于亚文化的引导与招安。以"佛系青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佛系"与"非佛系"青年的综合对比,概括出当代"佛系青年"所持态度及理念的主要特质;同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了"佛系"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对佛许愿你永远快乐,佛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春天夏天秋天冬走佛愣:两天,我笑:黑天白天;佛惊:一天,我大笑:生命中的每一天!新春快乐!  相似文献   

6.
戴逵,字安道,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佛雕艺术家。本文拟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概述戴逵的佛雕艺术才华,以充实相关历史研究,并再现这位伟大佛雕艺术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7.
龟兹石窟中的立佛列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立佛为画面主体,佛旁绘供养者,多在中心柱窟甬道内,与表现菩萨功德的誓愿题材有关,见于克孜尔第100、163窟、玛扎伯哈第9窟等。画面中的立佛为过去诸佛,而佛旁行供养的人物则为菩萨。这些菩萨像大都可视为释迦牟尼的前世,但也包括其他菩萨的形象。第二类为单纯表现立佛列像,佛像尊格有一部分可推断为过去佛,见于克孜尔第176窟、新1窟等。因此,以立佛列像来表现过去诸佛,在龟兹地区似已形成一种传统模式。龟兹壁画中的誓愿题材成为吐鲁番回鹘时期誓愿画的直接源头。但是,与高昌、北庭相比,龟兹地区的回鹘人在创作誓愿图方面,更多地保留了龟兹本土文化因素。众多誓愿图的涌现,反映了菩萨思想在龟兹地区的上升,这与当时人们对成佛的追求和对"菩萨道"的践行有关。  相似文献   

8.
牛卫东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139-143
随着译经事业的开展及大藏经版刻的出现,宋代的佛籍目录编撰有了新的进步,在收录内容、编纂方法和结构体例上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开拓。宋代的佛籍目录编撰促进了我国佛籍专科目录学的发展,并推动了当时佛教在民间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9.
凡人摆渡     
站在河的一边,我遥遥地望着对岸,我要过去———我的梦在那边。然而找遍了所有的河口,没有船,但我并不气馁,木板被找了来。我必须靠自己,渡自己过河,还有河这边,需要我摆渡的人。我不懂佛,可我总固执地以为人生来就是具有佛性的。佛先度自己,再度别人,人也是先摆渡自己,再渡与自己有关的人。人与佛的区别在于人摆渡的人少,是狭义的自私的渡,人失败了,而佛普度的人多,是广义的无私的普度,佛成功了。人的痛苦在于连自己都难以摆渡,而佛的痛苦在于不能普度所有的人。我渴望成佛,虽然我不是佛徒,可在此之前,我必须先修好人…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非常盛行的背景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流行于全国各地。因此,山西亦出现数量可观的佛顶尊胜经幢。这些经幢的产生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照,且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宣扬的宗教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宋代执政者对佛道采取宽容政策,致使佛道活动频繁,从而促进浙东寺观修建日益增多,也推动了该地区寺观藏书的兴盛。其表现是浙东寺观对佛道经典和其他典籍的收藏,尤其明州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雪窦寺和越州的嘉祥寺及台州的国清寺等浙东名寺藏书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寺庙里,立有一尊抚膝袒胸、开口而笑、荷布袋于身旁的佛像,人们称之为弥勒佛,但弥勒佛为什么要携带布袋呢?按照佛家的说法:弥勒是释迦牟尼佛娑婆国土中的一位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现在仍在兜率天宫内院说法度生.今天陈列在寺庙天王殿里的一尊大佛则是弥勒的化身.  相似文献   

13.
少林功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唐朝既"兴佛"又"灭佛",对少林功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我离开了湖南站 我们掩护程潜的活动,上报保密局掺了假,引起毛人凤的疑虑.张严佛为了争取毛人凤信任,就在撤换站长的问题上搞迷魂阵.他同我商量,要我提出合适的人选,我因一时不能判断张严佛的意图,就没有回答.张提出了张扬明.张是醴陵人,张严佛的族侄,抗战结束后,任上海稽查处副处长;我同张也很接近,认为他是合适人选.张严佛遂向毛人凤签请调张扬明为湖南站站长,得到毛人凤批准,但一直未见张扬明踪迹.  相似文献   

15.
对《七志》“经典志”之《孝经》居前,结合其时政治背景作出合理解释,对王俭先道后佛、阮孝绪先佛后道的不同,联系当时文化大势进行了详确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凯 《兰台世界》2016,(13):134-135
由于宗教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唐代的佛教政策始终与唐代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唐六典》作为玄宗时期所颁布的重要行政法典,其中尚书礼部卷中的祠部郎中条以及卫尉宗正寺卷下的崇玄署条有关于唐政府对于佛、道二教的管理机构和措施的相关情况。以《唐六典》所载史料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探究唐玄宗所实行佛道政策,以及实行此种佛道政策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7.
北海公园的七佛偈碑亭陈锵仪北海公园内有多处与西藏有关的景点,除前已作过介绍的北海白塔及永安寺外.还有一处十分有价值而又鲜为人知的遗迹,它就是位于五龙亭北,大慈真如宝殿后面,靠琉璃牌坊处的七佛偈碑亭。七佛偈碑亭的建造,与六世班祥罗桑贝丹益西及三世章嘉呼...  相似文献   

18.
大凡寺庙,进得山门的第一殿便是天王殿.殿中有一尊凸肚袒胸笑口常开的佛像,这便是弥勒佛.挂在弥勒佛像两旁的对联,各处寺庙均不一样,我游过的寺庙中,较有玩味的有这么几副:  相似文献   

19.
国学谈     
指称中国传统学问,指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概念被广泛使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学术与思想两个角度来确定国学研究的范围是国学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主要是指儒道佛三家。儒道佛三家都明确建立了他们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儒道佛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人生意义,从而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是研究国学之终的。  相似文献   

20.
常华 《北京档案》2003,(7):51-51
两足尊遗教,五枝耸太虚.因缘人境外,悲仰佛天初. 金铎喧番像,香花护宝书.绕旋余览眺,星月柳边疏. 这是明朝诗人曾朝节游访真觉寺、参拜佛足后写下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