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阳春三月,我们乘车到了东阳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一大画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风景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明上河图》名称的来历,有人说,图画表现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名称和季节有关。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孔宪易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1981年第2期)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绘是秋景而非眷光。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 ,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明代的《清明上河图》造假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4.
《清明上河图》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知图意、识价值呢?一“、读进去”,知图意《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课文分三个部分介绍画面内容,可这样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5.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该怎样理解石嘴山市三中陈焕祥北宋时期,绘画开始重视对现实生活习俗的描绘,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在风俗画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是,关于其中的“清明”二字应怎样解释为好呢?笔者在教学中广为翻阅有关材料,大体归纳为以...  相似文献   

6.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民间,人们把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华夏三大“冥阴节”。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时间在农历三月,西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本为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它是农业活动节气的一个标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8.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盛况,很多人认为图上所画是汴梁清明景色,殊不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画并非清明之景,而是地地道道的汴梁秋色。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首流传极广的好诗,但由于断句不同、标点不同,其意趣也就不同。有人曾将它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即或改成四言句,亦未尝不可:“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相传清人纪晓岚,将它压缩成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古人亦有将它改为六言诗的:“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清明》诗如重新标点,则成一首颇具特…  相似文献   

10.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服饰,多为宋代的一般服饰,描绘时间以清明时节为主,图中人物的服饰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1.
游览汴京     
汴京,即现在的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民风世情。“五一”长假,我跟爸爸来到开封,亲身感受了这座昔日都城的风貌。我穿行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中。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名胜古迹现在都恢复了。宋太  相似文献   

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一曲朴素的乡间谣。从古至今,无数人喜爱它,故而也流传着许多趣闻佳话。传说古代有一文人,欣赏赞叹之余,兴意盎然,不禁挥笔在《清明》诗原作上稍加“点断”,居然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微型”小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相似文献   

13.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大的壁画艺术宝库是中国敦煌壁画,共有一千余窟,塑像两千余尊,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若将这些壁画自身的高度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长达三十公里的大画廊。世界上古代风俗画人物最多的是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卷长525厘米,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繁荣的社会现象,各种行业的人物五百多个,街市井然,树木繁多,具有极大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姚宏业”(第五五六页)条中,称姚氏生年为一八八七年。此说不确,据《姚氏下梅塘之谱》卷二第二十六页载,姚宏业生于一八八一年。关于姚宏业自沉黄浦江的日期,《词典》述为“一九○六年四月”,有的史书还作是年五月六日(《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确切。据姚氏族谱详细记载,姚宏业蹈江日期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三日卯时,亦即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姚宏业《遗书》中亦署为“三月二日灯下书”,据此亦可推断其死期为农历三月三日,亦即公历三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17.
杜牧的《清明》绝句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佳作,历千年而弥新。诗人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但天气有时也变幻无常,这不,诗人途中恰恰遇上了雨。细雨纷纷,剪不断,是乡愁。因此,“纷纷”既是春雨的意境,也是作者的内心写照,请看下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乃行旅之人;“断魂”,是指一种很强烈很深隐的感情,诸如相思、惆怅、暗愁、深恨等。诗人孤身行  相似文献   

18.
清明和谷雨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相似文献   

19.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绝世佳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市井民生的生活场景。画面中一派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使得世人对北宋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不容置疑,但本文依据画中细微之处进行讨论,尝试揭露"盛世"背后的真实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20.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有个清明节。《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农业生产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气;在风俗习惯上,这又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从先秦开始,人们就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到唐宋,更盛行开来。因此,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清明扫墓为题材的佳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这首诗引出来的趣话恐怕是最多的了。先是有人把它删削为五绝,而且满有理由:清明时节雨,(春雨当然“纷纷”)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在“路上”)酒家何处有?(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