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用正三角形的外心和重心重合解题大家知道,正三角形的外心和重心是重合的,那么它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回答是肯定的。即:△ABC的外心和重心重合,则△ABC为正三角形。证明:设G是△ABC的外心,连AG并延长交BC于M∵ △ABC的外心和重心重合∴ G也是△ABC的重心∴ M是BC的重心又∵ G是外心∴ GM⊥BC∴ AM⊥BC∴ AB=AC同理可证,AB=BC∴ △ABC是正三角形利用正三角形的这两个性质,可以顺利地解决一些较难的三角题.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若△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ABC的三边上 ,图 1称△DEF是△ABC的内接三角形。如图 1 ,△DEF是△ABC的内接三角形。文 [1 ]讨论了三角形的内接正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指出三角形的内接正三角形是存在的 ,并给出了一种作图方法。文 [2 ]指出任意三角形都存在无数个内接正三角形 ,给出了另一种作图方法。那么 ,一个给定的三角形的无数个内接正三角形中 ,有无边长最小的三角形 (最小内接正三角形 )呢 ?本文研究这一问题 ,给出最小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和位置。2 最小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设在△ABC中 ,∠C是最大角 ,△DEF是…  相似文献   

3.
△ABC中,记BC=a,AC=b,AB=c面积记为△;三条中线m_a=AD,m_b=BE,m_c=CF,重心为G;∠BGC=θ_1,∠AGC=θ_2,∠AGB=θ_3. 性质1、 如图,△ABC三条中线为AD、BE、CF,重心为G。△DGL、△FGM为正三角形,N为BG中点,则△LMN为正三角形。 引理  相似文献   

4.
读了贵刊1995年第10期《涉及三角形中线的两个性质》一文后,觉得其中的性质1尚有简单的纯几何证法. 性质1 如图,△ABC三条中线为AD、BE、CF,重心为G,△DGL、△FGM为正三角形,N为BG的中点,则△LMN为正三角形。 证明 边结DN、FN,则DGFN为平行  相似文献   

5.
若在任意三角形的各边向外 (内 )作正三角形 ,则它们的中心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此即所谓拿破仑定理。本文将该定理弱化为特例 :当△ABC退化为一条线段时 ,便有如下命题 :命题 如图 ,C为线段AB上任一点 ,△ACE、△BCF、△ABD是正三角形 ,O1、O2 、O3 分别是它们的中心。则△O1O2 O3 是正三角形。证明 延长AE、BF交于D′,连结AO3 、BO3 ,AO1、BO2 ,延长AO1、BO2 交于O4 ,则O4 是正△ABD′的中心 ,由对称性知 ,四边形AO3 BO4 是菱形。连结O3 O4 ,由题意知 ,∠O4 AO3 =6 0°。故△AO3 …  相似文献   

6.
正三角形有一个有趣的性质,也许不少老师相同学不曾注意到它。这就是:【命题1】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l是和△ABC在同一平面上的直线。自  相似文献   

7.
一、正三角形类型在正△ABC中,P为ΔABC内一点,将ΔABP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使得AB与A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将图1-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1-1-b中的一个△P’CP中,此时△P’AP也为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文[1]用解析法证明了正三角形的一个共点线性质,这个性质如下:定理如图1,平面上任意一点P关于同一平面内的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对称点与该顶点的对边中点连线共点.我经过探究发现定理中的正三角形条件是多余的,该定理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并且还得到一组共线点,即有定理如图2所示,设△ABC是任意三角形,△ABC的重心为G,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P点关于△ABC的顶点A、B、C的对称点  相似文献   

9.
文[1]给出定理:设D、E、F分别为△ABC边AB、BC、CA的内点,△DEF为正三角形,△ADF、△BDE、△CEF及△DEF的外接圆的半径分别为R_1、R_2、R_3、R_0,  相似文献   

10.
(问题)从正三角形内的一点P到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a、b、c,求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图1解决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一点巧思!把△APC、△BPA、△CPB分别绕顶点A、B、C顺时针旋转60°,分别落到了△AEB,△BDC,△CFA的位置(如图1).于是马上可以看出,六边形AEBDCF的面积就等于  相似文献   

11.
如图1,△ACM与△BCN是具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两个正三角形,令△ACM绕顶点C旋转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下列图形(图2-图5),许多文章对该图形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如将正三角形推广到正方形、正n边形,将两个正三角形改为两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相似三角形等等.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该组图形,看看究竟是哪个三角形旋转更具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三角形中的又一个不等式.定理 设D、E、F分别为△ABC中AB、BC、CA的内点,△DEF为正三角形,△ADF、△BDE、△CEF的外接圆半径依次为R_1、R_2、R_3,△DEF的外接圆半径为R_0,则有  相似文献   

13.
定义 若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上 ,则称这个正三角形为(已知三角形的 )内接正三角形 .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三角形 ,它是否存在内接正三角形 ?若存在 ,有多少个 ?本文回答了这些问题 ,同时还给出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长公式等重要结论 .定理 任意三角形都存在内接正三角形 .已知 :△ABC是任意三角形 .求作 :正三角形 EFG.其中 E,F,G分别在三边 BC,CA,AB上 .图 1分析 假设正三角形 EFG已经作出 (如图 1) ,则由正弦定理知BEsin y=EGsin B,ECsin x=EFsin C,由此得 BEEC=sin Csin ysin Bsin x. (* )可见△ E…  相似文献   

14.
过三角形的重心向其三边引垂线,三个垂足构成的三角形叫做该三角形关于其重心的垂足三角形.重心垂足三角形有下列有趣结果:设θ是△ABC的内切圆半径,r’是△ABC关于其重心G的垂足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半径.则r'等号当且仅当为正三角形时成立为证明这一结果,需用到以下事实:设△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应的边长为a、b、c,对应的中线长为等号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号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上述结论的证明是简单的,这里从略.证明如右图所示G是△ABC的重关于点G的垂足三角形,设(利用结论2)(利用…  相似文献   

15.
贵刊在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每周一题中刊登了吴苏同志的一篇文章。那里他用六种方法证明了如下命题:如图:ABC和A′B′C′是二正三角形,P、Q、R分别是AA′、BB′、CC′中点,则△PQR亦是正三角形。(芜湖市1983年数学竞赛题。) 但该题只就正三角形情况作出了证明。事实上如果把它推广成更一般的形式仍然可以。本文想就△ABC∽△A′B′C′情况予以证明。题:设△ABC∽△A′B′C′,(两三角形相应顶点顺序相同)P、Q、R分别是  相似文献   

16.
本期问题 初81.在锐角△ABC中,∠B=30°,AD、BE是两条高,H为垂心,G为△ABH的重心,直线CG交AB、AD于M、N.求证:△AMN为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7.
记四面体P-ABC的全面积为△.则有(PA+PB+PC)2≥23△.其中,等号仅当PA、PB、PC两两夹角为且△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证设PA、PB、PC两两夹角为a、β、,据余弦定理三式相加,其中三式中等号仅当a=β时同时成立.显然,等号仅当PA、PB、PC两两夹角为且△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四面体的一个不等式@冯录祥$新疆奎屯兵团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三年芜湖市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有这么一道题: 如图,△ABC、△A′B′C′为同一平面内的两个正三角形,P、Q、R分别是AA′、BB′和CC′的中点,试证明△PQR也是正三角形。这道题就是所谓的爱可尔斯定理。它是美国人爱可尔斯(Echols)在一九三二年发现的。它的证法很多,下面给出两种证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通报》2003年第4期数学问题1429[1]是: 设O是锐角△ABC的外心,R、1R、2R、3R分别是△ABC、△OBC、△OCA、△OAB的外接圆的半径.求证:1233RRRR?+. 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等式成立. 本文将锐角△ABC的外心O换成一般△ABC的内点P,得到如下一个有趣的几何不等式. 定理 设P是△ABC的一个内点,1R、2R、3R分别是△PBC、△PCA、△PAB的外接圆的半径,r是△ABC的内切圆的半径.求证: 1236rRRR?+ 当且仅当△ABC是正三角形且P是其中心时等式成立. 为证明定理,先给出以下几个引理. 引理1 设r正、r分别为面积为定值D的…  相似文献   

20.
胡彬 《高中生》2010,(5):30-30
例题 如图1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