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欧阳修因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而被指为革新派"朋党"。庆历五年,政敌罗织"盗甥"罪名,将他贬至滁州。贬滁期间的欧阳修心情痛苦、郁闷,此期创作的《醉翁亭记》,一方面透露着他蔑视打击、付毁誉于山林的不屈态度,另方面,也寄托着他遭遇人身污蔑及再次贬谪后,以放情于山林的姿态"娱文章"、遣苦闷、远世患的用意。本文的抒情内涵并非如...  相似文献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传颂,甚至做为坐右铭,今年高考作文就以此句为题.关于对它的解释,一向众说纷纭,欠妥之处常有.就拿《中学语文课本》来说,它对此句是这样翻译解释的:“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里把“先”译作“在……之前先”,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我理解,“之前”和“先”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译文把原文的“先”译重复了.照《课本》的翻译,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到底“先”是修饰“天下之忧”的呢?还是修饰“忧”的呢?再者,前一分句的“而”字也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3.
北门城古楼     
六盘水市盘县特区城内北门城古楼是特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门又名“镇远门”。相传原有古色古香四方楼亭,早年被拆毁。1928年复修此楼,高10余米,面积计约1000多个平方,仿昆明“近日楼”式样建造,木质结构,重叠两层,月宫式门窗,四个藻角挂有铜铃,高耸闹市。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是他为好友范仲淹辩护失败后,滴守滁州时写就的一篇文辞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山中景色的描写,短短的七十一字,就写出了山中早晚、四季的不同景色。而其中的一些句子还流传甚广。苏轼《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那么,这段描写为什么能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效果呢?首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日出而林霏开,去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晨光、雾气、岩穴、去烟是山中早晚特有的景物,作者抓住它们描写,最能表现晨暮山中…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不能采取“存在就是合理”的态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非是一些人所说的知性德育,而是大学生轻视道德修养导致的德性缺失.《思修》课教育应通过“做人”的教育调动起学生德性修养的动力,以此提高《思修》课教育中的“知行一致”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凌濛初杂剧《北红拂》小引后所钤印章的检核以及对凌濛初取字用意的考察,认为凌濛初既非一字“波厈”,亦非“遐厈”,而是“彼厈”.为凌濛初《北红拂》作序的意在亭主人,即孙起都,字子京,号幼如,是活跃于万历间的南京下层文人.利用新发现的王徲登《祭凌常州文》,对凌濛初家族与王徲登的交游进行了补充和订正.新发现了凌濛初与方应祥、王士昌、陈函煇、曾异撰等人的交游,进一步印证了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中“交与遍寰区”一语并非很脱离实际的谀墓之词.对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的时间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晟舍镇志》的崇祯十二年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年A”(年B年同)字的结构是从禾人,人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禾谷仁实,语源就是禾仁、谷仁之“人”(或“仁”,明代后一般写作“仁”)。“年B”“年”是“年A”字的变形异体字,从甲金文的用例看,也是“年A”的后起字,《玉篇》等字韵书分别“年A”与“年B”“年”的字条,是形变音异而后来以异体字分化义项的结果。本文还补充了《说文》对“年B”字的解释,追溯了“年”字字形演变及分化的踪迹,探讨了甲骨文及古籍中关于“年A”“年B”的一些惯用熟语的用法,词义问题及“年”字年岁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德”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风,小人的德行好比草,君子的德行感化小人,如同草在有风吹过时会随风而倒一样。封建统治阶级利用这个概念标榜其“德化”的手段。北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这样表达他对隐士严子陵的无限景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其中的“风”,开始也是  相似文献   

9.
《膝王阁序》是一篇很有名的序文.大古文家韩愈在他的《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及得三王所为序屈、赋、记等,壮其文辞”.这里“三王”之一,就指王勃,“序”是指《膝王阁序》.可见膝王阁能在江南诸多“临观之美”中独为第一,是因为有文辞壮其名.楼阁虽美,不过百年,无后人修聋,将不复存在,文章之美,却可传诵千古,《滕王阁序》就是这样的美文.美在其文,辞藻华丽,音律铿锵;美在其质,遭挫折而思进取,逢坎坷却能乐观.可谓尽善尽美,中国人特殊的审美人生,化作了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命途之美.先说作者胸中的自然之美.《滕王阁序》写作之时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已是深秋季节,自然风景特征既有天高气清之明朗,更有草木凋零之萧瑟.所以自宋玉《九辩》出,悲秋便成为无数诗歌的主题.文中这样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相似文献   

10.
探究读书法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同学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探究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1.扣住题眼探究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短小精悍,能折射文章中心,反映作者写作意图。扣住题眼探究,能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如《菩萨兵》一文中,“菩萨兵”指谁?为什么称为“菩萨兵”?《孙中山破陋习》中,“陋习”指什么?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2.抓住重点探究课文描写具体的地方便是全文重点所在。抓住这些重点段落探究,才能领悟中心,体会感情。如《郑成功》一文中,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随着阅读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学校教育,还免不了凭考试成绩区分优劣,并据此进行“培优、转中、辅差”。这样“以分量材”的“因材施教”究竟如何?最近,笔者对这三类学生群体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发现——优中有忧人们常常称赞成绩优秀的学生智商高、能刻苦、会学习.殊不知,一些优秀学生恰恰是“问题孩子”,有不少方面着实令人忧虑。一是知识面窄。他们一般只重视考试学科而忽视非考试学科,只重视读有字的书而忽视读无字的书,因而有时显得“无知”。如某高中对新生入学进行摸底测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客观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一代国史”的伟大诗人.他在悲剧性的政治生涯和“诗史”般的创作中,始终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始终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真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情怀反映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他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消沉和遁世,始终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政治,关心皇朝的盛衰和民生疾苦,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隋文帝杨坚何以以“隋”为国号,史家多谓乃因坚父杨忠曾被周室晋爵“隋公”,坚袭爵位,称帝后,遂定国号为“隋”。从《通鉴》起到今人的不少著作皆持此说,似已俗成约定。但是,我们如果正本溯源,上述说法并不准确。事实是,杨坚父亲杨忠(华阴人)初随元颢入洛阳,原隶独孤信部下,又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尽力辅佐字文泰(周太祖)建立政权,屡立战功,赐姓普六茹氏。先受封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后升柱国。据《周书·杨忠传》载:“(周明帝字文毓)武成元年,(忠)进封随国公,邑万户……”  相似文献   

14.
《墨子》一书中“以”字出现了1708次,而以字结构有860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以字句群.通过穷尽性地考察,本文总结出了以字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以求能明了《墨子》语法一隅.  相似文献   

15.
第八章《酸碱盐》,是在讲授了氧、氢、碳、铁、溶液、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性质到一般概念,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同时把初中化学中的理论、概念、计算等加以总结.为今后的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作好准备.因此,本章对中学化学知识的学习,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听浅见.1.抓住关键性词语,把概念讲准确本章涉及的化学概念比较多,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讲解,既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概念的理解,又便于记忆.如酸和减的概念教学中就要强调“全部”二字,即“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因为学生还不清楚什么是酸式盐和减式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全部”两字的理解,讲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要分析“吸收”“夺取”两词的不同含义,“吸收水分”属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夺取有机物组成中的氢氧”属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它们分别代表浓硫酸的两种不同的物理性质.又如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的不同,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的溶液.酸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中其溶质不一定是酸.有些盐的溶液,如硫酸氢钠  相似文献   

16.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17.
《魏书·薛辩传》云 :“(辩 )祖陶”。“陶”与“焘”音近形异 ,“涛”与“焘”音同形近。《北史·薛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河东薛氏西祖房》薛辩祖父名字均作“涛”。北魏太武帝名拓跋焘 ,《魏书》作“陶” ,当为薛辩祖父本名“涛” ,薛氏家族仕魏后 ,子孙为避太武帝讳 ,在公私谍谱之中改其祖名为音近形异之“陶”字。商务印书馆重版《中华人名大辞典》薛强条云 :“强父陶与同族薛祖、薛落分立部众 ,世号三薛” ,此说因袭《魏书·薛辩传》。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 ,薛涛 (陶 )又是薛氏家族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前提,对景区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文章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曲阜“三孔”景区的空间承载力,通过测算孔府、孔庙、孔林景区瞬时空间容量、日空间容量和年空间容量对景区的容纳能力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①孔府、孔庙、孔林景区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别是18,000人/天、15,750人/天、9,000人/天,“三孔”景区年承载力为1,561万人;②目前,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时段,“三孔”景区处于超载状态.在此基础上,从承载力角度对曲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保护优先,市场导向,品牌立市,放眼世界”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20.
第三章 台语Shan or Tai Language (130)(Ⅰ)台语的地理分布“掸”(131)族之所以自称者,曰“台”(132).此名应用极广,本族之各支皆用之.缅人“掸”字之译音为Shan字.此族各支之现代分布区域;戴维斯所谓云南境内各种语言之地理分布,最显著之事实,为藏缅语行于北方,掸语与猛吉蔑语行于南方;其南北两方之界线,为与北纬二十五度平行之地带.按此说实与谢肇浙在“黑水之外为(棘人),在黑水之内为(?)”之说,颅为近似.惟以予观之,此界线亦不能判若鸿沟.盖在此界线之北,有戴氏所认为属于猛吉蔑系之民家语;在此界线之南,亦自倮倮(133)、窝尼(134)、倮黑、(135)阿卡(136)各族与排族猛吉蔑族互相杂处.直至北纬二十度以南,藏缅语系之民族,始告绝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