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俞平伯,对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来说,也许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红学”权威人士和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学者,但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先是作为一名新诗人,稍后又以创作散文小品而闻名文坛。  相似文献   

2.
提起俞平伯(1900—1990),谁都晓得,是位著名的新红学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早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就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写新诗、写小说、写小品散文和杂文,成了新文坛上的一员骁将.就其创作而言,小品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散文家.俞平伯的散文创作大约从1922年8月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散文《东游杂志》开始,到1933年止,历时十年之久.以后就转向红学与古典文学研究,散文写作就愈来愈少了.然而,他的散文作品数量不  相似文献   

3.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特色的散文作家。他是个文化感极强的人,身上较多地留存着我国古代名士的气质和风度。在他的散文中洋溢着浓厚的古典趣味,构成了其散文一道独特的风致。  相似文献   

4.
俞平伯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郭沫若、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新待运动,成为我国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春水》.他于1922年5月出版的《冬夜》是新诗史上继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此后,他于1924年、1925年又先后出版了新诗集《西还》和《忆》.他又是新诗集《雪朝》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是新潮社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过该社第一任职员中的书记.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俞平伯对“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滋长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朱自清作为"散文圣手"而被后来者广为赞誉。他的散文感情真、语言美、结构巧、道理深,被誉为现代"白话美文的模范"。探究其成因,源于"厚爱",正是朱自清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对大自然、对艺术创作的厚爱铸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6.
在现当代众多的散文名家中,柯灵无疑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散文语言,正如著名作家赵丽宏评论的那样:“他对汉字的运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既有对古文字的恰当继承和使用,也有对现代汉语的革新和创造,千百年古典陈词,在他的笔下锈斑剥落,推陈出新,显现出现代的光华。”的确,柯灵的语言,鲜明地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同时又能和现代汉语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自成一格的散文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散文,首先是以犀利、泼辣的议论文在新文化运动中初露锋芒的.此后,抒情性的散文小品也蓬勃发展起来,使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一开始就呈现姹紫嫣红的景象.在回顾现代散文的历史时,俞平伯当被推为早期代表作家之一.然而有意味的是,在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鲁迅、朱自清、冰心、周作人、叶圣陶等才是现代散文的早期代表,俞平伯是经常被忽略的,在某些文学史著中,甚至连俞平伯的名字也是不易找到的.其中原因,固然与俞平伯散文(这里指抒情散文)的数量欠多,内容狭窄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俞平伯散文缺乏研究,甚至存在偏见.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古典文学修养十分深厚,文学观念古今相通,他的散文创作很好地继承古代文学传统.从他的审美观及抒情如诗、写景如画、语言简洁凝练的创作之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接受了古代作家的艺术熏陶,看出古代文学的当代影响.  相似文献   

9.
梁向阳教授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整合了"现代性"概念,把五四新文化作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相区别的核心特征,强调当代散文对于"人的文学"理论预设的追寻将弥合"现代"与"当代"的人为裂痕。文章始终关注这一概念,探讨梁著如何审视现代散文"自由性"、"真实性"的人文内涵,进而提出"借景抒情"写作套路的心灵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志谁与亮 赏心唯良知──论俞平伯散文之“洒脱”傅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俞平伯之作以潇洒不羁而独具特色。迎着时代的风风雨雨,俞平伯没有刻意背离从出生起就抓住他不放的传统文化,也“不愿受任何主义的拘牵”①,只是“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散文大家,周作人是少数能在散文理论和创作方面均有建树并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在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写的跋中,周作人提出了散文必须将文词、内容、文风等"适宜"地安排起来写作的审美构想,倡导节制有度的写作。本文将通过对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分析,从周作人散文的理性思想、苦涩而幽默的文风、杂糅调和的语言文字和兼具知识与趣味的内容四方面来阐释周作人散文"适宜"的审美追求和实践,以助于对周作人散文及美文写作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中,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小品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这一派散文强调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在语言方面,将口语、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俞平伯早期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正是这样一种白话美文的典范,代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某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一生散文作品众多,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风格.他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内容丰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又不乏从容与恬淡.此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显得十分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抗战大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他思想意识和艺术主张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继承了古典散文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具有素朴缜密、清新隽永的独特艺术风格,长期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雅洁"是桐城古文家对散文语言的整体要求,它肇始于方苞,发展于刘大櫆。刘大櫆在其理论著作《论文偶记》中提出文章"十二贵",就散文语言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作文准则,并且在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中,很自觉地体现了"文贵简"、"文贵高"、"文贵华"、"文贵远"等文论观点。该文拟把刘大櫆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探寻散文语言的"雅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以自然、清新、典雅而脍灸人口,而其中形式多样,富有表现力的比喻,又给他的散文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7.
以湖州文化为典范的江南文化,其所拥有的诗性气质与审美风度,定将以一种必要的存在或隐或显地影响俞平伯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突出表现为作家前后判然的散文观。而就支撑俞平伯精神体系的代表性散文来看,其所呈现的名士风度,与其说是对江南诗性文化和传统隐逸文化的简单继承,毋宁说是一种现代性的改造与超越,正是这一点,使得俞平伯与中国古代名士产生了质的差异性,名正言顺地进入现代名士的序列当中。  相似文献   

18.
宫婕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59-160
"古文"虽然是唐人提出的文体概念,但其存在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散文经过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过程,创造出了许多经典名篇。傅道彬先生主编的"古典文学通识系列"中收录的李振峰《读古文通识》一书,用自然晓畅的文笔描述了古代散文的发展,运用文艺理论和现代修辞学对古文作家作品进行解读,逻辑清晰地介绍了古文写作谋篇布局的方法,兼具学术性与大众化,做到了考镜源流,金针度人。  相似文献   

19.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的创作和其生命一样,以流浪为精神基调;他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的经验,潜意识里却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回归,以求对传统进行革新;余光中诗文并茂,创作和批评互见;他的文章风格兼容中西,蕴藉深远,重知性而充满性情;在新古典主义理想的框架下,他希望通过文艺的现代化运动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余光中的创作生涯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和散文的现代转化如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