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知录》: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陈言《日知录》一书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倾注30多年心血写成的巨著。这部带有读书札记性质的著作共32卷,不分门目,编次先后,略以类分。从青年时代开始,顾炎武每每读书必有笔记,并与古代和当代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口碑资料相...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1-72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文学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10月22日,首届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大学研究生部、文学院等部门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3.
顾炎武与人书顾炎武曾在与人通信中说:“一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意思是说:一个人做学问,不是一天天长进,就是一天天退步。独自一人,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就会因见识浅薄而难有成就。在.个地方呆得久了,就...  相似文献   

4.
赵珩 《世界文化》2012,(2):33-34
清初文人傅山,字青主,是位极有个性且十分渊博的通儒。他的诗、文、书、画成就都是极高的,同时他也是位专业医家。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妇科为最。他的《傅青主女科》是清代传世的妇科专著,至今仍是传统医学中必读的经典之作。傅山广交游,既与终身不仕清的顾炎武有交谊,也与有”贰臣”身份的曹溶有往还,顾炎武还曾为他的医著作序。  相似文献   

5.
存在于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地区差别,特别是南北地区的差别,我认为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如果忽略这一点,我们就很难确切地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的全貌及其发展过程,也难以究明宋代以后文学发展缓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诗经》、《楚辞》的一个方面的比较,试图对此略加阐述。由于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愿这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能够多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易代之际,每多奇言异行之士。不知是否骚动不宁的时代氛围改塑了人物性格,抝之向乖戾;抑或心有深忧巨痛,隐忍不能发,便沉潜锻造成一种与常人不同的性情;或竟是不能和光同麈于俗世,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造成了世人眼中的大不理解。明遗民中不乏此类狂士,著名的如归庄与顾炎武,便以“归奇顾怪”齐名乡里。顾炎武的“怪”似乎比归庄的“奇”更不容于世,以致连好友归庄也要为其“迂怪”而“切切忧  相似文献   

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59-60
12月27~30日,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文系、语文所联合举办的第3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30余位学者和大陆近100位中国文论研究名家一起探索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7-78
2011年,上海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继续稳健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涌现出一些新的学术成果与新的学术人才。对于古代诗词的研究,上海素来是全国的重镇之一。年内又有一些新的重要成果出现。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诗品集注》(增订本)与《庐山历代诗词全集》。  相似文献   

9.
潘国平 《寻根》2021,(2):15-18
广州"蕃坊"和蕃坊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唐宋元时期广州海外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征诸文献,以往有关广州"蕃坊"的论著,多以明末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辑录的《投荒杂录》"顷年在广州番坊,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的记载,认为"蕃坊"最早见于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田渝生赵梅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早的文学著作《诗经》开始,到震惊世界的文坛巨著《红楼梦》,三千年的文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酒。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对于古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创作心态及作品的特殊风貌产生过强烈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1.
杨鲲峰 《大理文化》2011,(7):96-100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  相似文献   

12.
张文勋,白族,云南学界泰斗、云南大学知名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当代学者.曾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任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云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3.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林传甲和黄人分别在京师大学堂和东吴大学同时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一编写活动竟会引发百年来文学史编写的热潮,各种类型的文学史已多至近两千部,几乎以每年二十部的速度高速产出,正式形成一门中国文学史学科。这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郑晓江 《寻根》2004,(2):131-137
在南昌乘疾驰的火车沿浙赣线而京广线,不足八小时,便到了山环水抱的古城湖南衡阳。衡阳是王夫之故里。王夫之(1619~1692),因隐居石船山著书,世称船山先生,是我国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乃至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与黄宗羲、顾炎武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吕德廷 《寻根》2010,(2):48-51
<正>画押是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签署自己的名字或画记号,表示认可文书的内容。顾炎武《日知录·押字》(卷二十八):"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不知始于何代。"虽然我们对于押字的起源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在唐代已经出现了。敦煌文书中存有大量唐及五代文书,许多公文、契约文书都保留了那段时期的画押。敦煌地区的签字画押应该是沿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与同时代的王夫之、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早年参加明末东林党人反对阉党的政治斗争。明亡后,组织世忠营,固守四明山,抵抗清兵南下。抗清斗争失败后,返回故里,讲学著述,撰写学术思想史著作,并开始对有关政治制度的研究探讨。康熙十七年,坚辞博学鸿儒之召,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其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孟子师说》、《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等。其中《明夷待访录》集中反映了黄宗羲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因素的…  相似文献   

17.
张泓 《华夏文化》2019,(1):28-30
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针对这句名言的产生及其真实含义,在国内有多部专著及多篇研究论文涉及,本文试稍加概括。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提出者众所周知,顾炎武最早提出这层意思,他在《日知录·正始》篇中明确提到:"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相似文献   

18.
黎湘 《华夏文化》2003,(2):55-56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文人 ,不仅如此 ,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 ,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陆游的生平、文学和思想进行研究 ,是 2 0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间学术界的热点 ,取得不少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的陆游研究 ,在论文的数量上有所突破 ,也确实产生了不少成绩。但勿庸讳言 ,国内近二十年来的古代文学和思想研究获得较大发展 ,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可一直没产生一部反映当今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陆游传记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最近读到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 ,…  相似文献   

19.
士与士文化     
正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意识,开始把人大致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但其次序历代有所不同。《管子·小匡》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指柱础。《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曰:"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荀子·王制篇》亦有"农士工商"的排列。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曾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  相似文献   

20.
吴超 《华夏文化》2008,(4):52-54
顾炎武尝自谦道:“夫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渎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