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儿童习得母语的原因;克拉中的“二语习得假说”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二语习得方案,但如何学会外语,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外语学习缺乏语言习得的自然条件,习得理论不足以指导外语学得。外语教学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导。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假说”较好地解释了儿童习得母语的原因;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说”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二语习得方案,但如何学会外语,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外语学习缺乏语言习得的自然条件,习得理论不足以指导外语学得。外语教学需要新的理论做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语言需要语言环境,有些人认为在中国可以像习得二语和习得母语那样习得外语。本文从"学得"和"习得"的区别和通过对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我们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不同,说明我国英语学习者是"学得"英语,而不是"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4.
语法课是外语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在中学外语教学和大学共同外语教学中,语法亦为主要内容.但是,多年来,对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有人主张学外语不必学语法.有的甚至宁愿背词典而不愿学语法;而另一方面,语法—翻译法一直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语法结构也一直是外语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功能法、交际法在教学中被采用,又一次引起了部分教师和学生的疑惑:语法在外语习得中究竟有什么作用?要回答这问题,必须从什么是语法,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法与外语习得等方面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习得”和“学得”研究备受外语界的关注,我国的外语教学在“习得”和“学得”研究的启示下,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20年的外语教学实践证明过分注重“习得”的交际教学法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人们重新认识到“学得”的重要性。我国的外语学习环境决定了我们应以“学得”为主,兼顾“习得,”应赋予语法教学新的模式,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外语学习的编码方式刍议语言完全可能独具一格,与其他认知系统有根本区别,需要有不同的习得方法和不同的遗传编制程序。虽然“大脑和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人们认识得还很不够”,人脑之谜还待进一步探索,但从信息论观点看待语言学习,主要是心理过程的实验结果,就可以对外语学  相似文献   

8.
母语习得 外语学得 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得”是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语言环境和交际意图在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幼儿习得母语过程的主要特点。“学得”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通过有目的的练习第二外语的过程。母语习得和外语学得在认识的主体、客体和认识过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共性。外语课堂教学应借鉴母语习得的研究成果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组装语言机器的大小零件。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砖砖瓦瓦,离了它。语言也就无从存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语种之一,词汇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中国人在习得第二语言——英语时,必须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胡明扬先生说:“不学语法可以学会外语,但记不住生词决学不会外语。”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组装语言机器的大小零件。是构筑语言大厦的砖砖瓦瓦,离了它。语言也就无从存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语种之一,词汇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要求中国人在习得第二语言——英语时,必须重视英语词汇的学习。胡明扬先生说:“不学语法可以学会外语,但记不住生词决学不会外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逻辑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儿童有限的语言输入和最终成功掌握母语这一看似不合逻辑的现象。类似的逻辑问题在外语学习中也同样存在,通过问题的剖析,提出结合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解释外语学习现象会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外语教学中,社会文化定型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外语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学习的过程。因此,两者关系密切。社会文化定型在语言国情学、文化学和国情学的实际运用,对外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生—师和师—生两套体系实现,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教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符能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112-114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比较我国外语教学中最为广泛运用的两种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不同特点,探讨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外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凌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8):70-71,86
母语迁移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也是引起争论的焦点之一。我国成人在学习二语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大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拟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四个层面出发,以英语学习为例,通过比照汉语和英语的不同语言特性,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主要研究成果,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测试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焦虑程度,并分析了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能原因。然后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社团学习法理论(CLL)为依据,分析和探讨了CLL模式下减轻学习者听说课外语学习焦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杜龙鼎 《海外英语》2011,(5):42-43,45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determines the unseparabi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e.The depressing state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to a large extent,is due to the separation of our teaching from English culture.Just on the basis of this,the paper first tou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then mention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in 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n the end expounds how to carry out culture teaching in TEFL.  相似文献   

18.
语块与语法习得有密切的关系,而英语语法教学应兼顾语块和语法能力的培养。以语块为基本单位、融合词汇法与语言意识教学法的语法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或增强语块意识,提高语法敏感度,加强语言输出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地道性。此模式强调语块教学对语法能力的影响,并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交互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通过课堂中的各种互动活动培养学生习得外语的各种能力。其特点是以学生各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目的、以师生和生生角色在课堂上的不断变换为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外语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影响交互型外语教学活动展开的诸因素:如教与学观念、教学评价因素及学习者主体因素等,可以找到创建交互型外语教学模式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has been widely debated ever since its importance was recognized. Curr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entralized ‘top down’ curricular policies can become potential constraints to teaching culture and points to the need for adapting curricula for culture-integrated language learning. This study analysed official curriculum documents published in 14 different countries to identify how the sociocultural component to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reflected in the document. To date, there is scarce research on the place of culture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a;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filling in a gap in this area. The study points to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urricula st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omote an integrative view of teach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objectives focus on appreciating cultural diversity, rais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reinforcing students’ positive cultural identity; teachers are portrayed as facilitators (rather than transmitters) of cultural knowledge yet, learners are described as acquiring (rather than discovering) cultural knowledge; curriculum documents focus on cultur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cultures, rather than on the skills needed for successful interaction. These findings are elaborated and discussed,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