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晓 《大观周刊》2011,(18):144-144
五一节到了.我去一家酒店参加一个同学会,大家正喝得高兴之际。隔壁包间忽然“热闹”非凡。我也凑过去看看热闹,原来是服务生上菜不小心弄脏了一位客人的衣服。客人喝得半醉.满嘴冲着酒气对服务生:“哥们今天买的新衣服,一千多啊,你怎么赔偿我啊……”。服务生不断点头赔不是:“先生,对不起,我给你洗干净。要不我拿到洗衣店去洗……”。“哼,说得轻巧.我就要穿新衣服,你陪吗?要不,美女你陪哥们一天就可以免了。”服务生好像是个学生吓得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眼  相似文献   

2.
户口.择校费,房子……都只是浮云.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理由.然后和爱的人“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4.
李蕾 《新闻与写作》2005,(11):19-20
在我从业的新闻刊物封面上.有一行名人的题字——“我们追索新闻的真谛”。这并不深奥的一行字.常常让我陷入思考:究竟什么是新闻的真谛.我们又当如何去追寻……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长沙市湘园社区的张桂英成了省城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也决意去会会她。“我姓张.名桂英,大家都叫我张媒婆。”还没等记者发问,张桂英就很大方地做起自我介绍。并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来了一个快速出击:“妹子,你好大啊?家里有几姊妹?有没有男朋友……”  相似文献   

6.
黄裳谈巴金     
一九五六年我到四川去旅行.过成都时曾去访问李家(巴金老家)的旧宅。不记得那地方已经改为一个什么机关了.只在大门口张望了一下.远远地看了可能曾经是巴金的卧室和书房的屋子.就走开了。我没有走进去.没有去看花园.没有去凭吊鸣凤自沉的湖边“遗址”。这就证明我的“历史癖”并不太深.头脑也还比较清醒。不过我当时确是有着一种小小的计划。我想.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去书店问一个小朋友你知道“接力出版社吗?”,小朋友都会告诉你“知道呀,我最喜欢他们出的马小跳了……”。  相似文献   

8.
那是1966年入伍后不久的一天,我正在操场上和战友们一起汗流浃背练格斗,连长一声吼,把我“请”出了队列:“团里召开通讯员学习班,我看你的小字歪歪扭扭写得还不错,你就去当咱连‘小兵记者’吧!”“我?不行不行……”当时震惊得我也记不清一连说了几个“不行”了,直逗得大伙轰堂大笑。可连长硬是虎眼一瞪:“军人的天职是什么?给我去!”我只好跑步赶到了团  相似文献   

9.
随笔     
我跟我女朋友在西安南郊的青龙小区曾经非法同居了一年又三个月,那是我离开浙西南老家去西安《文友》当一名聘用编辑时发生的事。说起来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瞧瞧,我一不留神漂了两个世纪。多年的女友漂成了老婆,我差不多有资格套用马尔克斯的经典句式:“很多年以后……怀念……那个上午。”还是回到“非法同居”,那是我的人生从“常住”转向“暂住”的一个标志。我  相似文献   

10.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是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里的一号人物——杨子荣的著名唱腔,二黄导板。这句唱腔,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第一次被深深震动,却是1976年8月7日.在唐山。那是我第一次去唐山.听一位姓郭的师傅唱的.  相似文献   

11.
“我希望美国的听众能够跟随我的音乐作品去发现伊拉克,虽然我的国家和战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文忠 《新闻天地》2006,(3):29-30
饱尝艰辛,立志改写人生路今年29岁的彭勇1976年出生在乐山市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1991年夏天,彭勇以出色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可他却选择了退学。因为彭勇的哥哥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兄弟俩同时上高中。“爸、妈,我去打工吧,等我挣了钱再回来上学。”他话音刚落,就遭到哥哥的反对:“不行,你还小,我是哥哥,要打工也应该我去。”看见兄弟俩争执不让,母亲曾骏泉落泪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里太穷,真应该都去上学啊……”为了不再让母亲难受,彭勇把哥哥拉到屋外,小声说:“哥,你就要考大学了,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啊……我去打工,你将来挣了钱再供我上学。”弟弟的深明大义终于说服了哥哥:“勇子,这就苦了你了。”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14日晚,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栏目演播大厅,当山东大学“残脑”教授王政之和90多岁高龄的母亲隋桂芝各柱一双拐仗登上演播台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我不能死,我死了儿子怎么办……,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我就好好活着照顾我的好儿子一天。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台上,隋桂芝泣不成声;台下.观众们早已泪雨滂沱……  相似文献   

14.
别人的生活     
“像约瑟夫一样生活”.在经过南京市中心时.我被眼前的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吓住了.这是一幢名叫“约瑟夫公寓”的地产项目.除去它是一个英文名字.我不知道约瑟夫是谁又代表什么.广告上的画面提醒我.那是那种欧洲电影里一样的生活.在一个降着小雨的下午.我在唐山碰到了“贝弗利山庄”.广告板上.那个珠光宝气的女士正在喝一杯咖啡:我北京家的对面是“哈佛馆”.在每天上班路上.我看到接连不断的“澳洲女人”别墅.格林小镇.或是东方银座……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写出优秀新闻作品.很大程度取决于题材。有些好题材需要记者慧眼识宝.抓住机遇去“挖”、去“抢”。我在采访实践中.就碰到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6.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7.
“我不管过程,我要的是结果!”“大家要好好干.谁在这个月产量能达到1000件.奖金就多发500元……”  相似文献   

18.
一首很流行的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种被歌手演绎得非常充分的热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去识别、去分析、去理解、去参与。这种需要,对于负有引导人们观察社会、参与社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路相军今日7月,我参加了全军统一招生考试.实指望能考上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可因几分之差,却被军区陆军学院后勤训练大队录取。我抱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这个专门培训司务长的军校大门。过去我当报道员时,常和编辑、记者们周旋,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可现在面对的是扫把、算盘和那沾满油迹的炒勺……我觉得自己是一颗金子,被埋进沙砾。我的班长叫毛艳国,又黑又矮。我天生瘦弱。每次出公差,毛班长总是点名叫我跟他一块去。让我干脏活,不是挑错了人么?我暗暗骂他“没眼力!”有一次,我俩抬广一桶滑水去猪圈,下楼梯时我不小心将…  相似文献   

20.
李建军 《大观周刊》2011,(51):155-155
2008年3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上课的铃声骤然响起,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迈着缓缓的步子平静地步入教室。没想到.待我喊了声“上课”之后.回应我的不再是往日那句机械平淡的“老师好”了.而是饱含深情的一句久违的祝福:“老师,生日快乐!”我感动得连声道谢。转身一看黑板,上面赫然写着“李老师,祝您生日快乐”一排大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