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瑛是四十年代的一位青年诗人,他自 43年至 49年近六年间发表的二百余首诗歌,集中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诗从心出”,情感是诗的生命。李瑛总是在诗中点燃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中铸造了自己的诗篇,正所谓“诗心如火”,李瑛诗歌的情感特征为现代诗歌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方敬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次时代大转换:他的早期作品是柔弱的歌吟;抗战时期,他的诗风“脱帽誌变”,由柔弱变为洪亮与开阔;在新时期,他的诗歌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保持了诗的青春。在长期的创作活动中,方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精巧、委婉、朴素是诗人方敬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在牛汉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那些浸透着他的血泪、裸露着他的伤疤、直立着他的硬骨、有着历史痛感的生命之歌,才是他最好最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产生,与他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他和自然的关系、他的蒙古族血统和习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牛汉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高远、奇特的生命世界,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四种类型:植物界生命形态、动物界生命形态、与自己命运相近者、个人自画像等,这些生命形态具有共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生命及人类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牛汉认为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写诗的奥秘就是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其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客观纪实、创设情境、心灵外化、自我写照等艺术方式去实现诗的塑形。  相似文献   

4.
一唐弢一生出版了二十多本杂文、散文,然而,他最喜爱、最重视的文学形式却是诗。这一现象能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唐弢后来写下过一段很有影响的文字:“一个诗人也许不会写小说、散文、剧本或者文艺批评,但一个文艺批评家、剧作家、散文家或者小说家,却应该写诗,至少是懂得诗.否则的话,那将是一个悲剧,一个抱憾无涯的悲剧。因为他毕生孜孜矻矻地去从事的,多半会是一件徒劳无益的工作,白白地将自己的生命浪费掉。”唐弢终生都重视诗,热爱诗。在他看来,“诗是艺术的同义语,它是文学中的文学。”而且,他最初与文学发生关系也是诗——写旧体诗。那么,在他走上文学道  相似文献   

5.
爱的奇遇记     
《乌丢丢的奇遇》是一部优美的童话。著名作家金波爷爷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爱的故事。乌丢丢原是布袋爷爷木偶戏中的“独脚大侠”,他因为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而获得生命,他知道生命的高贵,用爱来回报生命……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爱,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更加神圣。  相似文献   

6.
每每读曾卓的诗作,常常会想起他在1943年写的《誓》中的诗句:“我的诗是我的碑。”是的,诗人视诗如生命,是“生命的一部分”,毕生以诗为追求的事业;同时,他的诗也就是他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浸透着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验,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用诗为自己树立起一座座碑记。每个并不曾见过曾卓的人,只要读读他的诗,便可认识诗人,了解诗人,敬佩诗人,与诗人心犀相通。  相似文献   

7.
寒晓 《中文自修》2005,(3):22-24
中国现代文人多沉重,少轻盈,徐志摩可以说是其中的异类,飞翔是他的生命姿态,凝聚着他对艺术、自由、美的追求,无论是快乐地飞还是迷茫地飞,都是徐志摩对自己命运的选择,飞翔让他的生命美丽如诗。  相似文献   

8.
无谓的忧虑     
<正>罗伯特·特伦奇主教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说他有很多年都被一种没来由的恐惧所控制,担心自己的双腿有一天会完全失去知觉,变得麻痹。他总是用手去摸自己的腿,用力掐捏,看有没有知觉。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10.
正晋人张二棍的诗是朴素的诗,亦是感人的诗;朴素与感人,几乎是好诗的双核,却在当下诗歌中变得稀有。张二棍的诗与他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地质队队员——咬合在一起,这是我对他的诗有特别的亲切感的缘由,基于我自己出生并成长于地质队家属院的事实;但他的诗又超越了我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一类的"山野诗",也迥异于文人骚客以亲近自然之名行亵渎  相似文献   

11.
生命成诗     
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到最后生命总能成诗。当我看到这句诗,向另一个好友吟诵的时候,他不屑地说:我们都是农村人,生命能成诗?生命到最后就是一个包子,我们就是里面的馅。我语塞。想起了家人,想到曾祖母那双忧伤的望着远方的空洞的眼睛;想到爷爷奶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轮回的苦难;想到父亲用斧头砍就  相似文献   

12.
本雅明是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但他的艺术思想遭到了误解。其中,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就处于这样的遭遇。实际上,他的艺术本质观可以表述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存在及内省的表达,就是一种行为、一种体验,一种审美意识,就是艺术家的本质。他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其艺术发展观则可概括为:艺术有生命,它的生命由“内生命”和“外生命”组成;艺术不会消亡;随着时代前进,艺术形式就会新生。他已认识到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3.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  相似文献   

14.
针对30年代中国诗坛上唯艺术诗派病弱的呻吟,朽腐的格调,艾青于1939年提出“诗的散文美”的创作主张。他不满意的文的、“虚伪”、“雕琢”和“人工气”,而欣赏散文“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诗的散文美))这一主张虽然是在抗战爆发后二年提出,却是艾青长期艺术探索的成果。诗人早年曾受到十四行诗和现代诗的影响,写过《透明的夜)那样晦涩难懂的膝跪诗,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一年作)却是“诗的散文u美”主张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从题材选择来看,这首诗走出了唯艺术派诗…  相似文献   

15.
人生是多少次的死和多少次的复活的一连串的延续。——罗曼·罗兰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的劳动、工作、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自白浪费。记得波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像曲曲折折的山涧河水,断了流,却又滚滚而来。”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入沙漠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连满载水和食  相似文献   

16.
郭泳 《当代学生》2011,(24):4-7
如果不是大学教授,查明建应该会成为一个诗人吧!他为自己取了两个笔名:"诗怡",写诗是怡然欣快的事;"苇杭",典出《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生命于他,是充满艺术情思与哲学冥想的温暖经行,在他内心看来,人生之河纵使宽广,一根苇叶便能拥有一份伟力——深水静流中,千帆已过。  相似文献   

17.
我感谢自然,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无数生命和非生命的历史;我感谢自然,感谢它继续给我的一切——诗和歌。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紧迫的征战中,在机械的轰鸣中,我仍然用最美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是你的。——顾城《学诗笔记》我是仰慕着顾城这样虔诚的诗人的,每次读到他的诗,都会有种温暖的感觉。在他的诗里,我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作家中,李黎力属于“实力派”小说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经验与打造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营造出一个成熟而诱人的艺术世界;如果把艺术划分为寻求与拯救两大类型,那么李黎力的小说属于拯救生命的艺术,他擅长刻画“异化”人物形象,渴望异化、沉沦的生命重新回到奋发的航道;他艺术地再现了各种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阐释了人的多样性、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9.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20.
曾卓是一个用自己内心的爱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相比文坛的许多大家来说,他并不为人所熟知,诗歌也从来没有带给他荣誉,带给他的甚至只是厄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对诗歌的热爱,一直满怀感情地执著着自己的诗歌创作。1955年-1976年的诗歌创作是他几十年诗歌创作生涯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诗是他的生命,心中的爱帮他延续着诗歌,爱是诗人在那个特殊年代不变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