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崇左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每日的降水资料及雨日,计算三个干旱监测指标:综合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及累计降水距平、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果以用于综合监测某时段旱涝程度。三个干旱监测指标计算结果与灾情实况对比分析表明,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都能很好地反映广西西南部的干旱情况;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的是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只计算降水为0时的概率,因而与实际有差距。如果按广西西南部的实际情况,统计降水≥1.0mm的概率,则计算出的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降水距平百分率在西藏干旱判定中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1971—2000年5~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我国通用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干旱等级标准划分标准,对西藏地区主要农区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距平百分率基本上能体现出西藏的干旱状况,但是干旱的轻重程度体现不够理想,因此对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等级做出适当调整,调整后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等级标准判断的干旱结果与实际出现的旱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两种成因性旱情指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得到两种指标可同时作为南充地区旱情评价指标,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评价了南充地区旱情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与南充季风气候比较一致,从而进一步探索分析了南充近年土壤墒情监测成果应用于旱情评价的适应性和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4.
ENSO事件对西藏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9年以来夏季发生ENSO事件与西藏23个站点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当年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增强或开始发生当年除藏北一线、南部边缘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平均值或略多外,其余大部以偏少为主。拉尼娜事件当年,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南部与之相反。通过旱涝等级指数特征时间函数和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分析,在厄尔尼诺发生当年西藏主要农区降水量偏少或甚至为严重干旱,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强厄尔尼诺年为全区性干旱。拉尼娜发生当年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少,而中部以涝为主。由于西藏高原地形复杂,区域降水明显,如果仅用全区降水特征向量时间函数与ENSO的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各地区的具体降水状况与ENSO的关系。为此用全区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中对西藏主要农区7个代表站(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浪卡子、昌都、林芝),夏季(5-9月)降水距平及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和两个不同事件中的降水差异体了重点分析。总之西藏地区最严惩干旱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当年,洪涝最严重的也是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当年,由此推断,ENSO不仅预测西藏地区旱涝发生提供了某些物理依据,而且也可作为西藏中部农区发生旱涝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37~60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干旱概率指标对内蒙古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点历史逐月、逐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并根据内蒙古不同降水量区域干旱指标,划分了历年逐年、逐月干旱类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站点的缺水概率,然后利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基于缺水概率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缺水概率最高、夏季缺水概率最低,自东北向西南缺水概率呈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客观分析≥10℃活动积温距平百分率指标在内蒙古地区春玉米低温冷害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笔者统计1991年~2010年各地区出苗至成熟≥10℃活动积温,划分品种种植区划;计算2013年~2016年各发育阶段≥10℃活动积温距平百分率,进行低温冷害识别、诊断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根据冷害发生特点划分3个区域并进行分区描述,提出完善低温冷害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作物生长期内,根据卫星过境时间,野外同步实测作物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等作物长势关键参数.通过卫星接收的环境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作物的NDVI.然后,根据获取数据,建立地面实测数据LAI与NDVI经验模型;建立地面实测LAI与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指数,根据作物类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对研究区进行玉米作物分类,实现基于环境卫星数据的玉米长势监测,并根据野外实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南地区1980—2022年汛期降水距平资料,对其进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山南地区汛期降水百分率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即每10a降水百分率增加了1.7%;调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距平做相关性分析,得出西伸脊点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东亚大槽强度、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等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相关度较高;分别用130个气候因子和挑选的优势气候因子指数为预报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南汛期季节降水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检验时段内4月起报山南初夏降水ps评分为72.56分,6月起报山南盛夏降水ps评分为72.43分,6种机器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学习ps评分最高为74.65分,挑选最优气候因子ps评分略高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30个气候因子的ps评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4~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14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广西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多年平均降水量桂南﹥桂北﹥桂东﹥桂中﹥桂西;2004~2015年间有6年发生干旱,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频率分别为25%、8.33%、41.67%、50%;广西14个地级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49.4%。广西发生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平均频率分别为6%、12.5%、8.3%、22.6%;其中南宁和梧州为轻旱易发城市,贵港、玉林、崇左和河池为中旱易发城市,崇左、河池、百色、来宾为重旱易发城市,河池、百色、崇左、南宁为特旱易发城市。  相似文献   

10.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西北5省(区)1960年~2004年125个台站夏季(6月~8月)无雨日数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比较合适的干旱指数,并通过该干旱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及高原东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2个最主要的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可分为以下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高原东部型、河西走廊型、北疆型、南疆型及西北东部型;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高原东部型近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增大趋势,南疆型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而北疆型、西北东部型和河西走廊型干旱指数变化趋势以1982年为转折点,其前后呈相反变化趋势;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近45年来主要以13年~15年和8年~11年的周期振荡为主,另外部分模态还存在4年~5年的高频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H指数与H指数的人员贡献Q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是由Hirsch JE提出的一个用来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指标.将H指数应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论文水平评价,同时为了体现科研群体对其H指数的贡献,提出了实验室H指数人员贡献率Q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个具体实例.实验室H指数和O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整体学术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01年青南牧区气温、降水、积雪以及500hPa高度场和850hPa温度场资料,分析了青南牧区多雪年和少雪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若青藏高原与中亚地区850hPa温度距平场配置为“南 北-”型、高原西部与中国东部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为“- ”型,或印度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北美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偏强以及北半球南下的冷空气次数偏少时,青南牧区易多雪。反之易少雪。冬季平均积雪量与降水、气温分别呈正、反相关。平均积雪量预测方程入选的前期因子集中在春、夏季的高度场,表明前期北半球高度场变化对青南牧区冬季积雪的预测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代表区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冬小麦主要生育期(返青-抽穗)冠层反射光谱与反映长势的指标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同450nm、550nm、650nm、1 650nm波段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同850nm波段反射率呈正相关关系。起身前,冬小麦长势指标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同各波段反射率相关关系大多不显著。起身以后,冬小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与各波段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另外,为了更好的监测冬小麦长势,研究了8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同冬小麦长势间的相关关系,这8个植被指数在起身后同冬小麦覆盖度及叶面积指数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利用这8个植被指数建立了冬小麦长势线性及非线性回归监测模型,其中,线性模型能更好的监测冬小麦覆盖度,指数模型能更好的监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但不同的植被指数,拟合程度不同,其中,尤以NDVI拟合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04年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格点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至春季(1~4月)多雪年和少雪年发生的环流特征和雪灾形成的直接原因。结果表明,若北半球极涡中心偏向西(东)半球.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两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850hPa温度距平场在青藏高原与中亚地区之间形成“北高南低(北低南高)”的分布型时,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至春季容易出现多(少)雪年。研究结果还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出现区域性雪灾年的几率为15.9%(7/44),而出现局部性雪灾的几率仅为9.1%(4/44)。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期刊动态与静态h指数的概念,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统计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动态与静态h指数,探讨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同时将结果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h指数测评期刊需要有个时间跨度;期刊h指数较之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与期刊其他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期刊动态和静态h指数是从不同侧面对期刊的测评,其结果可以成为同行评议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帕尔默干旱指数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永强  张亭亭  王学凤  徐丹  路璐 《资源科学》2014,36(9):1810-1815
干旱是黄河流域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帕尔默干旱指数是一种能够较为全面反映干旱形成过程的方法,但美国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和我国修正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黄河流域的干旱情况。因此本文选取黄河流域39个站点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径流和土壤等相关数据的实测值或再分析数据,对帕尔默干旱指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合黄河流域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并利用历史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干旱指数模拟出黄河流域1965年8月、1972年8月以及2000年7月的干旱范围均较大,相应站的干旱程度也与历史资料吻合,比较准确,可为黄河流域进行干旱规律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个品种吉单209(JD209)、郑单958(ZD958)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LA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春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Leaf area index,LAI)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ZD958群体LAI大于ID209,表现较强的耐密性。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6万~9万株/hm^2,群体最大LAI在5~7;各生育期的群体LAI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抽雄吐丝期LAI对密度的增长率最大,分别为0.583和0.679;灌浆期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9.
《西藏科技》2016,(汛)
2015年汛期那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气象干旱,中西部各县一度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干旱。利用那曲地区7个有人值守气象站2015年5~8月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月平均气温距平值、月蒸发量、月日照时数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500hpa、200hpa月平均场和距平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那曲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的水分分布非常不平衡,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的水分补充平衡量,牧草生长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导致牧草生长季缩短,牧草高度不足,枯黄期提前;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值偏多,相对湿度明显低于常年同期值,底层空气干燥导致大气水汽条件弱,可降水条件就差;气温异常偏高;对5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2015年5~7月中低纬受高压区控制,不利于南部水汽输送,北部冷空气势力弱,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阻挡冷空气输送至高原,那曲地区主要以局地对流性降水天气为主,因此,降水强度偏弱,降水偏少。8月份整层系统调整南压,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东移,北部冷空气势力增强,输送条件改善,那曲地区降水逐渐增多,干旱有所缓解;对200hpa环流场和距平场分析,南亚高压强度较弱,不利于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北部冷空势力弱,南部水汽条件不足,那曲地区降水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CNKI为数据源,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hd指数进行统计,然后从动态和静态的视角对期刊的网络影响力进行刻画与描述,同时将结果与期刊其它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hd指数与总下载频次、篇均下载频次正相关,而与被下载篇数负相关;hd指数较hc指数具有时效性强、区分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网络时代可以作为审视期刊发展、开展期刊评价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