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燕琴 《甘肃教育》2005,(10):24-24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中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的态度是要区别对待——继承精华,剔除糟粕。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正所谓"有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对于传统文化中精华文化的继承需要贯彻到当代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传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尤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和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当代新课程改革标准中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传统文化和当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始终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标准,为初中生语文教学塑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法、新艺术层出不穷。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并非都是糟粕,有效地将新课程和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法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文字自身而言,汉字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语文教育而言,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一概地抛弃传统,否定传统,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回归传统,而需要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的民族性特点,继承和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剔除其糟粕,从而使我国的语文教育在走向科学化、国际化的同时又呈现出独有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当然不否认其中也存在糟粕。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9)
提起"死记硬背",人们大多会持否定态度,认为它已不合时代潮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这正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积淀着丰富的遗产,其中有封建的糟粕,同时更不乏精华,尤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传承,使中华文明在新的文明发展中吸收、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得以完善.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应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科学指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放出眼光、运用脑髓”积极主动地“拿”;要找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汉字产生至今,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千百年的教学实践,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语文教育的宝贵遗产。今天的课程改革在对待语文教育传统这个问题上,不应是简单的回归,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使语文教学不断吸收新鲜养料,不断创新和发展,犹如千年古柏,植根深厚土壤,沐浴阳光雨露,岁岁吐翠,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9.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是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我们摈弃其糟粕,借鉴其要培养出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有文化有教养的人等内容。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更因其所包含的深厚的人类文化思想,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下面主要谈谈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殷君 《文学教育(上)》2008,(24):143-143
“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是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我们摈弃其糟粕,借鉴其要培养出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有文化有教养的人等内容。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更因其所包含的深厚的人类文化思想,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孔夫子算起已有两千多年。如何对待传统,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历次大争论都与此有关。有些人视传统如垃圾,如赘疣,如毒品,必打倒、砸烂而后快;次之,也觉得它束缚思想,碍手碍脚,如背着沙袋走路,抛开才能快步前进。果真如此吗?否。这方面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诚然,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精华是主体,是第一位的,是语文教学安身立命、改革发展的靠山和足下的大地.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努力营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须有语文味,也就是抓住语文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必须坚持语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不只是教师的方法。由于教学方法受制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等因素,就使它具有了选择性。正是这种选择性,为教学方法的继承性和创造发展性开辟了道路。先谈谈语文教学方法的继承性。任何工作方法都有继承性,教学方法自然也是这样。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也留下了不少糟粕,但精华还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功能重在陶冶、滋养学生的情操,重在教会学生发现与欣赏生活中的真、善、美,重在引领学生去感悟. 一、传统文化传承的原则 去粗取精的原则.传统文化当中有精髓,但也存在一些糟粕,因此,我们必须批判中去继承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有选择地推介经典古籍,着重吸收其中的有益精髓,而同时摒除其中的落后糟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语文教育历经数千年传承,沉淀了文化精华,也累积了历史糟粕。经过近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百年历程,当代语文教育和古代语文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教育已然呈现出一片全新景象。然而,从辩证法的角度审视,不难发现,当代语文教育相对古代语文教育而言,既有传统经验的回归,也有顽劣弊端的重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语文教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积存中,我国语文教学留下了丰厚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这些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基。 传统语文教学从何时开始,有不同的提法。我根据已有的众多研究成果,将传统语文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孔子--19世纪末,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我称为旧传统语文教学;一是自"五四"以来白话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我称为新传统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启发式是语文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讲授法、问答法、背诵法、讨论式等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应取其精华,为当代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改革应继承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创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才能取得较高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诗性语文本质上继承了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注重育人、注重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封建思想的糟粕,采用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是一种更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素养,并能凸显语文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多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升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传统文化极有必要,因为小学语文是教育开始的阶段,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兴趣极为重要。产生一定兴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文化的积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建构自己的学科主张和课堂范式,必须要用扬弃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传统。首先是直接传承传统教育中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科的主张和做法。其次是对传统加以改造,使传统中部分主张和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工艺整合融通。再次,对传统中的糟粕要加以批判和摒弃。如此,才能在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语文教育的"现代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